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期寶寶要定期檢查,超音波、彩超,有啥差別?又該如何選擇?

孕期定期超聲檢查可評估寶寶心、肝、腎、胃、膀胱等重要臟器的健康狀態,及早篩查胎兒畸形等不良妊娠,從而保證寶寶的健康。隨著影像技術的進步,超音波、彩超、三維超聲、四維超聲逐漸被用於臨床,一時間年輕的寶爸奶媽不能分辨這些檢查方法,那麼,這些檢查方法到底有何差別?哪一種檢查方法最適應孕期的寶寶呢?

1.超聲檢查的原理探析

超聲檢查是利用超聲波在遇到物體時的反射成像原理進行檢查,人體不同臟器組織因硬度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超聲影像特點。超聲檢查時沿一定順序向機體臟器發出超聲波,根據回聲強弱和延遲時間就可判斷臟器的狀態性質,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一般實質性臟器形成的回聲呈白色光滑的細光帶,可看出臟器的外形輪廓,液體對超聲波的聲阻抗多無差別,在超聲下呈黑色無回聲。若超聲影像出現厚度增加、包膜不齊、異常回聲等徵象,則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改變。

2.合理選擇檢查時間,不影響寶寶健康

現在很多寶爸奶媽都擔心超聲檢查產生的輻射影響寶寶健康,輻射是因X射線造成的,超聲檢查並未涉及X線,因而是沒有輻射作用的,但超聲檢查對機體可能產生損傷,這主要是超聲檢查過程中,發射超聲波帶有能量,被機體吸收就可能產生髮熱和震動作用,對局部組織造成損害,因而對超聲檢查可能引起的傷害也要引起重視。

那麼,如何科學利用超聲檢查呢?孕期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規範的超聲檢查,一般以3至5次為宜,第1次要在妊娠第6至8周,目的在於確認宮內妊娠,第2次應在妊娠第12至16周,檢查時要測量胎兒大小、觀察胎兒形態,排出胎兒畸形,第3、4次檢查應分別在妊娠第20至25周和37至40周,檢查胎兒生長髮育情況,做好臨產準備。

3.四種方法是超聲發展的不同階段,越先進,越準確

超音波是最早用於孕期檢查的超聲工具,其成像是黑白色,只能觀察胎兒大小、形態及重要的臟器結構,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聲,其成像仍是黑白的,之所以稱為彩超,是因為利用了彩色標記法,解析度較超音波也有所提高,可清晰顯示血流狀態,篩查血流異常引起的臍帶繞頸等疾病。三維彩超與四維彩超仍是用常規彩超檢查,成像後將影像轉成三維或四維影像,三維彩超是太空立體成像,四維則是可動態觀察影像,查看寶寶的活動情況。因而超音波、彩超、三維、四維彩超是超聲檢查這種影像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對胎兒身體狀況的觀察就越準確了。

【本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慕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