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魯西平原建起國家森林城市

飯後,東阿縣牛角店鎮前申村村民張桂蘭老人就招呼幾個老姊妹到村口樹蔭下拉呱。開展土地流轉後,村前屋後茁壯成長的大葉女貞、白蠟、法國泡桐、白毛楊林下,就成了全村老少茶余飯後的好去處。城鄉居民享受綠茵澤被有了好心情,口碑就變成了金杯。

10月15日,山東聊城市市長宋軍繼從2018森林城市建設會議上,捧回了“國家森林城市”牌匾,聊城成為該省平原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在平原地區搞森林城市創建,難點在於如何處理好林糧、林菜爭地問題。”市長宋軍繼介紹,聊城市委、市政府在確保基本農田建設基礎上,對河流、路線兩側和生態脆弱區實施規模化土地實施流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種苗種林種果,發展上等木材、特色林果和種苗產業,創造了“創森+土地流轉+河長製+路長製+美麗鄉村+城市建設”等N個模式。

山東聊城

“創森+土地流轉”,是把散落在一家一戶不能成方連片種糧的土地集中起來,通過每年補貼1000—1200元/畝,流轉給種樹大戶。不到兩年,全市流轉土地45.89萬畝,全部種上了果樹林木,新增國土綠化面積60.8萬畝。

“我們村現在就像一座大花園。”提起村裡的綠化,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高馬村村民馬慶法的幸福之情溢於言表。村黨支部書記馬慶華說,今年村裡投資6萬多元,栽種了2.4萬棵苗木,新增綠化面積近40畝,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創森+美麗鄉村”帶來的綠色成果。

針對城區創森特點,聊城市大力實施森林進城圍城戰略,創造性地探索出“路長製”“河長製”推進模式。東昌府區侯營鎮明確各路段的責任人,分別確定鎮、村兩級“路段長”。高天文是侯營鎮馬屯村村委會主任,同時也是鄉路孫蘇路馬屯村路段的路段長。在鄉路孫蘇路改造完成後,路兩旁栽種了柳樹、衛矛等多種綠化苗木。高天文格外關心綠化樹木的長勢,時常去巡查。

目前,聊城建立森林公園11處、濕地公園16處、國家級休閑體驗基地3處,在市主城區建設了2200畝的九州窪月季公園、提升改造了1000多畝的鳳凰苑森林公園。市縣城區新建和提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等休閑場所達147處,人均公園面積14平方米以上,城鄉居民盡享生態福祉。

“聊城市為全省平原地區國土綠化探索了新模式、新路徑,解決了樹往哪裡栽、樹由誰來栽、栽後如何管的問題。”市委書記徐景顏認為,創森讓聊城市綠量大幅增加,初步呈現城區、近郊、村鎮綠化交相輝映,水網、路網、林網綠化縱橫交錯,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綠化造林新格局,綠滿水城取得顯著效果。(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