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產階層子女面對教育的焦慮,大家該作何選擇

我們這一輩人小時候沒有太多的選擇,只會在體制內的學校裡,靠自己的能力殺出一條血路來。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精英階層現在面臨的子女教育選擇是多元化的。那麽我們該怎麽進行選擇?這個沒有標準答案,不是yes or no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結合各方面因素從而綜合判斷得出最終結果的問題。我們都說培訓是短期規劃,但擇校絕對是一個家庭的長期規劃,在這點上大家都必須早作打算。

國內教育體制及培養路徑

很多人對國內教育並不是非常了解,總是以自己當年經歷的情況來評價,偏見就是由於不了解資訊、獲取較少所產生的。咱們國家教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我們有統一的課程體系,有課程大綱和官方的教材,有小到期末考試大到中高考,有非常嚴格的測試標準。有標準的好處就是可以測評可以評價,如果不能定量分析,在中國就搞得很尷尬。比如說現在很多大學都在推自主招生,很多學校在搞小初中推優,像這種不可完全量化測評的東西,會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存在在其中,不公平啊!中國社會要推個機制,如果失去公平性的話誰都不會相信,也不可能推進下去,很典型的就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本意是非常好的,通過單獨的招募體系去選拔需要的學生,但是一直沒有一個公開公正的選拔標準,資訊也不夠透明,做了幾年影響力還是上不去。

體制內和體制外教育路線比較

中國孩子教育的路線,基本可以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種方式。這就是擺在所有中國家長面前的選擇。體制內的路線就是上公立學校,經歷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輔導班上來的,很累很辛苦,但也是中國過去二十年的主流,這部分群體也會抉擇,他選擇到底是去選公辦還是選民辦,公辦的中小學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再多介紹。體制內的民辦中學呢?也有很多特別好的民辦中學。

現在精英階層的一個重要的選擇就是體制外的選擇。體制外就是不準備走應試教育的路,也不在國內參加中考高考,有明確的目標,就是去國外讀中學或者大學。我們都知道一般家長的事業都在國內,也沒有辦法立即就出國,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這種學校有三類,在教學上執行的大都是西方的教學體系,下面就做一下具體介紹:

第一類,是隻收外籍子弟的私立國際學校

這類國際學校基本都是外籍老師授課,執行的是西方的學校課程標準,這類學校隻面對外籍子弟招生,中國籍學生基本排除入學可能。

北京地區現有此類國際學校30多所,主要是以北京朝陽區的北京京西國際學校和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為代表,採用全英文授課,不參加中國高考,學製為學前至高中12年製為主。其開設課程以IB通用國際課程為主,高中畢業後可以直接獲得IB國際文憑,憑此申請國外大學。

第二類,是主要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學校。

這類學校目前是北京國際學校的主流。因對傳統應試教育的不滿,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國際學校,以避開中國的應試教育。進入國際學校的目標就是出國,希望自己孩子從小能在國際多元環境中成長,此類學校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

此類國際學生所招生源不限,而且校內國際化元素十分豐富,通常會引進原版國外教育體系課程,並配備一定比例的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學製通常為學前至高中,開設課程以美國通用課程與AP課程、劍橋IGCSE/A-Level和IB課程為主,有的學校還獨立開發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並受到了美國總部學校的學分認可。學生入學即可獲得中美或中加雙學籍,高中畢業可以參加國內高考,也可以直接申請美國或加拿大等國知名大學。

第三類就是公辦學校自辦的國際部。

此類學校主要面對京籍學生,部分也面對非京籍學生招生。

北京地區此類國際學校,主要以北京海澱區的各知名大學所設附屬中學國際班為主,代表學校有人大附中國際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國際學校的優勢:

1. 能夠與國外課程無縫對接,去國外留學能夠更快適應難度和課堂教學。

2. 英語能力強,主要體現在聽說方面,課堂是全英文環境。

3. 教學理念先進。對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比較關注,允許並且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 班級容量小,每個學生能得到老師更多的個體關注。

5. 課業壓力小,快樂教育,不再為小升初,中考高考所困擾。

6. 課外活動內容極其豐富。

國際學校的劣勢:

第一點就是中文能力。這麽小上國際學校,中文能力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中文能力不僅僅是中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個人認為丟失了對中國文化的感知和欣賞能力,基本上也不能稱之為中國人了。

第二點的就是師資品質和穩定性。這是很多國際學校家長共同反饋的問題,不僅是北京,還包括上海所有一線城市裡面,國際學校辦學中最大的隱患就是師資的流動性太大,而且師資的準入品質沒有監管機構給予一定的保證。美式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操作,對老師要求很高,如果師資品質不能保證而且流動性較大,對於教學品質包括教學的延續性影響也會非常大。

第三點,就是課外的時間非常多,是利也是弊。課外時間比較多對國際學校家長來說是一個挑戰,看你是否能夠有效的安排。

第四點,是學習習慣培養的問題。西方的這種教學方式篩選性極強,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國際學校的管理也比較松散,基本上靠學生個體,靠學生自學,學校會布置大量課外閱讀工作。但是孩子是否能在這個年齡階段接受這種方式呢?如果沒有養成很好的習慣,對於後面的學習可能會有影響。

無論是上公立還是上私立,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選擇。孩子受到的教育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遠遠大於學校教育。但是中國新一代的家長,非常不重視家庭教育,客觀上由於工作生活壓力比較大,時間精力分配不過來,但主觀上還是對問題認識不到位,覺得重要性沒有那麽高。

家長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責任都推給學校和社會,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家長,家庭才是最好的學校、最長期的學校。同時進行有效的監督、反饋、交流,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獲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