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為什麽要讀典籍?丨2018上海書展

8月16日晚7點,作家、評論家陳福民,學者、評論家羅崗,作家趙松做客建投書局,詩人、評論家木葉擔任嘉賓主持,四位嘉賓圍繞“我們為什麽讀典籍”展開交流對談。

什麽是典籍?典籍和經典的區別

陳福民:典籍和經典不太一樣,經典更獨特、更具有本質性本體性,典籍則更寬泛,它的寬泛使它具有了生活的紋理、文化的紋理脈絡在其中傳承。為什麽讀典籍?首先從中國的經史子集古典文獻出發,雖然我們並不是做這個專業領域的,但是我自己這些年讀書有一個體會,我們被現代知識規訓得特別狹隘,我們不太知道自己的來路。從我自己的讀書經驗來說,我的知識有很多是來源於通俗讀物,在我們閱識不深讀書不夠的時候,在現代知識層面非常容易自滿,不太容易問知識的來路,不太知道知識在它最初產生的那個時代的人和人的關係。我比較多的時間會去看典籍,我個人覺得在這方面特別受益。從典籍回來看當下生活,看我們所面對的知識,會有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之感,這是我對典籍的初步設想。

陳福民

羅崗:典籍範圍比經典大得多,經典往往記載老子、孟子、莊子等,是人的觀念層面的內容。周作人曾經強調籍的含義是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東西,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觀念層面的東西。典籍是進入到具體歷史過程中的,中國的典籍非常多樣,如果僅僅從現代知識的角度分析它,人們會覺得沒有意義,或者荒誕不經。但是如果進入到古代,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當地的人來講,反而成為他們生活中活生生的組成部分。如果要了解自己的歷史,可以通過典籍來了解,也可以借此打開新的領域和視界。

羅崗

趙松:中國人思維方式從幾千年前開始,就跟西方人不一樣,你看《左傳》《史記》,儘管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還是有一種連貫性。中國人怎麽說事,用一種很跳躍的方式,尤其像《左傳》《春秋》,按照時間的脈絡一點一點寫,又非常好看、非常有歷史,有很多空白,又有很多飽滿的地方,這在西方很難找到。《論語》《左傳》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都是和當時的語境非常貼切的。

趙松

為什麽讀典籍?

陳福民:對經典的過度強調使這些真理、美好豐富的東西變得狹隘了,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可能是無用的但又豐富有趣的知識,卻使經典更加燦爛。世界的知識是無窮的,人不能只靠真理活著,不能只靠經典來構建世界觀。非經典典籍的形態多種多樣,比如中國的類書,藝文類聚,各種雜編,五花八門。

怎麽讀典籍?

趙松:讀者可以自由地讀典籍中的一部分,這也是典籍豐富性的體現。我不認為中國人學英語會比學古漢語學的好,畢竟你使用漢字,是一個系統裡,稍微花一點功夫突破障礙後,你就能學習到豐富的古漢語,它的成熟度可以跟任何一種語言來對比,非常豐富。

羅崗:讀古代的典籍有兩個方法,一是懂一點歷史地理,一定要旅行。以前古人講,讀千卷書,行萬裡路。二是了解職官制度,典籍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的逸聞趣事、官府公告,這些口吻都不一樣,這跟職官制度有關係,這就是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

典籍中的趣事

陳福民:《博物志》中記載了胡服騎射,趙武靈王開展了移風易俗的改革,中國人穿褲子是從趙武靈王開始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沒有騎兵,人們穿長袍,穿長袍自然是騎不了馬的,但是北邊的人發明了短打扮,他們騎著馬風馳電掣幾千人進犯,內地的中原人過去以後人家燒殺搶掠完了。當時中原王朝的步兵和戰車完全沒有主動權,趙武靈王痛感於此,他要改革,也要穿褲子騎馬,一開始遭遇很大阻礙,但還是成功了。先秦時期,諸侯國,特別是趙國和燕國他們的服飾究竟是什麽?根據趙武靈王的改革,根據騎馬射箭的物理要求完全可以倒推一定是褲子。

《紅樓夢》中有一些次要細節,閱讀這些,你會發現兩百年前的生活離我們現在如此之近。這樣的閱讀,它不是一流作品和二流作品的問題,而是一個作品當中,不被重視的細節如何通過閱歷和閱讀使它重現光輝產生更偉大的意義。《紅樓夢》中這樣的細節非常多,但是如果你沒有閱歷,不會注意這樣的細節。《紅樓夢》是個經典,毫無疑問,但是如果這些次要細節完全不被重視,難以成為偉大的經典。讀經典也要用讀典籍的心態讀,找到它好玩的、以前沒有關注過,但是又飽含著細節和歷史資訊的東西。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受益終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