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殘的《聲臨其境》是如何走上爆款之路的

  文/新浪專欄 水煮娛 知影

  這檔節目組自己原本都沒有想到會成為爆款的節目,在上周六完結了第一季。

  眾星雲集的決賽集“聲音盛宴”裡,朱亞文拿走了第一季的總冠軍。

  不過,和所有有競爭性質的節目的決賽氛圍和賽後輿論都不一樣,這個節目和樂融融,幾乎是全程都在和諧友好的氛圍裡進行著。

  所有參加者之間都處於一種互相欣賞和肯定的狀態,比起其他節目導師和參賽者區隔明確,明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這個節目的參與者更像是處於一種“雙位一體”的狀態。

  極高的專業素養,讓他們既能給出精彩的表演,又能精準地理解其他人的表演。當他們表演時,他們就是競技者,當他們不表演時,他們又能給表演的同伴/競爭者給出極其懂行的評價。

  當然,這不是節目裡面的真實崗位,這個節目裡真正的評委還是觀眾。於是,跟以往所有大咖參加當評委的節目都不同,沒有同樣是明星的大咖個人意見的強烈表達和對結果的左右,就算螢幕前的觀眾對一期的最終結果不滿意,他們也沒有可以可以針對的靶子。

  什麽叫沒有靶子呢,屬於同一個大類的節目的《演員的誕生》就是有靶子的。

  章子怡、宋丹丹和劉燁是坐在高處的人,他們掌握著評價和左右最後結果的能力。雖然他們本身是非常優秀的演員,擁有各種頭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歸攏起來,畢竟還是少數人的意見結合,再加上節目裡的對抗和競爭本身充滿著針鋒相對的氛圍和極大的爭議性。

  於是一期節目結束之後,觀眾可以會罵他們覺得表演差勁卻贏了的鄭爽,罵給鄭爽投票的宋丹丹,罵當場賣慘的劉芸,罵嘻嘻哈哈的劉燁。

  但《聲臨其境》沒有,業內評委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存在感更為薄弱的“芒果新生班”,是一種向大咖討教的姿態。參加者都水準在線,拿得出點東西,除了第五期的鄭愷以外,也沒誰故意鬧事,剪輯也比較中規中矩。

  而因為參賽的節目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流量,所以也並沒有結果出來之後社交網絡上拉拉扯扯吵成一片撕來撕去的情況發生。

  弱化競技,懸念和衝突不強烈,節目內部自己不撕逼,節目外觀眾不撕逼,在這個撕逼就是流量和話題度的年代和綜藝氛圍裡,這可以說是這檔節目定調之下的某種“殘疾”了。

  但其實,這檔節目更稱得上是某種“天生殘疾”的,是另一個缺陷。

  這是個電影都已經開始拓展到5D的年代,影視創作者恨不得調動觀眾全部的感官,以把人牢牢地釘在椅子上。即使是電視綜藝,也講究多樣的手法和豐富的元素,視聽齊上陣,隻突出“聲音”,倒有一點倒退回廣播時代,大材小用的感覺。對節目組本身來說,其實也是一個特別冒險的選擇。

  隻憑“聲音”這個元素,有辦法抓住這個時代的觀眾的注意力嗎?

  一季完結之後,《聲臨其境》最終交出了一份非常不錯的成績單。

  這個成績單主要是從網絡熱度和口碑上來看的,網絡點擊量破十億,期期熱搜,演員翻紅,26000+人在豆瓣打出的8.3分,在國產綜藝裡是難得的高分了。

  怎麽做到的?

  應該說,這檔節目的能夠在這種“平靜低調”的狀態下成為爆款,最應該歸功的是我們國內,其實還是存在的,優秀的演員們。

  當我們回頭看這一季《聲臨其境》這一季的第一集的時候,它的收視率還低得有點可憐。CSM52城市網0.636的收視率,在1月6日周六當天各省市衛視播出的所有綜藝裡,隻排在了第十名。

  而第一集裡,幫助這個節目刷了一大波話題度的優質演員,是趙立新。

  在“經典之聲”這個環節裡,趙立新前後配的兩段經典段落分別是《魂斷藍橋》和《功夫熊貓3》。先配的是《魂斷藍橋》的羅伊,那股非常純正的譯製片調調本來已經足夠驚豔了,然後他又用以英文原聲配的功夫熊貓刷新了觀眾的認知。

  近幾年,大叔型演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種類。因為觀眾發現,這一類演員,深挖下去總會有無限的精彩。

