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止牙周病 從給牙齒「大清潔」開始

新年開始,許多人都會給全身做一次護理,但常常忽視了牙齒也需要「大清潔」。通過定期的潔牙,不但可以徹底清除牙齒上的菌斑和結石,還令牙周組織保持健康,是治療、防止牙周病的首要措施。

讓潔牙掐斷牙齦炎和牙周炎的「導火索」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人們長期吸煙、喝茶、飲用可樂使牙齒變色,或由於刷牙辦法不當、牙齒陳列不整齊、牙齦萎縮等緣由使食物殘渣易殘留於牙齒外表或牙間隙,形成菌斑,鈣化後形成牙結石,並存在於牙面或牙間隙中,致使在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或口臭,更成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隨時機甲狂潮的「導火索」。

即使每天刷牙還是會有牙結石產生,目前較為常見的潔牙方式有3種:

1.手工洗牙,醫師手持潔治器械使用人工物理刮治的方式進行洗牙,是最原始的洗牙方式;

2.超聲波洗牙,利用超聲波震動,使牙結石鬆動,再使用刮治器去除牙結石;

萬家燕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學碩士王園醫生推薦,選擇超聲波洗牙的同時,可以選擇與噴砂結合進行,達到強化清潔的作用。超聲波將口腔內大塊牙石振下,而噴砂能把附著在牙齒上的茶垢、煙垢及食物軟垢清理乾淨,噴過砂的牙齒非常光潔,且不易再次沉積牙石。這是目前清潔牙齒最高效、最科學的方法之一。

關於潔牙的4個常見誤區

誤區一:洗牙會讓牙齒鬆動

這種情況在本來牙石比較多的患者中容易出現,洗牙後牙齒鬆動並非洗牙所致。這些患者本來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破壞嚴重,牙齒已經鬆動,但由於牙石的「夾板效應」而得到暫時的「支撐」,感覺不到牙齒鬆動,這是一種假象。牙石被「洗掉」後,牙齒變得「孤立」鬆動本質再現,實際上洗牙正是把導致牙齒鬆動的因素去掉了,接下來對鬆動的牙齒還應該採取進一步的牙周治療。

誤區二:洗牙會損傷牙齒

不少人擔心洗牙會損傷牙齒。事實上,正確洗牙不但能清除牙面一些汙垢而不損傷牙齒(超聲洗牙機頭本身對牙齒沒有切削功能,洗牙是靠超聲波的高頻振動來擊碎牙石,醫生操作時在不加壓只是輕輕接觸牙石的情況下不斷移動工作頭,這樣是不會損傷牙齒的。但如果操作不當,比如加壓或在牙齒一個部位停留時間過長,也會出現輕微劃痕。

洗牙之後一般都要進行拋光,否則洗牙可以留下一些細微的粗糙面,很容易色素沉著或沉積牙石),還有防蛀牙、檢查是否有新的蛀牙發生,去口腔內的異味(一般是由於牙部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引起的)等防治口腔疾病的好處。

誤區三:洗牙會造成牙齦出血

有些人在洗牙過程中會有出血,這是因為菌斑牙石等刺激牙齦發生炎症,炎症越嚴重,牙齦出血也越明顯(急性炎症應先控制炎症再洗牙),洗牙後發炎的牙肉不再腫脹、牙肉可恢復健康。這種情況類似刷牙出血,不能因為出血就不去刷牙或洗牙,相反,只有認真刷牙、洗牙才能消除炎症。另外,在洗牙時混有潔牙機頭噴出的水及唾液,也會造成出血很多的假象。

誤區四:洗牙後牙縫會變大

有些人洗牙後感到牙縫變大,牙齒變長,這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有牙周病,牙齦萎縮了,平時牙縫被牙石包裹,而洗牙後牙石被清理掉了,自然就有牙縫變大、牙齒變長的感覺。如不及時除去牙石,牙齦會進一步萎縮,牙周病會進一步發展,最終牙齒脫落。

至少每年潔牙一次

王園醫生提醒,潔牙時不要貪便宜,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器械消毒嚴格,避免傳染疾病。多久潔牙一次好呢?

通常,口腔衛生習慣較好的人,大約一年需要徹底清潔一次,口腔衛生較差或吸煙者,半年就需要潔牙了;有牙周病的人,在牙周病未受控制階段,三個月洗牙一次對控制病情有幫助。她表示,還有2類人更需要潔牙:

1.牙齦經常出血的人

牙齦出血大部分是由牙石引起的,因此牙齦經常出血的人最好儘快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患上了牙齦炎和牙周炎。專家建議:如果有此類情況,應先洗牙,然後做相應治療。

2.經常抽煙、喝茶、喝咖啡的人

這三類東西很容易讓牙齒掛垢,進而形成牙石,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天天刷牙,也不可能把這些東西留下的汙漬清理乾淨。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