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區分胃癌和胃炎?


胃癌高死亡率與早期癥狀不明有很大關係,有的患者就將胃痛、食欲不振、噁心等癥狀,誤以為是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一忍再忍不去就診,結果等發現時病情已到晚期。預防胃癌的發生,一定要留心觀察其早期癥狀。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一般胃藥效果都很有效,但胃癌反之。胃炎只是一種炎性病變,但也應引起重視,因為某些類型的胃炎可以向胃癌轉變。胃癌是惡性腫瘤。臨床通過胃癌手術及屍檢表明胃標本中大多都有炎症,胃癌發生前患者常無胃酸反應,所以病理學家認為胃癌與胃炎密切相關,我們將胃癌與胃炎進行鑒別。

胃癌的死亡率比較高,這與其早期癥狀不明顯有著直接的關係。早期胃癌的癥狀極像胃炎,上腹部不適、心窩部隱痛、食後飽脹感等,不易鑒別。晚期有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腹痛加重甚至腹部摸到包塊,通過胃鏡檢查可確診。隨著腫瘤的進一步發展,上腹部疼痛逐漸加重,病灶浸潤胃周圍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此時雖診斷容易但已是晚期,根治較困難。當噁心與嘔吐、嘔血與便血時,也往往發生誤診,需要認真鑒別,發展到這個階段一般治療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看實際的病情來決定。

胃炎發病率較高,其發病與消化道激素、胃動力學以及幽門螺桿菌等因素有關。病程較長,臨床一般以疼痛為早期癥狀,上腹部呈燒灼性疼痛或脹痛,疼痛與進食有一定關係,可以因進食而加劇,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有時可伴有腹瀉、發熱畏寒、脫水等全身癥狀。一般胃炎患者都有解熱鎮痛藥物、有害化學物質、過量酒精或不潔食物服用史。


噁心與嘔吐

胃癌晚期幽門梗阻,容易導致嘔吐;賁門癌和高位小彎癌,進食有哽噎感。

上消化道癥狀

病人常有上腹部不適、心窩部隱痛、食後飽脹感等。隨著腫瘤的發展,上腹部疼痛逐漸加重、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甚至因癌灶浸潤胃周圍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此時雖診斷容易但已是晚期,根治較困難。

嘔血與便血

因癌灶侵犯胃壁血管引起,如出血時間較長或出血量較大,病人可出現缺鐵性貧血癥狀。

因此,出現以上癥狀者一定要做X線鋇餐、超音波、胃鏡檢查等,以明確診斷。因為,胃部良性潰瘍、胃肉瘤、胃良性腫瘤及慢性胃炎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