  趙立新可以說是個中翹楚了。就這麽一個半小時的節目,他所佔的時長可能還不到二十分鐘,但是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拿出了兩段驚豔全場的配音,展示了多國語言,經典台詞張口就來。在新聞播報環節拿到了難度最高的段落,但口條麻利到不行,第二遍就通過了。一段現場發揮的話劇《父親》選段酣暢淋漓。

  而後,除了鄭愷那期,這檔節目的話題度基本上都來自於參賽明星的精彩表現。

  朱亞文的“寶貝兒”,走的也是收割少女心的路線,但可不是完全憑這個,他的業務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一段《白鹿原》,一段《夏洛特煩惱》,兩種風格,切換自如,聲音的塑造能力極強。就連配女聲周迅,也有驚人的神韻。

  他真正有引爆效應的,除了“寶貝兒”,還有在年度聲音大秀裡配的《喜歡你》片段,和金城武聲音的重合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百分之百。

  而且這個節目帶來最大流量的可能是韓雪了,她一人分飾兩角配的那段《海綿寶寶》,光是節目組的官方微博,就被轉了13w次,這個轉發量對於非流量型的藝人來說,可以講是非常厲害的一個數據了。

  決賽裡一人分飾八角,反響也很熱烈。

  其他參與的演員包括尹正、梅婷、王勁松,也都是實實在在用表現刷起話題度的。

  那節目本身就毫無功勞嗎?

  當然不是,其實郭德綱在最後一期接受采訪的時候點了一個很重要的點。

  他說:用聲音做這麽一檔節目確實不容易,而且從定調上很雅致,最上等次的就是上品。

  這個“雅致”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理解,你可以說它看起來很高端,現場有樂隊,點評皆大咖,參賽無廢柴,主題頂呱呱。

  但這個“雅致”,我更傾向於是整個節目的一種調性,指的就是開篇提到的某種“天殘”。

  弱化競爭,拋棄吵架撕逼的綜藝套路看起來是給節目減少了看點,從另一個角度,反而成就了這檔節目。

  節目的總導演徐晴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這麽一段話,講了在節目的播出過程裡,她感覺到的變化:比如不斷會有演員毛遂自薦想來參加節目;比如此前模棱兩可的嘉賓都爽快答應了;比如導演聽說演員請假是為了錄製《聲臨其境》欣然放行。

  節目中心是“配音”,關注的是演員素養,針對的是市場亂象。這樣的一檔節目,靠的就是優質演員的優質表現,當然要定調上雅致,如果撕來撕去你死我活,缺乏對“配音”或者“表演”這件事的基本尊重,到最後哪個真正的實力派會來參加這檔節目呢?

  老老實實把重心放在想要關注的主題上,不搞那麽多有的沒的么蛾子,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因為不僅會贏得觀眾的認可,也會取得業內的認可,業內的認可就意味著更牛逼的嘉賓陣容,更牛逼的嘉賓陣容對這檔極度依托嘉賓的節目來說意味著什麽,顯而易見。

  這相當於放棄了一種損壞口碑的話題度,而撿起了另一種積累口碑的話題度。

  這檔節目雖然非常依托演員的表演,但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演員也可以通過這檔節目呈現自己。

  趙立新說,演了二十多年戲,沒想到最後是通過一個綜藝火的。

  韓雪說:其實我這麽多年一直在做撕標簽的事兒,我就不希望大家給我貼標簽,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的,這個節目真的讓大家看到了不同的我。

  真好,互相成就。

  但話說回來,這檔節目的環節設定上還是有一些問題,比如每一期最後的“聲音大秀”,所有嘉賓同台,形體和表演和表演都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聲”這個元素。

  再比如最後兩期裡年度聲音大秀裡的導演考核,陳凱歌讓pk的演員面對面即興發揮台詞,一人一句一共講五句,這個環節也很容易陷入尷尬的境地。

  如何在演技無法量化的客觀事實下,在絕大多數觀眾還是只能關注到“像不像”的基礎上,如何把“配音”這件事的魅力更多更好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是節目組還需要努力的方向。

  隻用“聲音”做元素是一步險棋,這造就了這檔節目的某種“天殘”,弱化競技和衝突更是險著,它削弱了傳統意義上的綜藝的看點。

  但最後的成績證明,兵行險招有奇效。

  即使不論這檔節目帶給“配音”這個行業起到的關注到底有多少,能不能改善現在鮮肉鮮花演戲皆配音的亂象,它的成功也已經是一件足夠讓人振奮的事情——

  它證明了即使是這個浮躁的年代,不撕破臉搞得無比難看,不搞惡心噱頭,專心做事,也能夠被人看見。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