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豬周期”緣何失靈

  “豬周期”緣何失靈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朱瑩

  “以前養豬有一些規律,不過現在失靈了。因為價格很低,大家都不敢再貿然養豬。”江西一位養殖大戶劉女士說。

  此前,我國生豬行業呈現較為明顯的“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的周期性波動,被業內稱為“豬周期”。不過,近幾年“豬周期”規律出現異化,3年左右的波動周期正在被拉長,波幅也在變大。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及Wind數據顯示,豬肉平均批發價格和22個省市生豬均價自2015年3月上漲,至2016年6月分別突破27元/公斤、20元/公斤的歷史高位之後,開啟長達兩年的下行周期。至今年5月中旬,豬肉平均批發價跌破16元/公斤,22省市生豬均價逼近10元/公斤,創近8年新低。

  根據舊的“豬周期”規律推算,2017年6月前後該是豬價觸底時機,於是劉女士打算下半年“抄底”,結果不幸抄在“半山腰”,只好急忙出欄止損。目前,養殖戶仍面臨一頭豬虧損兩三百元的困境。

  那麽,是什麽造成了“豬周期”的拉長呢?首先,行業規模化程度提升,提高了養殖效率。2016年周期高點之後,生豬行業出現比較明顯的“存欄矛盾”,即供應端顯示生豬存欄量在逐漸下滑,供應趨緊,但豬價仍舊下滑,背後原因在於規模養殖戶佔比提高的同時,提升了養殖技術和效率。通俗而言,就是單隻母豬能生產的生豬數量比以前更多,同時生豬均重提高,結果便是母豬、生豬存欄數量下降,但豬肉供應量增加。

  其次,在規模化程度提升的基礎上,隨著農村資訊化水準、養殖戶知識水準的提升,養殖群體對豬價行情具有一定的預期能力,會根據預測決定增加或減少產量。如果認為後續豬價會回升,養殖戶往往會堅守產能、等待反彈。甚至有資本逆向投資,加速擴張。

  第三,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對於營養攝入需求更趨多元化,豬肉的可替代品日漸繁多,豬肉消費增速出現下滑。此外,進口豬肉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

  總體而言,“豬周期”拉長的誘因在於當前生豬養殖市場從以往的散戶為主向規模化、專業化養殖轉變。以美國為例,“豬周期”跨度便伴隨養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升而逐步拉長。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豬價周期特徵不再顯著。

  因此,“豬周期”失靈其實是生豬產業實現規模化經營的伴生品,目前只是拉長,未來可能進一步淡化。在“資本+規模”的衝擊下,散戶將加速退出,若乾養殖巨頭將浮出水面,最終實現價格相對平衡,“豬周期”也將重新定義。

責任編輯:張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