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河南秋糧預計受損200萬噸,滯洪區絕收已成定局,糧食還安全嗎?

文|《財經》記者 張明麗 鄒碧穎

編輯|王延春

黃河以南,承東啟西,土肥水沃,中原糧倉。作為中國夏糧產出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歷史上的“蘇湖熟,天下足”和“湖廣熟,天下足”之說,正在逐步轉為“中原熟,天下足”的說法。然而,受今年夏季台風“煙花”影響,河南今年糧食產量或將受到嚴重打擊。

“煙花”是今年第6號台風,於7月1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在“煙花”和副熱帶高壓的氣流引導下,大量水汽通過偏東風源源不斷從海上輸送到陸地,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後,在山前出現輻合抬升,在河南集結成雨。

受“煙花”影響,河南省自7月17日開始降暴雨,到了7月20日,鄭州日降水量相當於正常情況下半年降水量,小時降水量相當於去年三分之一降水量,城市內澇嚴重。7月23日前後,河南省內降水陸續停止。為了排出積水,河南省相繼啟用了8個蓄滯洪區,涉及安陽市的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文峰區,鶴壁市的浚縣、淇縣,新鄉市下轄的衛輝市,滑縣。其中不乏河南產糧重點區域。滑縣糧食產量位列河南省第一。浚縣雖耕種面積不及滑縣,但其打造的30萬畝高標準糧田示範區畝產高,《財經》記者通過走訪發現,蓄滯洪區農田絕收基本已成定局。

在河南,不同區域因受災原因不同莊稼受損程度有別。自然降雨導致的農田受災,積水基本2天-3天可以排出,河南省水利廳預判,8個蓄滯洪區將於8月中旬左右全部退水完畢。浚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董文全告訴《財經》記者,浚縣作為分洪區十分特殊,如果是降雨導致的內澇排水速度很快,但蓄滯洪區水量太大,排完需要時間較長。蓄滯洪區的農田積水排除需要一個月左右,個別地塊需要兩個月以上。因此,農業農村部建議的改種補種措施在當地推廣起來實在困難。

7月30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抓緊改種補種。絕收地塊退水後要組織農民及時改種青貯玉米、甜玉米、綠豆、蔬菜這種短生長期作物,能種一季是一季,能增一畝是一畝。

董文全說,非滯洪區的農田通過葉面施肥等措施就能恢復,滯洪區水位最深處達2米-3米,地下水已經飽和,地面水無法繼續滲透,現有積水全部滲透預計需要一個多月。《財經》記者見到董文全是在8月3日,他說,往年9月中下旬是玉米收獲期,如果屆時改種,會影響下一茬小麥播種,因此,“沒法改種”。

以浚縣為代表的河南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河南多數農田秉承一年兩熟的耕種模式,9月-10月正是冬小麥種植期,而洪水發生的7月是當地玉米長成的關鍵期。以浚縣傅莊村的河堤為界,北側是非滯洪區,截至8月3日地表略有積水,但玉米稈並未倒塌,莊稼也沒有被根本性損壞。而在河堤南側的滯洪區,幾處房子只能露出尖頭,水面漂滿了玉米稈,藍色屋頂上還殘留著水位消退後遺留掛邊的玉米稈。

在鶴壁科達學校和科達教育集團兩處安置點裡,《財經》記者見到了從王莊鎮、白寺鎮轉移過來的災民,兩個地方同屬浚縣下級村鎮,不少人告訴《財經》記者,該淹的都淹沒了,今年莊稼顆粒無收。

由於疫情管控要求,部分地區現場不能進入,《財經》記者分別致電輝縣市佔城鎮南樊村郭書記、衛輝市清水河村村民,二者均表示村裡農田全部絕收。郭書記連著說了六個“沒有了”,農田沒有了,養殖的豬也沒有了,屋子裡的水位高的2米,低的70厘米,有些村民認為自己家地勢高一些淹不到就沒轉移屋裡物品,最後“都沒有了”。他說,這次村裡農田受災2500畝,經濟損失上億元。

