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記:NBA第一名記的成神之路 記者屆喬丹如何煉成

文/ESPN 高級編輯王琪鑫

在 NBA 的世界裡,如果說籃球場上是球員教練的天下,那麽籃球場下,則是屬於媒體記者的江湖。

這個宗系林立、充滿傳奇色彩的圈子裡,大體可分為敘事和爆料兩派。敘事一派中,既有以李-詹金斯(Lee Jenkins,《體育畫報》前著名作家,現為快船隊管理層人士)和傑姬-邁克木蘭(Jackie MacMullan)這樣堅持傳統新聞手筆的老牌記者,也有湯姆-哈貝爾斯特羅(Tom Haberstroh)和扎克-洛維(Zach Lowe)這樣思維獨特、擅長深入淺出的自由風格寫手。敘事一派記者儘管文筆造詣深淺不一、風格各有所長,但都遵從慢工出細活的真義,精修內功,出稿求質不求量,但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而爆料一派則是正好相反,在他們眼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才是王道。和敘事派記者相比,爆料派記者所在的世界有著更多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分秒彈指之間,猛料層出不窮,謠言灰飛煙滅。而這一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 ESPN 的阿德裡安-沃納羅斯基(Adrian Wojnarowski),人送外號 Woj,也就是中國球迷所熟知的“沃神”。

如今,NBA 一切重量級的爆料,十有八九都是出自於他的手中的“沃神炸彈”(Woj Bomb)。在這個異常殘酷的擂台上,沃神是當之無愧、卻又讓人又敬又恨的王者。【《沃神來了》正片】

【點擊進入社區互動貼,給沃神提問】

我和沃神的第一次對話,發生在 2017 年的斯隆體育分析峰會上。該峰會每年春天在波士頓舉辦,聚集了體育行業的各類精英翹楚,去年甚至還吸引了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前來參加。那一年的峰會,當時仍身在雅虎 NBA 團隊的沃神受主辦方邀請,參與了一場以“挖掘內幕”為主題的論壇,和全場幾百名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爆料時發生的一些精彩小故事。

會後,我主動找到沃神,向他提了幾個問題。他睿智且極具穿透力的目光,以及身上散發出的衝淡謙和的氣質,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今,作為 ESPN 的首席 NBA 內幕專家,沃神的身份已變成了同事。

說起沃神光鮮的頭銜和履歷,就不得不聊一聊他的成“神”之路。1969 年,沃神出生在美國東北部康涅狄格州的布裡斯托(Bristol)市。在這個人口只有六萬人左右的城市裡,沃神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等到他十歲的那年,這座小鎮又見證了美國體育媒體巨頭 ESPN 的誕生。似乎,這二者天生注定有著一段難解的淵源。

從距離家鄉車程 6 小時左右的私立教會學府聖文德大學(St. Bonaventure University)畢業後,沃神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媒體生涯,早年分別在康州、加州和新澤西州的多所當地報紙執筆體育專欄,並兩次獲得象徵著美國體育文字類媒體至高榮譽的APSE專欄作家獎項。在此期間,沃神也開始頻繁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為 ESPN 網站撰稿。偶爾,當時身在新澤西州的他也會在字句之間流露出自己的思鄉之情。

時至今日,沃神 1999 年寫的一篇隨筆《和 ESPN 一起成長》依然能在 ESPN 的網站上找到。“人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麽 ESPN 不搬離布裡斯托?為什麽不搬到紐約這樣的電視媒體大戰場?我可以告訴他們,這件事永遠都不會發生。它對我很重要,對我們很多人都很重要。每當我回到這裡、開車從 84 號高速公路的 31 號出口下來時,都會期盼能夠左轉到 Middle 街上,去看上一眼 ESPN 連綿不絕的園區。每次,我都能看到新的大樓拔地而起、更多的衛星盤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每次,它都會告訴我,我回家了,回到了布裡斯托,這座宇宙裡的體育之都。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你跟別人說起你在這裡長大,對方一定會說,‘哦,ESPN 在那裡。’”

