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能」的中成藥,能扛起慢性腎臟病這座大山嗎?

中成藥扛大樑?

最近收治了一位內蒙古的患者,3個月前因為乏力而發現腎炎,24小時尿蛋白定量1.9g。尿蛋白已經達到中度,但當地市人民醫院是隻讓她吃3種中成藥。

2個月過去後,病情沒有明顯改善,直到來我們醫院時,尿蛋白仍有3個加號,伴水腫。

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中度蛋白尿和潛血,沒有高血壓,這樣的腎炎在初始治療時本可以效果很好,但一定要認真治療,隻吃中成藥是不行的。

普遍的腎炎,普遍的難題

在我國,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就是慢性腎炎。至少50%的腎病患者有這樣的臨床表現:

有尿蛋白,超標明顯,0.5g/24h以上;也不是太高,3.5g/24h以下,不屬於腎病綜合征。

尿蛋白這麼不上不下,就到了考驗醫生的水準的時候了:

用激素降尿蛋白?不行,尿蛋白不是太高,激素的不良反應風險大於獲益。

先不用藥,定期觀察?也不行,尿蛋白升高明顯,正在逐漸損傷腎功能,必須進行藥物乾預。

不治不行,還不能用激素治,怎辦?於是,很多基層醫師會做出一個讓人看著很著急的決策:吃中成藥。

比如金水寶、黃葵、百令……

首先須承認,這些中成藥在一部分患者身上有一定作用,而且適用範圍廣,接近「萬能葯」。

但也須承認它們普遍存在的缺陷:顯效率低,效果有限。萬能葯在「什麼都能乾」的同時,也是「什麼都乾不好」,很多腎病患者用藥後療效不達標,或是觀察不到療效。


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值得你認真一次

除了激素之外,緩解尿蛋白的藥物有很多,比如外用/口服中藥、普利/沙坦類藥物、螺內酯等等。

這些藥物用起來是麻煩了一點:中藥必須先辨證,外用的中藥還要用幾種醫療器械;普利/沙坦有高鉀和腎功能減退風險,螺內酯也有類似的潛在風險,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掌握好患者的耐受劑量,這要耐心和患者解釋,並督促其監測電解質和腎功能;還有生活和飲食的配合。

但是不能因為嫌麻煩,就開一些「放心」的輔助性的中成藥把患者給糊弄過去:吃好了是你運氣,吃壞了/腎衰竭了只能怪你命不好。中成藥吃起來是省事,但問題是療效能達標嗎?悲哉,尿蛋白定量超過1g的患者、肌酐升高的患者,有幾個是吃中成藥吃好的?


我國的醫療資源確實緊張,但這不是糊弄病人的借口。腎炎是大病、疑難病,是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