暴雨影響歉收幾何

8月2日下午4點半,還沒到飯點。從王莊鎮何井固村轉移到鶴壁科達學校安置點的王陽正在宿舍裡刷抖音,何井固村也是此次泄洪點之一。王陽說今年注定顆粒無收,因為該淹的都淹沒了。他家有8畝地,種植了花生和玉米,問及損失,他說一切往少了算,“花生6畝,畝產600斤,一斤3塊錢。玉米2畝,畝產1200斤,一斤1.3元。農藥、化肥、澆地成本大概2000元。”王陽描述,受損的不僅是農田,房屋也都被淹沒。截至8月2日當天,泄洪點還在放水,家中水電都沒有,等水退了,恢復水電等基礎供應恐怕也得一周左右。

因為無法改種,王陽想盡可能降低損失。他希望能在種植冬小麥前先外出打工一兩個月,但7月31日起,河南開始出現多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嚴格的防疫措施要求他們盡量不離開安置點。如果疫情管控舉措持續升級,通過打工彌補莊稼損失的設想恐怕也會落空。

王陽還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沒有接到何時可以離開的通知,也沒有說“被淹房屋怎麽辦”,他自己家的農田沒有保險,但往年小麥倒伏時會有一定補償,也只有小麥的倒伏能拿到一部分賠償,這次是發洪水,受災的是玉米,是否有補償還未知。

另一位河南當地的農民向《財經》記者介紹,每年的耕種時間表是,9月25日至10月10日耕作、整地;10月7日至10月15日是冬小麥的適播期,次年6月上中旬收割夏糧,夏糧收割前15天套種玉米、花生或夏糧收割後種植玉米、花生、大豆,9月收割玉米、花生、大豆,10月再種冬小麥,循環往複。為了不重茬(指在一塊田地上連續栽種同一種作物,不少作物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導致植物枯萎病、葉枯病、病毒病等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生長),一般玉米、花生交替種植,也就是夏糧收割後一年種玉米,一年種花生。

分種類看莊稼受災情況,小麥已收割,不受此次水災影響,花生、大豆、玉米折損較大。浚縣農業農村局8月3日的農業災害統計表顯示,玉米成災面積54.8萬畝,超過花生9.1萬畝及大豆5416.5畝。根據耕種時間表,水災發生時夏糧(小麥)已經收割完畢,被淹的主要是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糧作物。而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河南省農作物受災1450萬畝,成災940萬畝、絕收550萬畝。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俊周在水災發生後,第一時間趕赴新鄉、焦作、開封等地,查看受災情況。他告訴《財經》記者,水稻受災影響不大。受災的水稻主要是沿著黃河種植的幾十萬畝,絕產不多,大部分可能減產10%-20%。下雨時,水稻正處於分蘖期,恰好是抗水、耐淹能力比較強的時期,比玉米、大豆、花生等旱作物強太多,淹水兩三天再排水也能正常生長。現在半個月過去,基本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

針對玉米遭受的減損,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劉天學則介紹,河南省內大部分沒被水淹沒的地方,玉米長勢較好。受淹絕收的秋作物面積中,大約種植著60%的玉米;受淹但未絕收的地區,玉米可能出現20%的減產。不過,河南今年種植的玉米面積可能達到6000萬畝,總體上應該影響不大。

值得關注的是,玉米與大豆主要用作生豬、禽類、水產動物飼料,也是中國進口糧食的主要品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大豆進口量價齊升,大豆進口5762.7萬噸,增加4.5%,進口均價每噸3422.6元,上漲25.4%;中國1月-6月玉米進口增長318.5%,達到1530萬噸。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認為,雨情對於飼料的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糧食產量受損將擠壓飼料供給,但同時很多已豐收正儲存的糧食受災後,反而可以當做飼料用。劉天學介紹,洪災發生後,地方政府聯繫一些烘乾塔,抓緊時間烘乾儲糧,不適合做糧食的就聯繫飼料企業收走做飼料了。