在那之後的 20 年裡, ESPN 見證了媒體行業的滄海桑田,自身也經歷了從有限電視到互聯網再到新媒體時代的跨越和轉變。相比之下,布裡斯托卻是一切如故,孕育著一代又一代體育媒體人的夢想。今天的這裡依然生活著沃神的家人,他也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當年最愛的披薩店和酒吧。那裡時常能見到一些年輕 ESPN 員工的身影。工作之餘,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樂於在此一聚,暢談著理想,憧憬著未來。

在這 20 年裡,沃神同樣經歷了職業生涯的多級跳。儘管沃神早年以寫專欄出身,但是他對於新趨勢一直保持著相當的關注和敏感。2006 年,沃神抓住了人生中的一次黃金時機,離開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報社,加入了雅虎體育並主筆其旗下的 NBA 專欄,從此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篇章。在雅虎期間,沃神像個獵人一樣,在撰寫專欄的同時,開始積極地擴大鞏固自己的消息源和線人圈子,為多年後的 NBA 推特爆料時代默默地做著鋪墊。

在雅虎的十年裡,沃神真正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單從文筆來說,他的專欄也許並不算是首屈一指,但若論文中“消息人士”內幕猛料層次之深、範圍之廣,全美無出其右。但是,正如 ESPN 資深記者布萊恩-文霍斯特所說,與其說是雅虎成就了沃神,不如說是沃神以一人之力成就了雅虎。在那裡,沃神成功地創立了一支精英級別的NBA報導團隊“The Vertical”。除沃神之外,這支團隊中還走出了他的高徒、新生代爆料小生沙姆斯-查拉尼亞(Shams Chara年)、資深記者馬克-斯皮爾斯(Marc Spears)、以從球隊管理層轉型進軍媒體行業的鮑比-馬克斯(Bobby Marks)。在沃神的帶領下,這支可怕的團隊幾乎包攬了聯盟裡大大小小的爆料,並且順應新媒體時代,打造出了多檔 NBA 周邊內容欄目,與同行業的老大哥ESPN一度分庭抗禮。沃神當時創立的個人訪談類節目《The Woj Pod》至今已是最受歡迎的體育迷喜愛的節目之一,與比爾-西蒙斯(Bill Simmons)主持的播客等欄目齊名。

如果說十幾年前的那次跳槽,讓沃神進入了媒體轉型的快車道,那麽之後進入的社交媒體時代,則是正式將他送上了 NBA 爆料之王的神壇。

由於推特(Twitter)的出現和不斷推廣,以網站為主導的傳統媒體行業格局被進一步打破打亂,職業嗅覺敏銳的沃神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黃金機會。作為最早一批擁有推特帳號的體育媒體人代表,沃神有效利用該平台短小精悍、發送速度快、閱聽人面廣的特點,短短幾年裡迅速佔領行業制高點,把自己報導速度快而準的優勢發揮地淋漓盡致。推特和沃神的結合,有著寶劍贈英雄般地渾然天成。

一名聯盟管理層人士在接受媒體《The New Republic》採訪時曾記憶猶新地描述起沃神的神奇之處:“有一年,我們剛剛簽下一名球員,辦公室外面就已經歡騰一片,因為大家都看到了沃神的推特。當時,我還在和那名球員的經紀人打著電話,溝通著最後的一點小細節,但沃神已經爆出料了。”

這樣的故事,在沃神的江湖裡,實在是太多太多。然而,光鮮的外表背後,只有沃神自己才明白到底凝聚他著多少辛勤的汗水。“所有人看到的都是我在選秀夜當晚的爆料,但那一晚每年只有一次。我需要在其余的 364 天裡努力工作,為這一天做好準備。”沃神坦言道。

這一點,如今身為同事的我深有體會。在 ESPN 主園區裡,時常能看到西裝革履的沃神在打著電話,無論是在食堂,還是在演播大樓的休息區,都能看到他忙碌專注的身影。畢竟,沃神的每一條爆料,都是由他和消息人士之間建立的無比信任所支撐,而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這一點,ESPN 的 NFL 資深記者亞當-謝夫特(Adam Schefter)最能理解。謝夫特在體育界與沃神齊名,堪稱 NFL 頭號爆料能手。和沃神一樣,謝夫特同樣喜愛在熱鬧的員工食堂工作,頗有種大隱隱於朝的意味。有一次,他在買飯排隊期間接到電話,在全情投入的狀態下仿佛忘記了身邊的一切,而排隊在他身後的同事似乎早已對此現象見怪不怪。對於謝夫特來說,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刻在於三月 NFL 自由球員市場大門開始的那一天。在此之前,他通常會找到公司技術部門的同事,請他們幫忙檢測一下自己的手機,以確保爆料當天無任何技術故障發生。

