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幼稚園是如何「秒殺」我們的?

媽咪讀呀原創

昨晚的世界盃,很多人都被日本足球感動。拋開歷史等各種層面,日本球員的拚搏精神和在綠茵場上的個人素質,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日本這個民族,我們有太多複雜的情感。兒童和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能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特點,今天想就日本的幼稚園談談自己的感受。

前年,和先生去了一趟大阪。旅途很順利,回程的時候我們找了當地的一個華人送機。從大阪到關西機場有一個小時的路上,他鄉遇故知,我們自然地聊起天來。彼此都是為人父母,三句話不離孩子。話題,就說到了幼稚園。

這個華人,我們叫他A先生吧。A先生的女兒剛剛就讀日本幼稚園,「日本的幼稚園真的讓人非常感動。」提到女兒的一些經歷,A先生打開了話匣子。「您為什麼會用感動這個詞來形容?」我和先生都表示很意外。

A先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初夏,早上還晴空萬裡,到了下午突然下起瓢潑雨。A先生和太太簡直猝不及防,糟糕了,女兒早上出門也沒有帶傘。而且家離幼稚園有一段距離,這時候去接,肯定來不及了。「女兒會淋成落湯雞吧?」夫婦倆惴惴不安。

沒想到,女兒回來時居然舉著一把傘,絲毫沒有淋濕。一問才知道,快放學時,老師在班裡統一問「誰沒有帶傘?沒有帶傘的小朋友,都到老師這裡領一把。」老師事無巨細的細心,讓A先生非常感動。

而另外一件事,差點讓他掉下眼淚。半個學期過了,因為女兒是中國轉學過去的,幼稚園老師約孩子家長到學校面談,聊聊是否適應,對學校有沒有什麼意見。A先生實話實說,覺得女兒進步太慢,語言等各方面好像還沒跟上趟。

沒想到,幼稚園老師當時就變臉了。老師說,你的女兒那麼小,又不是本國人,不遠萬裡到另外一個國度上學。陌生的國家、陌生的環境,語言也不通。她也許不想來,可她沒有選擇權,因為父母讓她來,她就來了。完全全新的一個陌生環境,那麼一個小孩兒,能來上學,本身已經很勇敢了。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換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呢?

A先生內心十分溫暖,「日本幼稚園的教學理念就是,家長你可以不用管那麼多。都教給我們好了!」經過半年的幼稚園熏陶,女兒行為舉止彬彬有禮。一進家門,女兒先跟父母打招呼:「我回來了。」下一步,將自己的鞋、包整整齊齊放好。日本人的禮儀在世界範圍都有名,其實在幼稚園時期就已經慢慢開始形成了。

日本幼稚園到底有何「優越」?

上圖是一張日本幼稚園的資料圖片。與中國幼稚園不同,老師不會對時間有所要求,而是希望孩子們慢慢吃,在吃的過程中培養文明的餐桌禮儀。在日本人看來,好的教育是育兒的第一步。日本孩子還會參與到幫助老師分飯的過程,體驗勞動者的付出,更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很多去日本的朋友回來告訴我,那邊的孩子很能「抗凍」。即便冬天,家長也不會把孩子裹成粽子。原來,很多日本育兒專家認為,鍛煉抵禦寒冷的能力,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同時增強其意志力。因此,當我們中國孩子在冬天穿上厚重羽絨服的時候,日本孩子往往穿得比較少。這在歐美國家也很常見。孩子穿得比較少,客觀上要求他們通過運動讓自己更暖和。自然而然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

我在美國時,有一個日本同事告訴我,孩子上幼稚園以後,每天衣服要自己穿。媽媽就站在旁邊袖手旁觀,也不幫忙。對於2~3歲的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稚園要求的。小到穿衣換衣,大到打掃自己班級的衛生,老師都讓孩子們自己動手。上圖就是一張孩子們幫助老師擦拭地板的照片。這些訓練,就是從兩三歲開始。最關鍵的是,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和家長高度融合,孩子們在幼稚園養成有條不紊做事情的習慣,家長會很好地貫徹。不像我們中國一些家長,看孩子穿鞋、穿衣服穿不好,就忍不住動手幫忙。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完全可以慢慢動手,直到最後熟練成自然。

其實,日本的幼稚園還在園區建設和設計、環境教育等諸多方面領先,一篇文章實在容納不下,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二,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對照不足,不斷提高和進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