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蒙古西征終點”:艾因·賈魯之戰

阿音扎魯特之戰也叫艾因·賈魯之戰,這場戰役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也被稱為“蒙古西征的終點”。戰敗以後的蒙古人為什麽就停止了西征的步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蒙古汗國自成吉思汗創建以來,其大軍橫跨歐亞大陸,可謂天下無敵,無人可擋。幾經風雨,時光到了蒙古王子旭烈兀一代。旭烈兀繼承成吉思汗之意志,攻陷巴格達後,揮師攻向西北方的敘利亞,很快又將大馬士革征服。

伊斯蘭世界最後一座主要城市,是位於埃及的開羅,如果開羅也陷落,伊斯蘭文明將毀滅在蒙古的鐵蹄之下。蒙古大軍長鞭一揮,揮師南下,刀鋒直指埃及!馬穆魯克蘇丹忽禿斯下達會議決議:“我們的祖先也曾是馬背上的民族,我們為何要懼怕那些東方來的野蠻人。馬木留克人不會臣服於韃靼人的腳下,跟他們拚了!”

在蘇丹忽禿斯的動員下,主戰派佔據上風,厲兵秣馬準備和蒙古人決一死戰。經過幾次軍事方案探討,認為出兵北上最為上策,這樣一來可以在巴勒斯坦(現在的以色列)附近和蒙古軍遭遇,不等他到來,就可以沿途截擊。但此地區沿途大多是沙漠地形,如果從埃及運送補給過去,成本會非常高。不過,這些地區有部分十字軍控制的城市,若向這些城市採購補給,成本會低很多。但馬穆魯克人跟十字軍是死對頭,雙方曾發生過多次激戰,並且十字軍曾表示願意歸順蒙古人,如果尋求他們的幫助,是否會得到同意?

沒想到的是,十字軍竟然答應了馬穆魯克的請求。原因很簡單,雖然十字軍開始的時候打算投降蒙古,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也懂。這時候的北線蒙古大軍已經抵達黑海,自己如果不和馬穆魯克抱團取暖,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本來是對手的兩方聯起手來共同對抗蒙古的西征。

馬穆魯克兵力約2萬,以蘇丹忽禿斯為主帥,以多次打敗過十字軍的英雄將領拜巴爾為前鋒出兵北上截擊蒙古遠征軍。

到達耶路撒冷之後,馬穆魯克大軍轉向東前進。蒙古軍團南下到相同緯度後,轉向西前進。不出蘇丹忽禿斯所料,兩軍在距地中海東岸不遠的“阿音扎魯特”果然遭遇,這個地方基本上是平原,但中部有些凸起的小丘陵,蒙古大軍在東,阿馬木留克大軍在西。

這場戰爭是埃及5萬馬穆魯克騎兵(也有一種說法是多達12萬,《多桑蒙古史》上又說是1.2萬人,一般認為大概3—5萬人),與2萬蒙古軍(包括亞美尼亞鐵騎和從征的敘利亞軍隊)展開的大決戰。

戰爭一開始,由馬穆魯克騎兵拜伯爾斯軍團1萬人到艾因·賈魯平原上誘敵。蒙古統帥怯的不花指揮蒙古軍迎戰,拜伯爾斯軍團隨即詐敗將蒙古軍誘入包圍圈。忽禿斯在這個山谷中早已擺好陣勢等待蒙古大軍進入包圍圈而後聚而殲之。蒙古軍進入後,拜伯爾斯等人將蒙古軍三面合圍,跟隨蒙古西征的敘利亞從征軍也叛變了。但是蒙古軍不愧是世界征服者,雖然遭遇驚變,但是立刻調整過來與對手展開大戰,馬穆魯克騎兵儘管是以逸待勞,還是將對手引進伏擊圈,但是依然敵不過蒙古騎兵。但是忽禿斯見到自己已成敗狀,便親自上陣斬殺了蒙古騎兵進行肉搏戰。手下的軍隊被蘇丹此舉激勵,紛紛鼓起勁來繼續和蒙古大戰。

這樣一來,怯的不花因為人數少,同時也由於陣型被打亂,後退的路線也被截斷,因此在戰鬥的過程中很快居於下風。更悲催的是,怯的不花不久就受傷跌下馬來被俘。蒙古軍群龍無首。不過蒙古軍沒有一個退縮,最後全部戰死。

怯的不花被俘後,被押到忽都思面前,他大罵忽都思,並嘲諷忽都思叛變並謀殺主人稱王的行為,被惱羞成怒的忽都思砍頭。

艾因·賈魯之戰後,馬穆魯克騎兵利用旭烈兀主力回撤的機會,重新控制敘利亞。旭烈兀雖然並沒有率軍回蒙古本土,參與爭奪大汗之位的戰爭。但是,他並沒辦法為怯的不花報仇。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兵力不得不集中在與金帳汗國別兒哥的內戰上,不久他又去世。後來,埃及也發生政變,拜伯爾斯殺死忽都思,自立為蘇丹。蒙古軍利用這次機會和馬穆魯克騎兵第二次交戰,不過依然失敗了。從此,蒙古軍完全停止了西征的步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