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不拖延的人,離幸福更近一步

你是哪一種拖延症患者?

心理學家整理出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拖延症患者,大約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想要拚到最後一刻的衝刺者

對結果懷有恐懼的逃避者

選擇困難者

容易分心、愛尋求刺激者

要治愈拖延症,可以先檢視一下自己比較接近哪種類型。這些類型背後的動機稍有不同,進一步認識或許能幫助你跟自己對話。

但無論是哪個類型,有個觀念必須確立,那就是踏出第一步再說!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動起來!

如果你屬於“難以抉擇型”,我的建議很簡單:踏出第一步再說!

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憑我的經驗,這絕對比在原地猶豫不決要來得舒服多了。

從前寫作時,總是因為對自己的作品期許很高,苦思半天卻無法動筆。但後來我發現,只要能夠逼迫自己動手寫,先不管文字好不好,開始了這個行為,身體就會逐漸適應,心情也會逐漸進入狀況。所以我現在會在寫一篇文章前亂寫一通,並告訴自己:我現在寫的第一句根本不是文章的第一句,只是在熱身而已,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動起來再說!

只要先有一些動作,讓自己朝著目標動起來,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其次,把大的任務切成小塊。

要蓋好一棟房子,先從一塊一塊磚頭壘起來。

拖延,往往因為我們雖然設定了目標,但缺乏計劃好的行動。

面對一件複雜、重大的事情,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把一個大任務切成小塊,規劃後再去執行,是很有效的技巧。

你最好先擬定一個日程,設定一個合理的時數(例如半小時或一小時)來做這件事,做完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有必要的話中途休息幾分鐘再繼續。

比如讀書,除了設定每天的目標外,你也要思考讀書前要做什麽,例如給自己倒一大杯水、把桌子清理乾淨、稍微做一下伸展等,這都是為了讓你能順利完成“靜心讀書”的計劃。也應該編制一套行動指南,去除原本阻止你完成計劃的障礙。

當你設定好一個計劃,並按照這個計劃設置每一個工作小目標,則能大大提升你完成整個計劃的可能性。

當遇見“未來老年的自己”,你就會自動存養老金了。

很多上班族都會存養老錢,但25~35歲的年輕人,做財富規劃的還是少之又少。

曾有一位教授做了一個實驗顛覆了這個現象:他找了一群大學生,把他們的照片先修成老年人的樣子。接著,他讓這群學生戴著眼罩,進入一個VR(虛擬現實)世界探索,在這個虛擬環境裡,他們遇見了“未來老年的自己”。

體驗過後,教授請這些大學生做一個財富規劃的習題。比起沒有看到老年自我的小組,凡是見到老年自我的學生,把規劃的退休金都增加了一倍。

我們其實都無法想象“未來的我”會是什麽樣子,也就很難感同身受。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將這個“未來的我”變成一個具體的面孔,若是你能讓自己看到、感受到,那你的視野將大大不同,迫切感也就油然而生。

所以,面對遙遠的計劃,你要想辦法把未來的感覺帶到現在。

成為不拖延的人,需要調整好時間觀,讓自己看得遠一點,請想象未來的拖延後果,感受到這個壓力。這不是鼓勵悲觀,而是用比較實際的態度設想未來,未雨綢繆。

你將會深刻感受到:現在真的不能再拖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人民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