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樣的社交能讓人擺脫孤單

孤單,是如今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兒。

身居都市的人,覺得孤單;住在鄉間的人,也覺得孤單。有的人,形單影隻,日子自然孤單;可有的人,呼朋引伴,熱熱鬧鬧,卻也常嚷著孤單。孤單這詞兒,可謂跨越了年齡和性別,成為多數人的通病。

那麽,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再孤單?

多數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其實是下意識的。人會覺得孤單,當然是因為沒有朋友。既然如此,要驅走孤單,就得多交朋友。於是,在各種場合,把各種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隨著朋友圈的日益壯大,孤單這個困擾自己的問題,就隨之而解決了嗎?

答案,通常都是否定的。朋友圈的人越多,孤單的感覺就越是強烈。看別人的朋友圈,日子過得熱熱鬧鬧。反觀自己,朋友圈的人數雖然不斷上漲,但日子似乎一點變化也沒有。為什麽會這樣呢?

如果讀《社群的進化》這本書,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作者指出,哪怕朋友再多,一個人能打理的朋友人數,依舊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說,哪怕你的朋友圈裡,躺著幾千個所謂的“朋友”,但真正能進入你生活,發揮朋友作用的,依舊屈指可數。這一點,和那些朋友圈小得可憐的人相比,兩者差別並不大。

而且,在一個人能打理的朋友人數中,能談得上知心的,更是沒幾個。作者將一個人能打理的朋友,分為四個圈層。第一個圈層,一般為5個人,是最核心的關係圈。第二個圈層,一般是15個人,聯繫的頻率大概是每個月一次,談不上多深交,但有持續聯繫。而第三個圈層,大概50個人,一年聯繫一次,關係自然不算深厚,僅僅是維持熟悉的程度而已。至於第四個圈層,人數大概六七十個,屬於關係圈的最外層,也僅僅是知道彼此,但平日裡沒事不會特地聯繫,關係僅僅比陌生人好一點。

這其實也就是一個人能打理的朋友人數的上限,大概在150個人左右。所以,哪怕朋友圈的數量驚人,但其實這裡多數所謂的“朋友”,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已。除此之外,彼此的生活沒有任何交集。這些人,對於孤單,自然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而且,更有甚者,這些連名字都叫不上的“朋友”,有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孤單病的始作俑者。在書中,作者提出,人類大腦進化緩慢。所以,我們中的多數人,能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精力,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一個人,如果朋友圈裡加入了太多人,勢必會將精力從原來身邊最熟悉的那些人身上,轉移一部分到新朋友的身上。久而久之,忽略了老朋友,但同時因新朋友太多,精力分散,又沒有足以替代老朋友的新朋友。於是,在人際關係上,便出現了斷層。結果,也就造成了朋友雖多,心裡依舊覺得孤單的問題。

我們對於自己的朋友圈,應有更合理的安排。

第一個圈層的朋友,是一個人生活的核心圈,也是決定一個人生活的關鍵因素。這個核心圈的存在,就是驅走孤單最好的良藥。第二個圈層的朋友,能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舒適而豐富。也正因此,人際圈中,第二圈層的朋友往往決定了一個人興趣的廣泛。

第一圈層的朋友,讓一個人的生活更有深度;而第二圈層,則讓生活更有廣度。如何合理分配精力,重點打理前兩個圈層,決定了一個人的社交質量。

讓真正的朋友照亮你的內心,成就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來源:解放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