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暑假在家,不知道各位寶媽寶爸有沒有讓娃試著做家務呢?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掉入了一個愛的誤區:太愛孩子,不捨得讓孩子乾一點兒臟活累活,總是事無巨細地為他們包辦一切。

又或者是擔心他們做不好給我們添亂,或是出於安全原因,擔心他們一不小心就弄傷自己。亦或是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他們應該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不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其實,我們都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還有很多實例證明,想要孩子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做家務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1. 鍛煉孩子的協調性

愛做家務的孩子,肢體得到充分鍛煉,比如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煉到大肌肉等,手眼協調能力也會非常好,做什麼事都會更容易。

2. 建立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家庭責任感。孩子會更愛家,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承擔。

一個人只有有了責任心,才能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才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

3.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對一個孩子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為人處世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靠一些事物來建立信心。而做家務,是培養孩子自信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並從中獲得自信。

4.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5. 調動孩子思考學習的能力

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sdfd

那麼,我們又要如何調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呢?

1. 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

最需要調整的,是家長的心態。要知道,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家長認為做家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乾起活來樂在其中,就會吸引孩子一起加入。相反地,如果家長自己都認為家務活是很累很髒的事,乾起活來抱怨不斷,全是負面情緒,孩子自然也會對家務活避而遠之。

2. 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一下,比如「媽媽今天很累,做飯需要你的幫助,你可以幫助媽媽嗎?」

然後給孩子列一個家務清單,洗菜啊擇菜啊掃地啊之類的,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兩項有能力完成的。這樣他不會有一種被逼迫的感覺,他會認為有充分的自主權,自己是被尊重的。

3. 對孩子的誇獎要走心

孩子做完家務,要及時對孩子表示感謝和稱讚。誇獎時不要隻說「你真棒」,而是要具體,要明確。比如,謝謝你今天幫媽媽洗菜刷碗,媽媽真的是輕鬆了很多;你擦的地板真乾淨,就像鏡子一樣明亮亮的,媽媽很喜歡。

要針對孩子具體的行為進行誇獎,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優秀之處,並繼續保持下去。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打擊,可以這樣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已經很努力很用心了,這次沒有做好沒關係,我們下次再接再厲,做的次數多了也就熟悉了,就會越做越好。」

4. 不要用金錢鼓勵做家務

很多家長會用零花錢作為條件,誘惑孩子做家務。如果處理得當的話,會幫助孩子理解金錢的價值,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還可以教會孩子如何理財。

但是,用金錢驅動孩子做家務,也有不好的地方。這會讓孩子認為做家務只是為了錢,從而忽略了背後的家庭責任感和付出感。

而且,一旦家長用金錢養成了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如果哪天家長沒有兌現,孩子可能就會不高興,還會讓他們認為父母說話不算話,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張適合孩子年齡的家務表:

話題互動

掃碼添加企鵝社區小編微信,拉你進入江蘇本地最大親子群,第一時間獲取更多福利活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