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20年,你的孩子將面臨怎樣的階層分化?

標題中這個問題,你想過嗎?

就在一本叫做《我們的孩子》的書中,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帕特南通過大量的採訪和數據例證,生動展現了美國的教育現狀,以及美國社會半個世紀來日益拉大的階級鴻溝。

你以為書裡的世界離我們很遠。現實是:這可能是一本“泄露天機”的書——未來,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你看過我們推薦的英國紀錄片《56UP》嗎?影片跟隨一群七歲的英國小孩,每隔七年拍攝一次,每次拍攝持續七天,從7歲,14歲...直到56歲。影片中呈現了這群不同社會階層的小孩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的夢想、野心、恐懼和傷感……影片讓人看到一個讓人驚懼的現實是:除了為數不多的一兩個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躋身中產或精英階層,個別人因為疾病或者婚姻跌落到下一個階層外,大多數人都維持著自己原有的階層。

印度電影《起跑線》看過嗎?這部今年最熱的印度電影講述一對中產夫妻為了將孩子送進名校,盡早融入上層權貴社會,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向上流動太難,向下滑落卻實在太容易。

郝景芳獲“雨果獎”的小說《北京折疊》獲獎的原因可一點不科幻,它就像是對未來的一種荒誕預言: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未來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為了避免剩餘勞動力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於是誕生了有著三層太空的“折疊城市”,讓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太空,享有不同長度的時間……

小說和電影也許荒誕,但目的只有一個:請直面階層分化並日益固化的現實!請思考我們的孩子將如何面對這樣的未來?

——坤媽

在一個發展成熟的社會裡,真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嗎?

未來我們的孩子,將要面臨怎樣的階層狀況?

如果真的有所謂的階層固化,我們現在該怎麽教育孩子?

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有多少?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作者:書單君

在美國,窮人已無法翻身

在採訪了107個家庭、翻遍近幾十年美國社會的各種統計資料後,我們得出了一個殘酷的結論:在美國,階層流動幾近停頓,窮人再努力,也是出頭無望。

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在中國,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只要分數夠,讀個大學並不是特別難的事,高考為普通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可在美國,好的大學還真不是你想上就能上。

光是學費,就能把絕大多數窮人劃出界外。

在美留學8年的知乎網友@Angela喵 就科普過美國的教育花費:

美國宿舍一個月稅前1400刀(dollar),宿舍自助餐早餐11刀,午餐15刀,晚餐18刀,最便宜的二手課本要80刀,貴的是200以上;而每年學費6萬刀,折合超過40萬人民幣。而美國人平均年薪是多少呢?5萬!10萬以上就算高的了。

極為有限的經濟水準製約著個人的發展,而更為可怕的是,窮人之所以難以通過教育改命,還在於他們身上背負的無形負擔。

為什麽寒門再難出貴子?

在調研的過程中,有兩所很神奇的中學,它們距離不遠,政府投入相當,學生經費差不多,師資水準也難分上下。

然而,A校的美國高考SAT成績常年位於全國前列,B校卻常年墊底。

學風更是天差地別:A校有一個班,SAT考到2400分滿分的學生達到了15個。而那些考了2200分的孩子,有一半都覺得面上無光,申請重考。

而B校,簡直就是學渣的天堂:打架、霸凌,甚至吸毒、懷孕都是常事。

為什麽資質相仿的兩所學校差別這麽大?

原因很簡單:兩校雖然距離不遠,但A校位於富人區,而B校位於窮人區。

在美國,有一個嚴峻的社會現象——階級隔離。

換句話說,富人隻跟富人玩,窮人只能自己玩。大家住同一個城市,但是不在同樣的街區,也不在同樣的學校。

對這些家庭來講,階級隔離的過程,是個難以逃脫的惡性循環:首先是收入的不平等造成居住隔離(住不一樣的社區),然後是教育隔離(上不一樣的學校),而後擴展到到交友和婚姻上(只在本階層內交友、尋找伴侶),孩子出生後就在和父輩一樣的環境中成長,上同樣層次的學校……

當社會的馬太效應日益顯著,教育再也不是窮人改變命運的階梯,而成了富人維護現有秩序的工具。

我們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時期,我們的父母算是享受時代紅利的第一代人,我們算第二代,那麽,到我們孩子這一代,社會的向上通道可能就會關閉了。

其實看看這兩年的新聞,就會發現這一切已有預兆:

北京五道口學區房單價破10萬元;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快樂就好”的同時,清華附小的學生已開始試著用大數據研究蘇軾;甚至中產內部都出現了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做朋友,也不允許學費五萬的幼稚園招收學費三萬的學生 ……

發生在遙遠美國的事情,其實可能分分鐘就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應驗。

階層終將固化,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富人家長對孩子,無不是精心栽培。且不說送孩子進私立學校、大手筆報各種興趣班、全職帶娃這種標準動作,在教養態度上他們也絕對稱得上是盡心盡力。

在撫養下一代時,富人們事無巨細,不計時間和金錢,無微不至地關心。而看窮人家長呢,他們多傾向於對孩子自然放養,沒有培養計劃、缺少成長乾預,任由孩子發展。

可是,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天賦得不到培養,錯誤得不到糾正,成才要靠運氣。

孩子將經歷的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社會階段與職業世界,歲月過去不曾靜好,未來更加不會。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壓力,如果不從小趕上和適應世界變化的節奏,將來勢必會被時代所拋棄。

也許有人說,自然放養是遵循孩子快樂的天性,精心栽培會泯滅孩子天性。

可放養的輕鬆就是真的快樂嗎?

電影《摔跤吧爸爸》裡,“虎爸”用高壓的方式培養出兩個世界冠軍。你能說,站在領獎台上的她們不快樂?在印度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如果這兩個孩子,不是有這樣執著用心的爸爸,她們大概率會像其他印度女孩那樣,早婚,一輩子躲在男人身後,忙碌在灶台間,又何談作為獨立個體的自由與尊嚴。

雖然美國的情況,不一定完全會在中國發生。但階層走向固化是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穩定的標誌之一,它不以我們的憤怒、委屈、焦慮為轉移。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發展自己,提高收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在能力範圍內,給下一代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教育。

所以,我們唯有奮力向前,為孩子創造好的條件,更為他們樹立努力的榜樣。

生命何曾容易過。每一代人的幸福,都要由他們自己爭取。

希望當孩子長大,直面生活的殘酷時,他能夠在心裡告訴自己,謝謝爸媽,我終於成為了一個鬥士!

“階層分化”是近年來持續有熱度的話題,也讓不少家長頗感焦慮。

是逼著自己和孩子一起“奮力向前”,還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認清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天賦所在,是我們每一個平凡人、每個平凡家庭所能做的最好選擇。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青少年生涯規劃”的目標和意義所在。

生涯既是不能被規劃的,又是可以被“規劃”的。人生固然無常,但在每一個人生的具體階段,其實都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生涯規劃,是為夢想導航,也是讓你能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