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注水、改戲、造假,七大病症造就2018“虛胖”的國產劇

文|富貴

新劇一茬接一茬地開播,但觀眾“無劇可看”的聲音卻越來越清晰。

根據豆瓣劇集的播出資訊,截止目前,今年已經有近1000部劇集播出(電視劇+網劇),但根據CSM52,截至目前,平均收視破1%的電視劇只有16部,收視最高的《戀愛先生》平均收視只有1.561%,創2010年以來衛視電視劇年度收視新低。

網劇方面,也沒有去年熱鬧,“全民爆款”隻出了《延禧攻略》一部,製作成本越來越高,各式各樣的新劇也一直沒停過,可真正贏得觀眾心、有影響力的作品卻越來越少,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就是收視率(點擊量)造假、注水、天價片酬、天價版權、偽專業化、三觀模糊、改戲這七大亂象:

一、90萬一集還不能保證收視進前二

收視率(點擊量)造假是國產劇的老毛病,早在2016年光線總裁王長田就曾表示過,“整個市場進入到了一種,如果你不做假收視率,無法生存的這樣一個地步”。

今年第一財經和《娘道》導演楊靖宇的先後爆料,更是徹底把這件事放到了明處。

前者爆料了電商賣家的刷點擊量服務,三大平台任意一家刷1萬流量都用不到一百元;後者則道出劇集買收視已經成為“常規操作”,不買很可能會沒收視,甚至被攻擊,並透露90萬一集的收視率購買費還不能保證進收視前二。

雖然事件發生後,廣電發布了《通知》表示要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量)造假,愛奇藝也主動關閉了前台播放量。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化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況播放量和收視率在目前依舊是衡量一部劇火不火的重要標準,在這種背景下,想要讓劇方們和“唯流量論”說“不”,根本不可能。

二、把主角戲注水成《配角傳》

觀眾抵製注水劇的呼聲越來越高,電視劇的集數卻越拉越長。想要用集數賺錢,又買不起主演的檔期,於是播回顧、插回憶、縮短單集時長,給配角加戲成了劇方們的“注水”妙招,尤其最後一招,在今年更是被用到了極致。

《鳳囚凰》成了《霍璿傳》、《歸去來》成了《齡月傳》、《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成了《藝上傳》……到成了《潤玉傳》的《香蜜沉沉燼如霜》的編劇承認注水後,“注水”這件事徹底成了今年電視劇市場的一大焦點。

只是萬眾期待的“限集令”至今還未落定,風波過後,劇方拉長集數的操作也依舊頻繁可見。根據廣電公布的11月電視劇集數變更,原定56集的《九州縹緲錄》變更到69集,25集的《天衣無縫》更是拉長到了48集,《幕後之王》《風暴舞》等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拉伸,看來明年市場上,“注水劇”的數量也不能少了。

三、拍劇拿錢多少得看名氣多大

天價片酬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一直被提起但從未被根治。今年三大平台和九大公司相繼發布抵製“天價片酬”的通知後,廣電也發布了“限薪令”,規定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但想要落實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三大平台和九大公司對“天價片酬”的抵製後續能否持久也同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流量效用”屢屢崩壞,但明星仍是影視劇和綜藝市場的“剛需”,是最大的“賣點”,在這種背景下,為了籠住明星的心,即便大家明面上守規則,私下裡也很可能會通過劇組變相給補貼、演員掛名製作等方式給明星補償,或者用境外銀行轉账的方式支付片酬。

可以說,頂級明星供求緊張的問題不消除,影視行業融資難的困難不解決,天價片酬就無法根治。

四、“臉”美就能賣高價

天價版權的出現和天價片酬密切相關,有觀眾認可的演員,劇就容易被電視台或者是影片網站高價相中,而這些被觀眾認可的演員片酬都不低。

除了這點,製作團隊、IP也是一部劇能賣上高價的重要因素,有了硬氣的演員、製作團隊和IP,這部劇的“臉”就美了,喜歡憑“臉”購劇的平台一搶,電視劇的版權價自然就水漲船高,《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能成為“版權劇王”就是因為這三樣都佔齊了。

