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ofo小敗局|押金會不會成為壓垮ofo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寒冬,ofo迎來的最新一場考驗是押金,此起彼伏的退押金浪潮。

12月17日,在ofo位於北京互聯網金融中心的新總部,數百名用戶排起長龍,登記退押金。他們聽說,這裡可以快速退出押金。據現場保安透露,早上8時就已經有人來到公司。下午14時左右,有登記出來的用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ofo方面表示,押金和餘額將在登記後三天內退到支付寶。

但多數人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他們是這麽說的,誰知道呢?”有用戶表示。

就在當天晚間,ofo的口徑似乎又變了:如有用戶到公司現場進行登記,我們會將收集到的資訊按時間先後順序並入線上退押金序列中。這意味著,到總部登記和在線上提交申請,將沒有區別。

押金,每名用戶99元或199元不等的押金,成為了一根重如泰山的“稻草”,壓在了ofo頭上。

不止於此。

從11月中旬開始,ofo在全國多地分公司傳出更換辦公地點;另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約糾紛將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運輸、房屋租賃、廣告費用、拖欠貨款等多種事由,部分案件已達成和解,尚有多起仍在審理之中。

2017年12月18日,ofo創始人戴威曾要求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一年過去了,戴威在內部信中的口徑已經變成“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

留給ofo的時間還有多少?

投資人:共享單車大邏輯好像對,但忽略了效率

四大敗因:互聯網經濟沒有老二,動押金觸底線

數百人排隊登記退押金

12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在ofo位於北京互聯網金融中心的新總部看到,數百名ofo用戶在公司排隊退款,現場有保安和警察正在維持秩序。

據現場保安透露,早上8時就已經有人來到公司。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ofo的辦公室位於該大廈的5層,工作人員在一樓設定了關卡,一次放約15人進入電梯,進程較緩慢。

下午14時左右,有登記出來的用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ofo方面表示押金和餘額將在登記後三天內退到支付寶。

“ofo押金正常可退,用戶可在app端自行申請,0-15個工作日到账。對申請退押金超過15個工作日逾期未退的用戶進行了登記,並將重新核查,並無現場退押金的情況。”ofo方面表示。

儘管ofo一再強調押金正常可退,可其押金難退實際上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

從10月底開始,ofo退押的周期由最初的秒退,延長至0-15個工作日。在ofo的官方微博下面,聲討“退押金”的留言也越來越多,少則幾百條,多則數千條。

對於押金問題,ofo方面堅稱,ofo退押金一切正常。“由於近期更新辦公地址,ofo部分伺服器需要進行短時遷移,致使退押金周期被暫時性延長,待相關工作陸續完成後,退押金周期將會恢復正常。”

但大量用戶在網絡上反映, 他們退押金的時間已經有一兩個月。

可見的是,ofo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挽留用戶。

11月底,有用戶發現,在ofo申請退押金時,被系統提示稱,可將押金轉入互聯網金融平台。網友發布的截圖顯示,ofo方面給出的解釋是,99元押金用戶可以一鍵更新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可將99元押金更新成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對此,ofo方面11月23日解釋稱,ofo與PPmoney之間屬於正常的市場合作,用戶在被充分告知授權內容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並非強製捆綁。

12月4日,有媒體稱,ofo退押金按鈕已變成灰色,無法點擊。ofo對此回應,退押金按鈕灰色是正常狀態,是正常的挽留用戶設定,不存在不能點擊的情況。

戰線收縮

ofo面臨的窘境不止押金。從11月中旬開始,又先後傳出ofo在鄭州、杭州、南京的辦公室都已“人去樓空”。ofo方面表示,這些辦公室於兩三個月前就已搬空,目前員工在新的辦公地點辦公。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早傳出ofo人去樓空是在9月底,當時有報導稱,ofo在北京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內的辦公地點已經搬空。對此,ofo方面解釋稱,是因為10層和11層租期到了,搬到了其他樓層。此後,ofo又於11月將總部搬到了步行距離15分鐘的互聯網金融中心。

有ofo內部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前我們的辦公地點都是在相對比較中心,比較貴的地方, 現在公司也在提降本增效,所以部分城市都有搬離原辦公地點的情況。”

與此同時,也有用戶反映大街上ofo的車越來越少。

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市區內走訪發現,相較於2017年高峰期時滿大街都是共享單車的情況,市區內的共享單車整體都有明顯減少,但ofo則更明顯。