不過,陶金說,總體看,飼料的供給短期會受到明顯影響。應對這些情況,一方面,需要及時救災,將災情控制在最小程度,對受災嚴重的農戶、養殖戶和企業,要視情況進行及時救助。另一方面,國家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合理投放緊缺糧食,短期內調節糧食供需,防止價格大幅波動,擾亂價格的指示作用。

分區域看莊稼受災情況,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糧食受損的主要區域是豫北地區,安陽、鶴壁、新鄉、焦作、鄭州、開封、許昌、周口、漯河九個市的局部地區受災嚴重。例如周口的扶溝縣、西華縣以及開封的尉氏縣,由於賈魯河水漫堤壩造成了較大損失。豫北糧食體量不大,但為高產區。該負責人表示,他在河南省農業部門工作十年,還沒見過這麽大的水災。

總體來看,這些受災嚴重區域既有重點降水區域,也有蓄滯洪區。長葛是許昌下轄的縣級市,也是泄洪區之一。許昌位於鄭州之南,大周鎮的村民李勇告訴《財經》記者,鄭州降水第二日,當地佛耳崗水庫開啟泄洪,上遊是雙洎河,發源於伏牛山脈,流經登封、新密、新鄭等重點降水區域,最後匯入長葛。李勇家因地勢較高,受損不大,但地勢低窪處形成的積水卻不易排出。7月31日,《財經》記者在大周鎮看到幾處地勢低窪的農田,積水儲存十幾日尚未完全排出,當地農民表示對今年的收成不抱希望。

在地勢較高的非滯洪區,農田的水已經排出,玉米、芝麻等作物還生長在地上,但秸稈部分有不同程度彎折。田地裡的花生,遠看與正常狀態無異,近看葉面上布滿了洪水退下後殘留的淤泥。李勇說,肉眼判斷不出花生有多大程度異樣,但畢竟被洪水泡了十幾天,他不建議村民食用。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近來一直忙於農業生產的救災恢復工作。上述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介紹,初步統計,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大概1600多萬畝,其中絕收513.7萬畝(截至8月9日);受災養殖場戶1.9萬多個,因災死亡的畜禽1200多萬頭隻,主要是飼料雞,豬、牛數量相對少,都是幾千頭,還有一些圈舍倒塌。漁業受災30多萬畝,成災9萬多畝。洪水對農田設施影響較大,高標準農田受損約850萬畝,受損的棚室(包括日光溫室、蔬菜大棚)5.8萬多座。

剛剛收獲的夏糧也可能受到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財經》記者表示,暴雨對已收割夏糧在加工儲運環節的減損風險同樣不可低估,尤其是河南、河北農戶收割完、但還未出售的部分小麥在加工收儲環節的減損風險較高。

糧儲是否面臨危機

在中原糧食集團河南省糧食局浚縣直屬糧柯瑞,《財經》記者看到,儲糧庫房距離地面較高,相應防潮抗洪能力較好,現場通風機正在作業,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響。

根據國家糧食局2001年修訂的《糧食倉庫建設標準》,為了確保糧食儲藏安全,承儲部門倉儲區的排水設施要完善,庫區防洪標準達到《糧食倉庫建設標準》規定的50年一遇的要求。庫區周邊規定範圍內沒有威脅庫存糧食安全的汙染源、危險源,不得新設影響政府儲備正常儲存保管的場所和設施。

走訪過程中,鶴壁市居民、計程車司機、糧倉搬運工人等普遍反饋,凡是收納入國家糧庫的糧食,受洪水影響不大,但個人儲存條件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50年一遇的要求。前述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有儲糧習慣的農民不多,大多數早都賣給了糧食經紀人。而據《財經》記者不完全了解,糧食經紀人的儲糧條件有限,實力強的會有正規倉庫,但多數還是簡易倉房。經紀人存糧多,如果轉移不及時,相應損失也會較大,因為“水太大,根本堵不住”。

南樊村的郭書記介紹,村子裡損失最大的一戶承包了500多畝地,今年收成60萬斤,全部被泡。郭書記說,他的直接經濟損失80多萬元,加上被泡的玉米,損失達到160餘萬元。