而天價版權的頻頻出現更使故事重要性的地位被降低,既然“臉”好就能賣高價,誰又願意多花力氣把裡子也做漂亮了。

五、“大團隊”“老戲骨”就等於專業化

細看今年的電視劇市場不難發現,名導、名製片、名造型指導、名攝影師等“名人”們,以及“半個娛樂圈的老戲骨”都成了電視劇的一大宣傳利器,劇集製作專業化的代名詞。

究其原因,就是觀眾對劇集品質的要求提高了,對流量不感冒了。於是“大團隊”“學院派團隊”“電影班底”等“名人”團,以及老戲骨們都被拉進劇裡,被劇方當作彰顯品質和製作專業化的噱頭。

只可惜,這種專業隻停留在製作未觸及內容,面子夠好看裡子卻沒幾個能看,正因如此,《龍鳳店傳奇》《好久不見》等大多數“金牌團隊”製作和戲骨當綠葉的劇,口碑都很難看。

六、我愛上了你的身體和另一個女人的聲音

三觀這種事各有各的看法,再加上電視劇本身就是一個戲劇化的作品,偶爾灑灑狗血也正常。但凡事都得講一個度。

去年《我的前半生》裡“我男朋友和我閨蜜相愛了”的橋段,就曾引發過一陣三觀爭論,今年《創業時代》裡黃軒的一句“我愛上了你的身體,和另外一個女人的聲音”,又再一次刷新了觀眾的三觀。

這種連瓊瑤都不敢寫的橋段,即便在現實生活裡真的有,可適合在電視劇裡講嗎?確實,電視劇需要戲劇化衝突來製造看點,但一切都要在符合故事邏輯的基礎上安排,兩個人已經親密到這種程度連聲音都辨認不清,正常嗎?這樣一個畸形的愛情觀值得傳播嗎?

編劇水準參差不齊一直是國內電視劇行業發展一個難解的桎梏,再加上國內的整體創作環境日益浮躁,為了多賺錢趕任務式的閉門造車,或者把劇本分包給學生編劇或入行新手等編劇圈的問題,被屢屢公開,這種背景下,三觀自然難擺正,好故事也同樣難出。

七、戲怎麽拍角兒的話也得聽

改戲這件事,早前因為宋方金與宋丹丹的“雙宋之爭”引起過不小的議論,今年又因為“曹曦文戲霸事件”再次成為焦點,同組演員徐熙顏爆料曹曦文仗著戲是自己“家”投的,私自加戲,更逼走了原來是男三的朱梓驍。

而這個問題出現的主因還是要歸到編劇身上。與日韓相比,國內不僅業務水準強的編劇少,編劇的整體地位也低,在劇集拍攝中幾乎沒有發言權,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個好故事,也會因為被注水、被亂植入廣告,被臨時加角兒、改戲等各種利益需求而變難看。

結語

“虛胖”嚴重,精品匱乏,產量王國的“劇荒”尷尬,這七大亂象是主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創作環境太浮躁,編劇沒有沉下心雕刻故事,製作方沒有耐心地去打磨製作,演員也同樣沒有花時間去體會角色,如此一來,拍出來的劇怎麽會好看。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影視寒冬的到來,對市場很可能是一件好事。

前幾年,在利益的誘惑下,資本大量的湧入市場,根據數據顯示,僅2016年一年就有4000多家影視公司誕生,全行業公司數量超過1.2萬家,但大多數都是抱著“炒短線”的玩友,拍完後就收手,根本不管有沒有破壞市場規律,“天價片酬”“注水”等問題的出現、以及演藝圈越發浮躁的氛圍,都和這些玩友的大量出現密不可分。

但這場影視寒冬卻讓這些玩友很難再蹦躂起來,行業也會因此找回一定的理性。如同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所說,“(影視寒冬裡)只有極小比例的影視公司有機會迎來後天的太陽,95%以上的玩家會被極度邊緣化甚至消亡。這既是市場的殘酷之處,也是行業的希望所在。”

另一方面,影視寒冬的到來也使行業的潛在問題被激化,相關的政策也被激出,雖然這些政策沒有辦法把問題“一限了之”,但卻幫市場發展立好了規矩,只要能切實落地並長期執行,勢必也會助推動市場發展趨良。

都說冬天來了春天就不遠了,但即便步入春天,國產劇想成功減重擺脫“虛胖”也有很長的路要走,“炒短線”玩友少了,市場的規矩立了,可編劇品質要怎麽提升,“編劇中心製”的模式要怎麽確立,都還是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