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投資芯片獨角獸芯原微電子:已成第四大股東

據IPO早知道消息,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佔比6.25%,為後者第四大股東。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范宇庭

芯原微電子的科創板上市進程也正在推進。

在上證所披露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9家受理企業中芯片企業就佔了三席,芯原微電子即為三家之一。

今年3月1日,芯原微電子剛完成了上一輪融資。共青城原物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原厚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原載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原德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浦東新產投參與了此輪投資。

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6月,由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廣州隆璽壹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和濟南國開科創產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參與投資。

據稱,6月份這一輪融資,為芯原微電子上市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智能硬體的中樞神經

芯原微電子是做什麽的?簡單來說,從iPhone到Kinect都有它的貢獻。

芯原微電子是一家(SoC)芯片設計平台服務公司,提供世界一流的系統級芯片(SoC)和系統級封裝(SiP)一站式解決方案,業務範圍涵蓋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IoT)、汽車、工業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比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多種終端市場在內的各種廣泛應用都涉及到芯原的系統芯片定制服務和一站式端到端的半導體設計服務,可謂是產品大腦中的中樞神經。

不同於一般的芯片設計服務公司,芯原的定位很清晰:服務和產品兩條明線。

芯原專注為客戶提供定製和優質的設計服務,不做產品,堅守不與客戶競爭的底線。

許多市場上的明星芯片其實也有芯原在默默提供IP和長期的技術支持,微軟XBOX體感遊戲Kinect以及每款iPhone 和三星手機裡都有芯原設計的芯片,但卻看不到芯原的名字。可謂是一個幕後無名英雄。

明星投資者雲集

芯原微電子公司成立於2001年,創始人為戴偉民博士,曾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修電子工程系,1995年創業開辦Celestry公司後以1.35億美元被一家企業收購;並購後,公司其中的一個部門被剝離,也正是今天的芯原微電子。

芯原微電子目前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在中國和美國設有5個設計研發中心,目前員工已超過700人。

融資方面已累計到G輪,領投方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IDG以及由IBM公司和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國投資基金、AustinVentures公司,SierraVentures公司以及華威國際等。

芯原也出現在上海2018年度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支持項目的名單中。也算是上海的一家產業明星公司。

最新一輪融資後,芯原微電子的股東構成

小米的芯片之路

而本次引人注目的新增資方“湖北小米長江實業基金合夥企業”的股東發起人正是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查詢天眼查可知,它的對外投資記錄有7筆,投資公司所從事的範圍大多集中於機器人、新材料、電子元器件方面。

前幾年小米和行業內的夥伴成立了一家名為松果電子的公司,力圖打造專屬小米手機的soc系列芯片,並於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正式發布了自主獨立研製的“澎湃S1”,小米5C成為首款搭載小米自研芯片的手機。

不過此後再無下文,據說S2已耗費過億多次流片,看來想要後來居上也需要時間成本上的投入。

所以投資一家成熟臨上市的芯片公司對它在上遊的科技研發或者是產業鏈價值鏈的打造上無疑具有巨大潛在幫助作用。

有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佔全球份額一半以上。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6532億元,同比增長20.7%。但在這一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的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2018年更是首次超過了3000億美元,而集成電路的出口金額僅為846.4億美元。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國產芯片廠商新機遇。所以小米這樣的手機大廠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參與進一個芯片獨角獸帶領中國芯走向下一個風口的進程當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