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步車真能學步?當心「拖後腿」

幾天前,一篇名為為什麼兒科醫生都在呼籲:禁售嬰兒學步車?的文章引發大家熱議,文章主要從學步車引發的意外傷害和學步車不但不能「教會」孩子走路,反而是使用學步車的寶寶爬行、直立行走等運動發育比沒有使用過學步車的寶寶落後 3~4 周,因此文章直接呼籲廣大的家長:趕快扔掉學步車!

我們知道,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二抬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歲走」就很好地揭示了這個過程,任何想跳躍式發展的想法都只能是拔苗助長。今天,我們分享一篇文章,詳細地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藉助學步車想讓孩子走的更早反而是害了孩子。

恨不得寶寶不會爬卻先學會走的你,該看看了!

本文轉載自醫學界兒科頻道

寶寶成長的每一次進步,家長都特別期待與重視,尤其迫不及待想看到寶寶自己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總是問「我家寶寶怎麼還不會走路呢」。

其實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歲至1歲半都屬於正常範圍。對於寶寶學走路家長大都過度重視,反而導致拔苗助長,常常出現很多誤區。

01

寶寶學走路是不是越早越好?

有些家長攀比心重、好勝心強,希望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甚至強行架著寶寶邁腿,恨不得自家的寶寶立馬健步如飛。

但很多研究已證實:寶寶學走路過早,並不是什麼好事。

寶寶骨組織中含膠質多、鈣質少,骨質比較柔弱,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變形。且在寶寶肌肉組織中,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肌肉組織比較嬌嫩,肌力較弱。

再加上剛學走路時姿勢會不太正確,如果寶寶太早練習走路,雙腿過早負重,容易使雙腿彎曲和變形,從而增加X形腿和O形腿的發生概率,影響寶寶以後的生長髮育和形體。

此外,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爬行可使寶寶看清近處的東西,有利於視力發育。

相反,過早地學走路,寶寶因看不清較遠的景物,要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寶寶嬌嫩的眼睛產生疲勞損害,時間長了則可能損傷視力,導致近視。

02

寶寶不會爬直接會走正常嗎?

不少父母對寶寶練習爬行重視不夠,甚至認為可有可無。有些寶寶由於個體差異確實未經爬行就直接學走,家長認為這樣的寶寶更聰明。

其實,爬行是寶寶生長髮育必經且尤其重要的階段。爬行使得寶寶的四肢、軀乾的肌肉得到鍛煉並逐步發達起來,四肢的協調能力也得到很大發展,為以後穩定地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有研究證實爬行少或沒有經歷爬行的寶寶,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表現為身體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跤,有些高技巧動作完成困難,或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問題。

充分的爬行對大腦的發育、智力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爬得快證明寶寶的四肢發育協調且完善,那麼寶寶學起走路也會比較容易。

因此,提醒家長,不會爬的孩子最好補上這一課。

03

寶寶學走路慎用學步車!

美國有研究表明,使用學步車的寶寶通常會比不使用的寶寶晚走路至少一個半月

使用學步車其實是乾預和打斷了大腦和身體之間的對話,給予了身體額外的本不需要的幫助。讓寶寶還沒準備好就提前處於走路狀態,可能導致寶寶大腿肌肉發育不良。

表面看來孩子好像可以走了,但其實身體和大腦都沒有主動運作,只是被拖著走而已,所以根本沒有在學步。

這種依賴的時間越長,孩子主動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意識就會大大被削弱,反而延誤了孩子學習走路。

同時,由於學步車這類工具都是讓孩子坐在裡面,很多寶寶核心不強或者身高不夠就會出現踮腳走路的現象,長期以往就會強化了這個不良姿勢的習慣。

此外,學步車還容易發生危險,曾經發生過無數起因為嬰兒使用學步車而摔倒的事故。美國兒科協會多次建議不要使用學步車,而加拿大在這方面做的更加徹底,已經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學步車了。

所以家長應深刻認識到學步車的危害,保護好孩子,遠離學步車。

寶寶學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應該遵循寶寶自身發展規律,按部就班地幫助寶寶練習四肢力量、身體平衡力。

比如多讓寶寶爬行,和寶寶做一些有利於鍛煉腿部力量、肢體平衡力的遊戲。

但如果寶寶到一歲半的時候還不會走路,那麼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存在發育方面問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