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央行數字貨幣:欲替代現鈔,主要面向小額零售場景

近日,隨著央行數字貨幣越來越多設定細節的公開,其再度成為區塊鏈行業乃至整個金融行業的熱議對象,

從種種發言中可以看出,央行數字貨幣(DC/EP)會是一種基於國家信用的法定數字貨幣,明確採用中心化管理方式,並與人民幣同樣具有支付和流通屬性,並對金融政策宏觀調控、經濟體系運行效率具有更大的優勢。

同時,央行數字貨幣推出的主要目標是取代流通現金,其在具備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的同時,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計劃在小額零售場景大規模應用。

作者/龔荃宇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前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的這番表態引起了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系中國當前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金融領域政策研究與學術交流平台之一,錢穎一、吳敬璉、易綱、黃奇帆等眾多知名學者與官員都是該論壇成員,因而每次論壇的發聲都會被視為中國經濟金融政策的重要風向標。

由於前幾個月Facebook發行數字貨幣Libra的新聞在全球傳播得沸沸揚揚,以及可能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數字貨幣成為本次論壇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穆長春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事實上,央行正在開發數字貨幣對金融行業而言早已不是什麽秘密,自14年起就在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推動下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從時間來看可能與13年下半年比特幣的暴漲有直接關聯。

從此前央行的種種表述來看,央行數字貨幣(DC/EP)會是一種基於國家信用的法定數字貨幣,明確採用中心化管理方式。相比如今流通的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雖然體驗具有支付和流通屬性以及具有無限法償性,用戶體驗上可能也與電子支付方式類似,但它對金融政策宏觀調控、經濟體系運行效率具有比前者更大的優勢。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在2年前就表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僅僅是為了取代紙幣現金流通,而是更好地服務於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提升支付結算效率並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而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伏軍在本次論壇進一步指出數字貨幣的幾大優勢:

第一,可以提升對貨幣運行監控的效率,豐富貨幣政策的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將使貨幣創造、計账、流動等數據實時采集成為可能,並在數據脫敏以後,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行深入分析,為貨幣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參考,並為經濟調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時,央行數字貨幣也能在反洗錢、反恐融資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第二,有利於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準。法定數字貨幣不僅是貨幣數字化,還能通過與智能技術的結合、智能合約的設計,較好解決交易雙方信任問題以及信息流與資金流同步的問題,由此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的交易流程。

第三,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從支付功能看,通過運用法定數字貨幣,可以使法定貨幣流通的網絡極大扁平化,實現支付系統底層全面的互聯互通,大幅度減少兌換環節,提高跨境資金的流動性,解決傳統的跨境匯兌鏈條長、到账慢、效率低等問題。

至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具體使用場景與技術方案,過去幾年一直處於探討階段甚少披露,不過本次論壇中穆長春等諸多央行官員都詳盡地談到該話題。

從穆長春的相關發言中可以看出,小額零售支付將是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應用場景,為此央行數字貨幣需要滿足、高拓展性、高並發需求,即TPS至少達到30萬筆/秒,這對其技術架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穆長春表示,區塊鏈技術與集中账戶體系都曾在央行的考慮範圍內,其中針對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問題,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小組曾開發了一個完全採用區塊鏈架構的原型產品,但後來發現採用純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並發性能。因此,央行決定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並采取雙層運營體系。這個表態也間接反映出,央行的數字貨幣技術架構可能尚未定型。

同時,央行數字貨幣采取雙層運營架構,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即由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等特定商業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這個過程會相當依賴於商業機構現有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服務體系。

一方面,這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另一方面有利於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通過競爭實現系統優化。「目前我們是屬於一個賽馬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采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DC/EP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會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場接受,誰就最終會跑贏比賽。所以這是市場競爭選優的過程。」穆長春表示。

在流通過程中,央行數字貨幣會脫離傳統銀行账戶實現價值轉移,交易環節對账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使得央行數字貨幣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 同時又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同時,穆長春表示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流通現金)替代,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的替代,這是因為M1、M2現在已經實現了電子化、數字化,如果再做不僅無助於提高支付效率,還會對現有的系統和資源造成巨大浪費。

換句話說,央行數字貨幣更大程度上想替代現鈔的使用,而不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電子支付方式。「現有的M0(紙鈔和硬幣)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特別是在账戶服務和通信網絡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於現鈔依賴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穆長春說道,「所以我們DC/EP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比較好的工具。

不過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實現相當於現鈔的便攜程度,這將是其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此外,央行數字貨幣能實現何等程度的匿名性也值得進一步關注。

穆長春還表示,為了不對現有的實體經濟產生大的衝擊,央行數字貨幣是不計付利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為央行實施負利率提供條件。

雖然穆長春在本次論壇對央行數字貨幣使用了「呼之欲出」這樣迫切性的字眼,但考慮到尚未開發完畢,以及其立法需要經過起草準備、審議論證、意見征集等複雜流程,其真正進入商業場景預計至少還需要1-2年時間,具體設定應該還存在許多變數。

最後,雖然央行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關聯可能不大,也很難對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的市場產生衝擊,但它無疑也反映出數字貨幣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包括比特幣、央行數字貨幣在內的數字貨幣體系將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將越來越大。

這是「鏈捕手」的第202期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