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才張首晟和他帶走的N個謎團

12月6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55歲的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

去年早些時候,張首晟還笑稱,自己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但世事無常,55歲的生命驟然結束,物理學界失去了一名天才,未來的諾獎還在招手,區塊鏈行業則告別了一位布道者。

翻閱張首晟的一生,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獻給了科技。他生前最喜歡的詩是:“雙手握無限,刹那是永恆。”如今猝然離去,卻讓生命見證永恆。科學家是人類的先驅,知道的奧秘遠比普通人多。他選擇不與我們同行,是看到了怎樣的未來?

以至於,在他身後迎面而來的就是關於其和華為公司的關係、與華為CFO孟晚舟同日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留的聯繫,以及他或許充當了中美貿易摩擦的犧牲品的猜測。《華夏時報》記者多方採訪,並未找到有力證據證偽,反倒是張首晟的家人針對一些猜測直接予以了否認。

“遲早要拿諾獎”的天才

1963年,張首晟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但那個年代想要一張安靜的書桌並不容易。幸而還有家裡堆積著厚厚灰塵的閣樓,那裡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從藝術到科學,從康德、黑格爾到楊振寧、李政道,每一本他都會讀。

1978年張首晟15歲,高考恢復,他靠著父親給他的一套高中自學教科書,跳級考入複旦大學物理系。

後來張首晟說:“初中時,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為中華民族爭了一口氣。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就是衝著他們的榜樣力量。”不過當年的他或許沒有想到,他和楊振寧的緣分遠不止此。

在複旦時他依然爭分奪秒地讀書學習,大二時因為成績優秀,被國家選派到德國留學,只花3年就讀完了5年的物理學位。畢業後,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如願以償成為了楊振寧先生的弟子,研究凝聚態物理。

在德國時的暑假期間,張首晟在哥廷根參觀科學家墓地時,墓碑上刻著的公式深深地震撼了他:“一個樸素的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這些公式與全人類同在。從此之後,我決定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物理學研究,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的研究。”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物理學天才謝爾頓有一次在課堂上問學生:“誰知道什麽是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正是張首晟開創的全新研究領域。

楊振寧曾誇讚張首晟“遲早要拿諾貝爾獎”,這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偏愛。基於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包攬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而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獎項的得主,通常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候選人。

2017年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發表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浪漫和詩意的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他解釋說,“天使粒子”如同一個完美世界,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未竟的互聯網革命

張首晟曾說自己的偶像是愛因斯坦,但他也想成為達·芬奇、富蘭克林這樣的人。“我覺得在達·芬奇和富蘭克林身上,我看到了科學家的不同方向。他們既有偉大的科學研究,又在藝術、商業甚至政治上有自己的成就。”

因此,除了自己擅長的科學研究外,他又將其研究範圍拓展到區塊鏈等新風險投資領域中。他曾公開宣稱:“儘管區塊鏈目前的發展還在早期,但我覺得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機會。”

追溯他踏入幣圈,要從2013年他和學生谷安佳在矽谷創立丹華資本說起。他說,“丹”取自斯坦福(又譯為史丹福),“華”取自中華,要專注投資斯坦福背景的公司,成為中國連接斯坦福大學和矽谷的高速橋梁。

張首晟在區塊鏈興起之時就公開表示看好:“我們的信念是建築在一個數學的算法上面,區塊鏈的到來能導致一場新的互聯網革命,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將會到來。”張首晟甚至被稱為“區塊鏈布道者”。

天眼查顯示,丹華資本成立的第二年,張首晟就用投資表達他對區塊鏈的青睞,而2018年投資的34個項目,佔了總投資近一半的版圖。數據顯示,丹華資本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應用和數字貨幣領域共計投資事件金額達到約1.88億元。在交易所項目中,丹華資本投資了FCoin、Hydro、SFOX、Bgogo.com、CoinPark等明星項目。

伴隨著全球區塊鏈領域湧入大量投機者,巨大的泡沫也出現了,從11月底開始,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集體暴跌。但他說:“泡沫全世界都有,這就需要有判斷的眼光。”

10月24日,在生前最後一次公開亮相上,張首晟還分享了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領域的看法。

身後洶湧的N個猜測

12月1日,張首晟猝然離世,疑似自殺。同一天,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留。

正因為時間上的完全吻合,針對張首晟和華為關係的猜測被瞬間推到台前,多方聲音一度認為,張首晟去世與當前中美關係或孟晚舟被捕有關。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多方求證,在被公開的行程中,張首晟和華為的交集只有一次。

張首晟的團隊在2007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在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學獎。這一發現為芯片業提出新的構想,通過控制電子的自旋運動來降低能耗完成了理論上的預言,可能帶來世界性的芯片革命。鑒於其在科學界的地位,丹華資本創立之後,中國多家企業都與張首晟有過接觸,其中就包括近年致力於進軍芯片領域的華為。

2017年4月1日,正在深圳參加IT領袖峰會的張首晟,在峰會期間被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專程接走。上車時,被問及去向,張首晟說吃一頓飯。

當時業界普遍認為,張首晟作為新一代芯片重要人物,余承東親自迎接應是洽談合作事宜。張首晟也表示過,有信心推動與芯片有關的摩爾定理的繼續前進。

張首晟和華為雖然有所接觸,但尚無直接證據證明雙方有業務合作,只有華為間接投資的一家公司和丹華投資北京分公司擁有同一個監事許維婭。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顯示,孟晚舟12月1日到加拿大轉機,是應邀出席在阿根廷舉辦的一場晚宴;張首晟本也受邀參加此次宴會,並且可能與孟晚舟會面。一場千里之外、異國他鄉的晚宴,一人驟然離世,一人被扣留,戲劇性的巧合也讓陰謀論甚囂塵上。

但這些都無法證明他效力華為,同時目前也沒更有力的證據進行證偽。而張首晟生前還擔任美圖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和聯想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至少從表面來看,他與這兩家公司的關係都比華為更密切。

而助長了他的離世與中美貿易摩擦有關的事實是,就在上個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更新的《301調查報告》,直接點名丹華資本利用風險投資,幫助中國政府獲得美國的尖端技術和相關知識產權。報告顯示,目前丹華已經在美國投資了113家高新技術行業,其中涉及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敏感技術。

但上述猜測都遭到了張首晟家人的否認:“這種無知的猜測是沒有依據的。”此外,再無直接證據來論證或反駁。一面是天才離世後的軒然大波,一面是真相浮出前的資訊真空,或許時間才會是答案的揭開者。

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