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構急避險貨基暴增 管理人警惕短期套利

  機構急避險貨基暴增 管理人警惕短期套利

  本報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導

  導讀

  當市場流動性增加時,機構資金選擇了相對高收益的流動性管理工具。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貨基規模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基收益跟現在的短端利率有利差。

  曾經“規模賽場”上的“充量王”,在公募基金行業似乎不再是香餑餑。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多位機構人士表示,7月以來,機構在增加投資貨幣基金。其中,有數據可查的場內貨幣基金,一個多月增加了近1000億份額,增幅超過50%。

  但是這一趨勢卻引發了基金管理人截然不同的反響,基金公司通過不同手法,一方面通過甄別投資人,另一方面通過申購上限,限制資金的湧入規模。

  但資金的湧入速度仍然不減,本報記者了解到,包括銀行、券商、私募等各方的資金,都成為貨幣基金規模增長的重要推手。

  有業內人士認為, 7月以來的貨幣較寬鬆、一二級市場表現不佳資金避險,以及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顯著高於其他短端收益等原因,導致了近期貨基的增長。

  而在資管新規帶來的嚴監管下,這種趨勢會如何演變,亦成為市場擔憂的一個焦點。

  場內貨基暴增1000億

  三季度A股成交量低迷,8月22日甚至出現“成交地量”,當天滬市成交額跌破千億,984.6億元的成交額創出4年新低(扣除2016年1月7日熔斷)。

  這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場內貨基暴增的直接誘因。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跟蹤數據了解,大量股市閑置資金湧入場內貨幣基金。場內貨幣基金三季度以來的一個多月暴增近1000億份額,增幅超五成。

  事實上,場內貨基可以T+0回轉交易,並且當天買賣次數不限。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可以和下一次投資無縫對接,時間間隔為零。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3日,場內貨幣基金規模達到2800.33億份,比6月30日的1814.77億份增加985.56億份,增長幅度達到54%。

  其中份額最大的華寶現金添益A為1531.35億份,較二季度末增長585.04億份,增幅62%。

  緊隨其後5隻場內貨幣基金分別為銀華交易貨幣A661.55億份,建信現金添益H269.19億份,南方理財金H111.39億份,大成添益E56.33億份,招商財富寶E44.82億份,分別較二季度末增長215.67億份、87.83億份、42.24億份、9.20億份、27.41億份,增幅分別為48%、48%、61%、20%、157%。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場內貨幣基金共30隻,其中22隻的基金份額數量較第二季度末出現增長。

  對於這種短期內的激增,場內貨幣基金份額最大的華寶基金的一位人士表示,申購資金多數是基於自身流動性管理需求。近期申購資金不單是機構,場內機構投資者以及個人散戶兼有,客戶類型很均衡,是一種普遍性的申購行為。

  “權益市場表現羸弱缺乏賺錢效應、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依舊處在低位導致投資者流動性管理需求旺盛。出現這一現象,很好地說明了場內貨幣基金在市場調整期作為資金避風港的明顯優勢,歷史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前述寶華基金人士表示。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我們場內貨幣基金近期規模確實有一些增長。對於場內貨幣基金,我們是歡迎機構購買的,因為場內貨基本就是希望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的現金管理工具,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同時,在股市出現機會時及時把握機會。”

  未來場內貨幣基金是否仍將保持這一增長趨勢?

  上述華寶基金人士認為,“由於其他大類資產表現依舊乏善可陳,下一階段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需求還將較為旺盛,場內貨幣基金規模增長趨勢有望延續;不過由於近期短期申購資金較多,場內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水準已被明顯攤薄,逐漸趨同於交易所回購,隨著二者收益差距拉近,場內貨基規模增速或將趨緩。”

  限購普通貨幣基金

  基金公司在貨幣基金規模上,顯然早已不是“規模”為重。

  多家基金公司人士8月23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證實,公司的貨幣基金近期出現增長。由於場外貨幣基金缺乏公開數據,暫時無法判斷其規模增長的態勢。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我國共389隻貨幣基金資產,淨值達到8.4兆,佔整個公募基金規模的66%。