針對目前各地都出現ofo車越來越少的現象, 一名剛從ofo某一線城市分公司離職的員工透露,首先各地都在控制總量,比如,西安的共享單車總量從高峰時的70萬輛降到了現在的50萬輛;上海高峰時期有120萬輛,現在估計在八九十萬輛左右。

“共享單車投放出去,就像撒出去一把珠子,用戶都是往郊區方向騎行,所以要保證市區隨時有車,就需要運維這雙無形的手把車子歸攏起來,但ofo現在運維少了, 所以大家在市中心看到的車就越來越少了。”該ofo離職員工透露,還有很多車子自然損耗,以及各地扣押,大家看到的所謂的共享單車“墳場”都會導致車越來越少。

“目前我們運維的確少了很多。”上述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ofo現在的情況公眾都已經很了解了,是比較困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一部分支出當然要砍掉不少。還有一個原因,冬天來了,共享單車騎行人數驟降,運維人數也得減少。”

海外戰線的收縮早已啟動。

可查資料顯示,從7月開始,ofo已經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撤出或暫停業務。

對此,ofo方面回應稱,“海外戰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點市場,並探索實現商業價值。我們根據各地市場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發展方案。對於ofo的非重點海外市場,我們將會展開妥善的調整計劃,將影響降到最小。”

遲到的融資

今年以來,關於ofo的負面新聞幾乎每半個月就會傳一次。

先是ofo將被滴滴收購的消息頻頻出現。8月22日,有網絡媒體報導稱,ofo最終“賣身”滴滴的協定已經達成,公司作價20億美元左右。事後,滴滴不予置評,ofo方面出面辟謠。

但在9月5日,又傳出ofo將完成E2-2輪融資,融資數額達數億美元,由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對於該消息,各方反應都非常曖昧,ofo、滴滴、螞蟻金服均表示不予置評。

9月11日,有消息稱,近期ofo再次收到了一筆來自於阿里的借款,數額接近6000萬元左右,這筆錢和融資無關。對此,ofo方面表示該消息為“不實資訊”。阿里內部人士也對澎湃新聞記者回應稱,該消息為假消息,沒有借錢這回事。

儘管ofo阿里雙雙否認,同日,又有消息稱,每月10日是ofo的發薪日,為順利渡過發薪難關,ofo向阿里方面發起一筆緊急借款,由於最大股東方且握有一票否決權的滴滴遲遲不表態,直到9月10日最後一刻這筆借款也未能成功到账。對此,滴滴、ofo均出面否認。

沒有新資金,ofo與供應商的矛盾也開始暴露。

近日公開披露的裁判文書顯示,嘉裡大通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與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的合約糾紛案於8月15日下發判決書,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判決東峽大通方面支付嘉裡大通服務費811.19萬元,並支付逾期利息8.6萬元;9月初,因“公路貨物運輸合約糾紛”,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將東峽大通起訴至杭州市濱江區法院;8月底,鳳凰自行車因與東峽大通買賣合約糾紛,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截至起訴之日,東峽大通仍欠鳳凰自行車貨款人民幣 6815.11萬元;在此之前,ofo還曾因房屋租賃合約糾紛遭到武漢漢光谷創客街區管理有限公司起訴,根據今年7月24號做出的裁判顯示,法院凍結了東峽大通在北京某銀行的112.9萬元存款,凍結期限為1年。

10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看到,陳正江已經替代ofo創始人戴威,成為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谘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谘詢有限公司系ofo小黃車的中國區運營主體

對於這一調整,ofo解釋稱,此舉是為簡化辦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ofo強調,法定代表人的變更僅是ofo內部正常的人事變動,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為戴威,不存在某些媒體所解讀的“讓位”一說。

錯失合並

由盛轉衰,ofo用了一年的時間。

2017年的10月3日,有報導稱,摩拜和ofo投資者正在推動這兩家最大共享單車企業合並,從而結束兩家之間代價昂貴的競爭關係,並且創建一個單一的佔據主導地位的服務公司。兩家公司合並後估值可能超過40億美元。

此時,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在國內投放的車輛分別為700萬和1000萬輛。

彼時,ofo 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不知情,我們也是通過網絡才看到這個消息的。”

摩拜方面回應稱,“摩拜單車將繼續專注於用戶體驗和全球拓展,不考慮合並。”

一個月後的11月23日晚,有報導稱,滴滴在當年7月份向ofo派駐的執行總裁及CFO等高管已經“開始休假”。這也在事後被認為是ofo與資方出現裂痕的標誌性事件。

也正是在11月底,兩家單車企業資金告緊,已經開始挪用用戶押金填補缺口的消息傳出,挪用總金額鋼彈60億元。對此,兩家公司緊急辟謠。

2017年12月18日,戴威在某論壇上談到關於跟摩拜合不合並的問題時表示,“我們也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我也想說,我覺得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戴威這段講話被認為是公開表態將獨立發展,讓人感概的是,這距離今天用戶上門登記退押金,正好過去一年。

