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灌腸退燒」致一歲寶寶腎衰竭,細數著4種錯誤退燒方法!

「灌腸退燒」致一歲寶寶腎衰竭?很多事情幸好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但這並不是意味著與自己無關。

2019年4月,武漢的一位年輕媽媽守候在寶寶的病床邊,據她告訴,一歲大的孩子患有腎衰竭。一旁的醫生推測病因基友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前段時間發高燒,在當地一些小診所接收「中藥秘方」灌腸退燒,不僅沒有退燒,反而引起膿毒血症、腎功能衰竭。

原本只是一場感冒,卻沒有想到最後演變成腎衰竭,這其中的緣由竟是一次錯誤的用藥。灌腸退燒是指把藥物通過肛門注入直腸,以此來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治療方式在大城市的醫院已經很難看見蹤影,但在許多小城鎮、鄉村裡,這樣的退燒方式仍有使用。

灌腸退燒的隱患

1)孩子的腸道非常脆弱,如果操作不規範,輕則損傷粘膜,重則還會導致腸道穿孔。

2)腸道給葯不好控制藥量,灌腸後一些藥物還是會流出來,連醫生也無法準確判斷孩子究竟吸收了多少。一旦用藥過量,就很容易損傷孩子嬌嫩的肝、腎等臟器。

3)灌腸還會有很大的致敏風險,灌腸退燒不像打針那樣需要做皮試,略過這一環節,孩子出現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除了「灌腸退燒」不靠譜,還有另外4種常見的錯誤退燒方法!

1)捂汗退燒法

「寶寶發燒,只要捂一身汗,病自然就好啦!」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存在的一個誤區。然而,出汗多並不等於病好了,還可能給孩子帶來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

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遠遠不及成人,捂熱的狀態下可能不僅無法出汗排熱,反而會因為不能散熱導致熱量在體內儲積,體溫升到比調定點更高,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導致脫水或「熱性驚厥」。

1 歲以內的孩子更有「捂熱綜合征」的危險: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嚴重時致死。因為孩子發燒,家長選擇捂汗退燒頻出悲劇的新聞,屢見不鮮!

2) 酒精退燒法

酒精在人體皮膚上揮發的速度非常快,帶走的熱量也更多,大面積使用的話,會讓孩子出現寒顫的情況。嬰幼兒的皮膚非常稚嫩,角質層薄,黏膜血管豐富,酒精很容易透過皮膚就直接被吸收了,從而導致孩子酒精中毒。

廣東虎門的一對父母用工業酒精給孩子擦拭退燒,結果孩子當即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後還是不治身亡。

2016 年版《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乾問題循證指南》早已明確指出,不推薦給孩子使用酒精擦拭的方法退燒。

3)退燒針退燒法

退燒針是一個統稱,目前常用的退燒針基本分為三大類:

氨基比林系列:氨基比林可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症,造成寶寶的免疫力大大降低。此外,氨基比林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也很可怕,嚴重時會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賴氨匹林系列:孩子在注射賴安匹林後,可能會出現驚厥、嘔吐等癥狀,甚至會昏迷,嚴重時可能直接導致死亡。這種嚴重的不良反應被稱為瑞氏綜合征,12 歲以下的孩子的患病比例最高。

地塞米松:地塞米鬆通過降低體溫調節中樞的敏感性,來起到快速退熱的效果。體溫調節中樞敏感性下降的同時,身體的炎症反應也降低,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難以發揮作用,很容易引發進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

  1. 溫水擦浴

溫水擦浴,一度成為家長給孩子物理降溫的首選方式,至今很多人都還在用。溫水擦浴,是通過水分揮發的方式,快速帶走更多的熱量,從而降低體溫。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匯總:溫水擦浴的效果一般是降低1-2度的體溫,效果維持30-45分鐘。

寶寶退燒的正確姿勢

發燒是病菌開始要入侵人體,體內對此作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任何退燒行為,都是為了讓孩子更舒適一點,所以,最重要的原則是:能夠讓孩子舒適。

物理療法:當孩子發燒,沒有達到吃退燒藥的體溫時,唯一靠譜的物理降溫就是——降低室溫,室內溫度保持在24-26度之間有利於寶寶的身體散熱。

正確退燒藥牢記:

多休息:寶寶生病時,就別再去樂園、早教、游泳什麼的了,就讓寶寶在家安安靜靜的多休息。

多睡覺:讓寶寶多睡覺有利於身體內的白細胞等對付細菌病毒,加速機體自我修復。

多喝水:尤其是吃過退燒藥後,寶寶可能會大量出汗,需要喝水補充丟失的水分。也有利於藥物中的有毒成分從尿液排出。

少穿點衣服:有利於寶寶「散熱」,尤其是繈褓裡的小嬰兒,一定要打開繈褓包,讓寶寶自然散熱。

藥物療法:2~3 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對乙醯氨基酚;6 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布洛芬。這兩種是目前國內和國際公認的最安全的退燒藥。

不管孩子是發燒還是其他的疾病,作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孩子的養育重任就像是修不完的功課,只能不斷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拒絕盲目養娃,真真切切地幫助孩子成長。關注灰樹熊紙尿褲,陪伴寶寶每一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