和謝夫特一樣,沃神的手機也是時刻不離手。偶爾,在錄製 ESPN 節目的現場,由於接到線人的來電,沃神不得不暫時中斷錄製,以確保不錯過對方第一時間傳來的消息。對此,所有的節目組成員都習以為常,並表示十分理解。如何在大量的電視檔期中合理找到時間追蹤一手谘詢,是沃神如今正在努力克服的挑戰。沃神的敬業,給我們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帶來了深深的震憾。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我來說,沃神最令人欽佩的地方莫過於他對於所在行業規則的透徹了解。既然 NBA 的媒體圈是個江湖,要在這裡行走,必然要尊重它不成文的江湖規矩。在我看來,沃神之所以是沃神,秘訣不在於他能爆料,而在於他懂得什麽料能爆、何時該爆、該如何爆。更重要的是,什麽料堅決不能爆。不僅不能爆錯,也不能錯爆。時機不成熟、線人未許可,決不能輕易爆料。在沃神的腦海中,永遠在計算和衡量收到的各種消息來源,而最終爆出的料,一定是經過自己嚴謹判斷審核後作出的選擇。這一境界,沒有扎實的新聞功底、嚴格的自律自控、和行業內的千錘百煉,是絕對無法達到的。

“每次爆料的時候,我都會感激能夠搶到這條新聞。但我也會立刻著眼前方,把注意力放在能否搶到下一條新聞上。這就是我每天對待這項工作的態度。你必須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並養成一個嚴謹的習慣。”沃神坦言道。“我從來不會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它們都來之不易,都需要通過日複一日的努力來換得。”

更可怕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比他更努力。在沃神看來,成神之路其實很簡單:“閱讀、閱讀、再閱讀。無論是籃球方面還是體育範疇以外的題材,養成孜孜不倦的讀書習慣,並不斷練習寫作。你必須對這兩者都保持充足的熱情,並熱愛講故事。當你擁有更好的閱讀習慣並提高寫作水準後,你的敘事能力也會從中獲得進步。無論你打算成為一個籃球記者,或是從事任何,體育或是非體育領域報導的記者,這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鮮為人知的是,沃神對於校園籃球有著特殊的情節,這和他早年在地方報紙工作時的經歷息息相關。2005 年,他出版了一本當時的暢銷書《聖安東尼的奇跡》(The Miracle of St. Anthony)。書中,他以一名隨隊記者的視角,生動地記載了名帥鮑勃-赫爾利(Bob Hurley)在 2003-04 賽季帶領新澤西州聖安東尼高中籃球隊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成功的旅程。

其實,和沃神相處給我帶來的最大感觸恰恰是他的真實以及同情心。在聽說了普度大學學生泰勒-特倫特(Tyler Trent)與骨癌勇敢抗爭的故事後,深受感動的沃神親自來到印第安納和身患重病的他見面,鼓勵他堅強地挺下去。特倫特是一位瘋狂的體育迷,也是沃神的忠實讀者和聽眾。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位年僅 20 歲的年輕人始終保持著積極和樂觀。

特倫特去世的當晚,沃神連夜寫了一篇稿子,記述了自己與這位少年之間發生的故事,字裡行間,真情實感令人動容。“當我周二晚上得知他(特倫特)走了的消息後,我給他發了最後一條簡訊:‘安息吧,我的朋友。我們會繼續為你而戰鬥。’”

偶爾不用上電視的日子裡,他也喜歡身著輕鬆舒適的休閑裝,帶著仍在高中讀書的兒子來部門吃個飯,或是去ESPN的商店裡逛一逛,買上幾頂棒球帽。我曾開玩笑地問小沃神,將來是否希望成為父親一樣,做一名成功的記者。小沃神聽了看了看身邊的父親,父子倆相視一笑。

對於這個答案,我們也許只能期待沃神將來的爆料了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