此後,ofo的形勢越來越不樂觀。

進入2018年的1月12日,有網絡媒體報導稱,ofo公司账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元人民幣,若按照ofo每月4億-5億元的人員工資和運維等支出、以及持續流出的押金計算,ofo手上的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對此,ofo方面回應稱,ofo訂單量穩定,資金流非常健康,報導中所謂訂單量下滑、資金緊張的說法,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謠言。

3月13日,ofo終於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再次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這筆投資,就包含了此前抵押的部分。

此後,ofo最早的投資人之一、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在公開場合表示,“很多事情我覺得事後看還是非常明朗,從現在看共享單車,去年年底可能是惟一的合並機會,不管是對於ofo還是摩拜,如果這兩個公司去年合並,這個市場估值還會有兩三倍的空間。”

“為什麽一開始這麽多錢砸了共享單車,因為一開始市場非常好。但到去年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明顯飽和,頭部城市飽和度非常明顯,摩拜數字公開,一輛車每天才騎行1點幾次,就算一塊錢一單,每天收一塊錢,每天靠租金基本上不可以賺錢。”朱嘯虎透露,這個時候覺得這家公司都已經看到天花板了。

朱嘯虎還首次公開承認已清空ofo股份,“當然創始人有自己的選擇,投資人也要尊重創始人的選擇,你要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只能把股份賣給戰略投資人。我們是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訴求跟我們不一樣。”

ofo的求生欲

4月4日,美團創始人王興以一封內部信,正式宣布了對摩拜收購戰的完結。

這讓ofo陷入被動,錯過與摩拜的合並,ofo是被滴滴或者阿里收購還是繼續保持獨立發展?

4月24日,有報導稱,滴滴正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一切如滴滴所願,收購消息將在6月前後官方宣傳。”

對此,ofo方面回應稱,該消息並不屬實,“ofo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保持長期獨立發展。”

此後ofo與滴滴、阿里三方博弈的傳聞就沒有間斷過,從最初的一個月一次,發展為後期的一個星期一次。

但ofo更願意展示的是,獨立發展的決心。

5月15日,《南華早報》報導稱,ofo舉行了一場內部會議。會上,戴威表示,公司目前的狀況堪比電影《至暗時刻》中丘吉爾和二戰時英國的處境。在影片中,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反對綏靖政策,力圖與納粹抗衡。他犧牲了部分英國軍隊,為英國和其他盟軍大部隊撤離敦克爾克爭取了時間。

“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但ofo未來依舊會保持獨立運營。ofo的五位創始人將各自擁有公司九人董事會中的一席。”戴威對與會人員如是說。

有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戴威在此次內部會議上,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計劃,其目標是讓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該計劃借用了丘吉爾的標誌性手勢“V”,意指獲得勝利。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內部會議後,先是傳出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此後,ofo便推出了一系列商業化舉措。

“公司還能撐多久?”這是連ofo自己員工也沒底的問題。

11月14日,戴威現身ofo全員大會,這個會議此前一個月開一次,而近幾個月已經暫停。

在提問環節,關於公司會不會被收購、會不會破產,是員工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戴威說什麽都有可能,ofo被收購、合並都有可能,但破產重組是不可能的。”有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戴威並未解釋為何ofo不會破產。

“也有人反映押金難退、用戶流失,戴威承認現在退押金流程變得更加複雜了,但他同時表態押金是可以退的,只是周期變長了。”該員工說,戴威透露公司資金狀況比之前好多,但還是比較困難。

戴威還提到了降本增效。“他說他比較後悔,覺得降本增效做晚了,應該今年年初就做,當時覺得後面情況不會這麽糟,還是對自己有信心,所以沒有在人員等方面做太多變動。”該員工回憶,戴威說現在反過來複盤,如果那時候進行降本增效,如今情況或許會更好一些。

“他在講話中說,三四個月前他其實很灰心的,覺得好像不行了,但還是挺過來了。”上述員工說。

11月28日,戴威發布內部信表示,“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和機遇的並存,只有在最危險的時候才能真正讓我們破釜沉舟、向死而生。當你認為它是危險,那麽危險已經來臨,當你認為它是機遇,那麽機遇即將到來!”

不知這次ofo是否還會有轉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