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子體檢腫瘤標誌物正常,半年後已癌症晚期

錢江晚報消息, 42歲的王先生躺在病床上,對於自己接下來的一系列手術、放化療憂心忡忡,「我才40多歲,怎麼就得了腸癌,還是晚期了?」

讓王先生懊惱的是,僅僅半年前,他的體檢狀況一切正常,特別是幾個腫瘤標誌物沒有一項異常,怎麼只有半年時間,晚期腫瘤就找上門了?

王先生的悲劇並不是孤例,在各大醫院的體檢中心以及腫瘤科,那些只看重腫瘤標誌物而忽視相應影像檢查的病人並不少見,當他們被確診癌症後,都會忍不住抱怨:為什麼體檢時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腫瘤是什麼時候跑出來的?

記者搜羅了杭州幾大醫院的體檢、腫瘤科數據,在年關為大家好好說一說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這件事,它和腫瘤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在體檢中該怎麼進行檢查?

腫瘤標誌物的「障眼法」

讓他沒能早早發現腸癌

王先生是一家國企的中層長官,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過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飲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證按時一日三餐。

半年前,部門組織了體檢,已經步入中年的王先生把每年的體檢當作一次大考,而這次的考試成績很不錯,除了肺部有些結節需要進一步檢查外,同齡人開始出現的毛病在他身上一點都沒有。

這其中,就包括腫瘤標誌物,王先生檢測的腫瘤標誌物共有5項,這些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

這樣的體檢結果,讓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個月前,王先生出現了頻繁腹痛,以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幾天胃藥都不見好轉,這才想到上醫院做檢查。

做了腸鏡後,醫生在王先生的腸子裡發現了腫瘤,活檢顯示這已經是惡性腫瘤了。

「半年前體檢完全沒問題,怎麼突然就有了腸癌?」看到結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體檢報告仔細看了一遍,腫瘤標誌物正常,指檢也正常,腸癌到底是怎麼來的?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仔細詢問了王先生的病史,卻忍不住搖起了頭,「你太大意了,其實你的腸癌可以更早被發現的。」

原來王先生的父親就是一位腸癌病人,翻出他的病理報告,發現兩人的腫瘤細胞位置都出奇地一致。

「王先生有腸癌家族史,體檢時更應該關注這個毛病,比如加上腸鏡檢查項目。」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說,不幸的是,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這項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半年前的體檢報告單看上去很健康,其實已經埋下了隱患。

腫瘤多處轉移

腫瘤標誌物仍然正常

在王先生身上,腫瘤標誌物像是在施展「障眼法」,讓後知後覺的王先生追悔莫及,而更誇張的例子發生在71歲的毛奶奶身上,她體內的腫瘤已經多處轉移,可腫瘤標誌物仍然在正常範圍內。

在杭州市腫瘤醫院中醫腫瘤綜合科病房裡,毛奶奶正在接受化療,床邊陪護的子女細心照護著。

「兩年前,我媽媽莫名出現陰道出血,上醫院一查確診是子宮內膜癌,我們很快就接受了手術和化療等治療,可現在短時間內又出現了肺和腹部淋巴轉移。」子女看著備受病魔折磨的老母親心裡總隱藏著一絲自責,如果以前能重視體檢,尤其是腫瘤指標的檢查,或許就能更早發現問題,更早接受治療,說不定就不會發生轉移。後來還是該科主任丁紀元在查房時的一番解釋才讓他們釋懷。

「重視每年的體檢沒有錯,但也不能光看腫瘤指標,在我碰到的腫瘤患者中10個中差不多有3個腫瘤指標是正常的,你們的母親就是那3個中的1個。兩年前老太太第一次來做治療時,全套15項腫瘤指標檢查結果沒一項異常。多數患者到了晚期基本上都會在腫瘤指標上有所表現,但你們的母親如今已多處轉移了,腫瘤指標依然是全部正常。」丁紀元說。

腫瘤標誌物不等於腫瘤

體檢人群超6%有異常

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檢查到底準不準?

錢江晚報記者從杭州一些醫院了解到這樣一些看似奇怪的情況:

一是體檢人群中腫瘤標誌物異常數據挺高的,但他們最後被確診患有癌症的並不多。

比如杭州市一醫院,今年有57136人在該院接受常規體檢,其中發現腫瘤標誌物異常的有12226人次(一人幾項高就算幾次),經過回訪和其他檢查複查共40544人次,僅有133人確診腫瘤。

浙醫一醫院的數據是,一般全年有約十萬人次體檢量,其中查出腫瘤標誌物超出正常值2倍以上的佔6%以上。以10月為例,8100人次體檢,520人被發現腫瘤指標異常升高。最後被確診患癌的也不過是個位數。

二是,體檢發現癌症的患者,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比例又不高。

就拿浙江省人民醫院來說,今年1到10月體檢人數69725人,每一個人的體檢套餐中都有至少4項的腫瘤標誌物檢查,異常超出正常值2~3倍的有829人;有99人確診患有腫瘤,但他們中又只有10人的腫瘤標誌物顯著升高。換句話說,另外的89人的腫瘤標誌物沒有出現重大異常,而他們分別是通過CT、超音波、胃腸鏡等影像學檢測發現問題的。

由此不難發現,腫瘤標誌物和確診腫瘤的關係並不密切。

相對腫瘤標誌物篩查

影像手段對發現腫瘤更有意義

在醫院,那些被確診腫瘤的患者,絕大部分是通過影像手段發現的。該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認為,發現早期腫瘤,CT、超音波、胃腸鏡等影像學檢測的意義要遠勝於腫瘤標誌物的篩查。「如今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大家在體檢中也更重視腫瘤的相關檢查,但不能把目光隻盯在腫瘤標誌物,這只是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而是應結合超音波、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來綜合評估才更科學。」

「腫瘤標誌物異常不意味著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腫瘤標誌物也不一定異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陳佳琦博士說。

陳佳琦強調,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確診上只有參考意義。

杭州市一醫院體檢中心的潘韻峰主任也表示:「有些人因為腫瘤指標升高一點而亂了方寸,睡不著覺,焦慮過度;而有些人不當回事,諱疾忌醫,沒按要求就診。這兩種態度都不正確。對於腫瘤指標,我們的原則是:個別腫瘤指標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腫瘤。應該正視、重視、理性對待,有時炎症也會導致升高,所以過半月左右複查並動態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對於腫瘤指標二倍以上增高、進行性升高、幾個指向同系統的指標同時升高,或者有腫瘤家族史、有腫瘤高危因素者,綜合這些情況,才需要引起警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