一部分農民也會選擇在家存糧。根據現場採訪來看,存糧在家的農民分為兩類:準備自己食用;希望收購價抬高再賣。他們的糧食若轉移不及時,也會受損。由於存糧主體過於分散,農民和糧食經紀人手中究竟損失了多少糧食,目前難以統計。

長葛市大周鎮村民劉斌就在家裡留了一些糧食自己食用。洪水來襲時,水位從腳踝到膝蓋隻用了十分鐘的時間,他來不及搶糧食,慌亂中逃回房間找到存折,再跑到地勢高處避災。他此前動幾次手術花了不少錢,存折更是不能丟下。《財經》記者見到劉斌時,他正幫著妻子壘被洪水衝垮的豬圈,磚頭是洪水席卷後剩下的殘留物,清理下雜七碎八的邊角余料還能繼續用,一塊能節省5角錢。

劉斌用手比出洪水來之前存放小麥的高度(大約30厘米高)。洪水退去後,被水泡過的小麥與正常小麥的成色與顆粒飽滿程度都呈現出較大差異。劉斌兒子說,泡水後的小麥等曬幹了就用來喂雞。但李勇建議他扔掉,“不知道被洪水泡過的小麥裡有多少致病菌。”

也有一些村民處理及時、保存得當,家儲糧食得以保存。在傅莊村附近的一座高橋上,左右兩邊停靠滿了村民裝載糧食的車。據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提前接到泄洪通知後,村民在撤離前先將糧車停靠在橋上。因為這座橋地勢高,糧食未受損。

前述河南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說,今年小麥價格高,此前很多糧販、經紀人攥住糧食不出,等著賣高價,這次降水反而促使他們外售糧食,因為他們擔心再下雨將承受不起損失。同時,一位了解河南糧市的知情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也是由於小麥價高,今年河南的小麥托市收購沒有啟動,市場化收購更多。

中原糧食集團河南省糧食局浚縣直屬糧庫的搬運工人告訴《財經》記者,現在小麥收購價每斤1.26元,較一個月前每斤1.3元的價格有所回落,他說,因為收得便宜,就沒人賣糧了。不過當地糧倉已經堆滿,幾乎沒有空余地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吳存祥認為,當下小麥收購價降低屬於正常現象,現在不是收糧高峰期,老百姓手中的糧基本都賣出去了。

前述河南農業農村廳的工作人員表示,蓄滯洪區被水淹過後,倉庫即使堵得好,底層的幾十厘米(例如50厘米至70厘米)可能還會受到影響,需要倒倉。而據政府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9日,河南已經處理了以小麥為主的6000多萬斤濕糧,這些濕糧處理後不能供人食用,後續可能會用作飼料加工等用途。

減損、補償、保險賠付

歉收既已成定局,水災發生後,各地著力把減損工作放置首位。

董文全說,現在能做的是對於受災未絕收的地塊,積極統防統治病蟲害,噴施葉面肥,絕收地塊等水下去後對土壤進行檢測,缺什麽養分在施肥上進行補充,並及時深耕晾墒,陽光殺菌,恢復地力。“玉米已經受災了,只能做好其他措施,希望下一茬小麥增產。”

吳存祥赴河南指導救災時發現,玉米、大豆馬上就要開花,快到生長關鍵時期了,需要加強養分管理,通過追肥等方式促進作物健康生長。由於田地濕度較大,作物根系活力較弱,容易發生病害,也建議打一些殺菌劑;對積水時間比較長、根系活力明顯減弱或者處於死亡狀態的田塊,建議補種些短季作物,爭取在國慶後收獲,不影響小麥種植。

同時也有一些受訪對象表示,作物生長期客觀受限,如果不影響冬小麥播種,能改種的作物並不太多。截至8月8日,河南共有45萬畝農田改種完畢,前期改種有鮮食玉米、青貯玉米以及少量綠豆等豆類,還有速生的蔬菜。適合改種的區域也受限,部分蓄滯洪區還有積水,一些地區排完水後濕度大,車很難進到農田。