  在此背景下,許多基金公司對貨幣基金采取了限購措施,尤其對大規模的、超短期的機構資金很警惕。

  “我們的普通貨幣基金確實有增長,但量不是很大,因為我們限購比較嚴格。”深圳某基金公司的人士介紹。

  “我們一直都在限大額,限1000萬,可是很多資金都是頂著限購上限進來。有的是套利的機構資金。”上述深圳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我們不歡迎機構資金,非要進來的話必須要承諾呆夠一定的時間。”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則表示,“增長還在正常增長範圍內。”該公司對貨基也一直采取限購措施。

  實際上基金公司一方面對機構資金申購場內貨幣基金持歡迎態度,另一方面卻對機構資金申購普通貨幣基金持謹慎態度。

  “這是由於基金公司曾吃過貨幣基金流動性的虧。”一位業內人士坦言。2016年12月,某基金公司遭遇了貨幣基金大額贖回,一隻基金短期被淨贖回近1000億規模。當年貨幣基金流動性緊張,面對大額贖回不能快速賣出其資產。央行不得不介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才使基金可以出售其資產以兌現贖回。

  此後監管加強,而基金公司對機構申購貨幣基金的歡迎態度也轉變。部分公司的戰略由機構客戶重心轉向個人客戶。

  截至2018年6月30日,今年新發行的貨幣基金數量僅為1隻,這表明了監管層的審慎態度。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雄表示,“貨幣基金從去年到今年就沒幾個獲批的,監管的態度一直沒變,會比較擔心貨幣基金的集中度和流動性問題,儘管基金公司是願意發展貨幣基金的,因為有利於擴大整體規模。”

  機構資金湧入

  8月23日,一位銀行人士表示,“目前銀行資金還是比較緊張的,只是7月份有所緩解,閑置短期流動資金主要投向貨基、同業存放、票據及債券。”

  據上述銀行人士介紹,銀行投貨基之前會對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產品先做準入,對基金管理公司的規模和單隻貨幣基金的規模均有要求,例如有的銀行隻對規模排名前十或二十的公司做準入,單隻貨幣基金規模太小會擔心有流動性風險。另外,在收益上也會選擇排名靠前的基金產品。

  此外,當二級市場成交量萎縮導致場內貨幣基金增加的時候,一級市場的較差行情也導致了機構對普通基金的需求增加。上海一家PE公司合夥人表示,PE如果資金暫時沒有投出去,一般會選擇現金管理,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短期限低風險產品,或者認購流動性較好的貨幣基金。“不過PE這些資金一般隨時都有可能贖回,如果單筆金額過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可能會有所忌憚。”

  而北京的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也介紹,“我們公司的閑置資金主要是投資貨幣基金。”而現在由於“資產荒”,大量的PE都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或不敢投,使得PE的閑置資金增加,從而導致PE投資貨幣基金的需求也在增加。

  有基金人士表示,7月份以來大量機構錢湧入貨幣基金。有來自銀行、券商、私募等各方的資金。

  當市場流動性增加時,機構資金選擇了相對高收益的流動性管理工具。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貨基規模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基收益跟現在的短端利率有利差。

  公開數據顯示, 8月23日,銀行同業間1周的拆借利率為年化2.6%,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為年化2.55%,而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3.3%。貨幣基金的收益明顯高於銀行間拆借利率等短期投資收益。

  此外,股債市場的低迷也是投資人轉投貨基的原因。嚴雄表示,“其實今年2、3季度貨幣型基金收益率有一個較為明顯的下滑,因為整體貨幣市場的資金面都非常寬鬆,從貨基的收益率角度來看,投資者理應要贖回才對,但是7月以來貨基規模有個較大的漲幅也和權益市場的低迷分不開關係,權益市場的持續低迷會導致避險資金流入貨幣基金,從而導致了貨幣基金的規模得到了增長。”

  (編輯:李新江)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