此前,農業農村部商財政部安排三省(自治區)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4億元,其中安排河南1億元,重點支持受災地區的災後改種補種、病蟲害防治與動物疫情防控,以及畜牧業、漁業災後生產恢復等。董文全了解到,資金已經到位2300萬元,這筆資金將集中使用,用於修複基礎景區、路口橋等災後重建方面。

農民補償方面,河南農業農村廳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國家劃定的蓄滯洪區後續按標準肯定會有一些補助。國家農業農村部下達了救災專項資金,用於提供種子、農藥化肥補助以及災後恢復生產、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等項目。河南省財政也下達了20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統籌救災、安置群眾等用途。

8月6日,河南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出通知,明確災後相關農業補貼標準。對絕收地塊改種所需種子由省裡負責提供,對發放現金的要先補種、再發放。對絕收地塊每畝補助50元整地費,要核實發放。對受災較輕的904萬畝農作物每畝補助25元葉面追肥。對因災死亡畜禽,按每頭豬當量無害化處理補助指導標準80元(含打撈、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等費用)進行補助。

農業保險方面,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介紹,河南省多家保險公司重視此次災情,開設了綠色通道,通過無人機確定絕收情況後很快就能賠付到位。水稻、花生有政策性保險,投保農戶比例相對較高,玉米沒有政策性保險,參加純商業性保險的很少,一些地方為了發展特色產業可能會給予經濟作物一部分保險補貼。截至8月8日,河南省農業保險報1萬多件,已結案件8000多件,賠付2.72億元,不同作物品種賠付標準不同。

浚縣農業農村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玉米參保采取的是自願參保的方式,種植戶參保率很低,小麥參保采取的政府補貼大部分、種植戶交少部分的方式,種植小麥基本都有保險,雖然也是種植戶自願參保,因為投資小、補償高,即便沒有強製,小麥參保率也接近100%。一旦絕收,一畝小麥能賠付400元。

而劉天學則介紹,大多數農業保險屬於成本保險,即補償農民種一畝地投入的成本費用,只有個別種植戶會選擇投保費用更高的收入保險、按照糧食的市場價值進行賠償。

王陽及寢室裡的三位村民告訴《財經》記者,他們並不清楚農業保險是怎麽上的,自己也不記得上過保險,只知道如果麥田倒了,村子裡的大喇叭會通知大家上報倒塌面積,上面再派人下來鑒定,最終下來的賠償往往不到損失的一半,大概20%-30%。在他們看來,目前的賠償標準不夠透明,賠償金如何經過政府層層分配,最終落到自己手中也並不清楚。

現在,王陽們只希望盡可能減少損失,希望能得到50%的補償,因為“80%不現實、不可能”。

糧食安全與糧價穩定

對蓄滯洪區的農民而言,此次暴雨損失慘重。梅新育告訴《財經》記者,河南暴雨對中國的秋糧生產也有相當的影響。

去年,河南全省秋糧產量接近2800萬噸。梅新育分析,目前統計的農作物受災面積佔河南耕地總面積的八分之一,絕收面積大致佔2.2%,受災未絕收面積佔十分之一多一點。不考慮土地地質差異,估計河南絕收耕地的秋糧損失在56萬噸以上,受災未絕的耕地按受損50%估算,大約損失140萬噸,初步估算河南秋糧受損200萬噸。

2020年,河南全省糧食產量6826萬噸,僅次於黑龍江省,排名全國第二,其中玉米產量全國佔比約為8%。河南夏糧產量更是位列全國第一,佔全國夏糧總產量的26.1%。

“河南暴雨”影響範圍還不僅是河南。梅新育認為,此次暴雨更可稱之為“華北暴雨”,因為河北、北京的雨災都比較嚴重。暴雨下泄,對黃河、淮河、海河流域下遊的影響會逐步體現。安徽地處淮河流域下遊,也是糧食生產大省。2020年安徽糧食產量4019萬噸,佔比全國總產量6%,位列全國第四。綜上,河南、河北加上安徽部分地區,秋糧損失應該超過200萬噸。此外,南北降水量有“蹺蹺板”效應,北方降雨多,可能南方降雨會更少。從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提供的數據來看,今年入汛以來到7月底,全國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1%,但東北、黃河、海河部分地區降雨偏多、適當集中。南方旱情可能進一步加劇。

實際上,自去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惡劣氣象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生產受到嚴峻衝擊。2020年3月-4月,全球六大糧食出口國相繼宣布糧食出口“禁令”。《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0年,55個國家和地區的至少1.55億人陷入危機級別或更為嚴重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比上一年增加約2000萬人。

2020年8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布報告稱,到“十四五”期末,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也曾公開表示,中國從2005年開始,逐步從食物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不過,分種類看,中國進口農產品主要為大豆和油料作物,近幾年玉米進口也呈上升趨勢,這些屬於土地密集型產品。根據《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國主糧(小麥、大米、玉米)自給率達到98.75%。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指出,到2030年,中國大米自給率預計將保持在99%以上,小麥自給率在97%以上。2030年中國大豆自給率將只有14%。

伴隨著糧食緊俏的是,國際糧價一路飆升。聯合國糧農組織7月8日發布的基準報告顯示,國際食品價格在經歷12個月的上漲後,6月首次出現下降。6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4.6點,環比下降2.5%,但同比仍增長33.9%。5月,世界糧價以十多年來最快速度上漲,當月全球糧價同比激增近 40%,達到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警告,今年全球糧食進口成本達最高紀錄,這將會對許多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壓力,包括運輸成本在內的全球糧食進口費用今年預計達到1.715兆美元,比2020年增長了12%。

河南暴雨發生之前,中國國內糧食產量企穩向好。7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1年中國夏糧總產量達14582萬噸,比2020年增加296.7萬噸,增長2.1%。這也是中國連續第18個夏糧豐收季,蔬菜肉類價格不升返降。6月食品價格環比下降2.2%,呈現出回落趨穩態勢。

《財經》記者通過整理國家統計局數據發現,今年1月-7月,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分別為1.4%、0.3%、0.1%、0.1%、0.8%、-0.4%、-1.8%,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或下降)分別為0.41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0.24個百分點、0.12個百分點、0.50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食品煙酒類價格有漲有跌,但糧食細項價格一直上漲,前七個月數據分別為:上漲1.6%,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上漲1.4%,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上漲1.4%,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上漲1.1%,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上漲0.8%,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

對此,陶金分析,今年以來中國國內糧食價格一直上漲,一個重要因素是全球糧價的上漲。全球範圍內災害氣象頻發,糧食歉收問題嚴重。

截至今年5月,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已連續12個月上漲。2020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約為國內糧食產量的21%,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國內糧食總體價格的影響不可忽視。同時,國際國內的糧食運費也在年內呈波動上漲。

另外,國內進入夏季後極端氣象也在增加,對糧食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擾動,加劇了糧價上升。不過,6月以來國際糧食供給逐步企穩,價格環比有所回落,預計後期逐步進入秋季後,糧食價格問題將逐步緩解。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上述工作人員從一家麵粉生產企業了解到,目前河南當地的小麥價格沒出現大幅上漲,最近只上漲了一分錢,主要是疫情和交通導致的送貨困難引發的上漲。當下是麵粉銷售淡季,一些豫北的受災麵粉企業尚未恢復正常生產,小麥價格是否上漲或要等到學校9月開學後才會顯現。

據了解,河南秋作物面積為1.19億畝左右。李俊周向《財經》記者分析,河南水災不會影響糧價,此次河南局部受災1000多萬畝,不足以抬高糧價。吳存祥也表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看一些現場視頻,感覺河南受災嚴重,對於局部地區來說的確如此,但是對於河南省以及全國秋糧生產來說,其實影響不大。

梅新育表示,按最糟情況估算,全國受災(水災、旱災)耕地秋糧可能損失250萬噸左右。但同樣,由於技術進步等因素,沒有絕收的地塊可能增產,中國國力強盛,儲備糧充足,能夠克服糧食炒作和由此帶來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分量很重,河南糧食減產是否會引發國際市場的投機行為與糧價波動,需要警惕。

(文中李勇、王陽、劉斌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