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5G成為數字化抓手,運營商想講嵌入各行各業的故事

文 | 萬陽

編輯 | 黃臻曜

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廠商一樣,在熱切的等待5G這個機會。

我們見到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的汪恆江副總經理的時候,他剛剛結束工信部主辦2019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 “5G+智能終端創新發展論壇”上的主題演講。“對運營商來說,5G會帶來一次新的、跟各個行業再次深度接觸的機會”,汪恆江興奮的說。

消費互聯網在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B端如何更好數字化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而在汪恆江看來,5G則是這一轉型的有力推手。

“運營商一直想要嵌入到各行各業中去,之前一直有嘗試,但效果差強人意。我們之前和企業合作,切入點主要是辦電話卡,現在呢,我們要切入到更核心的環節中去。舉個例子,國家電網之前需要網絡服務,它會自建一個局域網,局域網再通過運營商的網絡接到互聯網上。這個網建成後,跟我們就沒關係了,這種合作裡,運營商比較邊緣化。現在呢,借助5G的網絡切片技術,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虛擬化技術,給國家電網建設一個包括接入網、傳輸網、核心網等全套的專屬網絡,持續地提供服務。對我們運營商來說,就有效地延長了產業鏈。5G帶來的,就是我們提供這樣服務的可能性。” 汪恆江解釋道。

對消費者來說,更現實、大家也更關心的問題是:5G我們到底用不用得起?移動在5G的建設上,將進行巨額投資,而成本的回收,必然是要分攤在消費者身上。

對此,汪恆江肯定地表示不可能,“資費的降低是一個不可逆的進程,5G只能更便宜。”

而說到投入的回收問題,移動有自己邏輯和節奏,“我們現在有九億用戶,平均每人每個月用5~6GB的流量,那在未來,隨著網絡服務的升級,勢必要上升到50到60GB,500到600GB。如果不發展5G,我們就支撐不了這樣量級的服務,會被市場淘汰,這首先是個戰略問題。其次,隨著5G的發展,我們也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升級,部門比特成本下降,用戶的使用量又會增多,利潤自然會上升。”

“薄利多銷嘛。”他笑著解釋道。

而說到其他製造商,汪恆江也覺得未來可期:“像VR這樣的產品,會發現它的存在在過去一直很尷尬,它是先進的,科幻的,值得期待的,但同時,用戶體驗卻一直是低的,導致這類產品一直發展不起來。現在有了5G傳輸,VR的眩暈和時延都能控制在人體感知不到的範圍裡,對VR行業來說,無論是製造端,還是服務供應端,肯定都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以下是訪談部分(經過編輯):

36氪:4G已經滿足了我們目前想象到的生活娛樂,你覺得未來5G對應的應該是什麽場景?

汪恆江:先說to C,因為消費者比較在意。首先它傳輸速度會變快,是個實實在在的感覺,以前下載東西用4G的話,超過十秒,用戶肯定多少會覺得有些久,如果變成1/10,哪怕是1/5耗時的話,用戶是一定有感知的;在視頻觀看的流暢度和遊戲時延的縮小方面,也會有很大改變。所以在消費者這一端,現在4G確實滿足了大部分的需求,但5G還是能帶來體驗的升級。

再說to B。原來行業有很多場景,受限於原來的條件,我們是做不了的。舉個例子,很多地方沒法鋪設光纖,在這些地方,如果要做一個遠程的連接,比如說直播,需要申請一個衛星的帶寬,然後把一個光纖拉過來,現場是非常複雜的。而5G建設後,時延和速率都能達到光纖的程度的話,就完全沒有必要再經過衛星,經過光纖,只需要一個5G的發射接收器,讓攝影直播機通過WiFi或者有線連接5G的設備,就可以直接把視頻數據收下來,再通過5G把這個信號傳出去。成本會低很多,速度也會快很多,這是可能實現的。

類似這樣的場景,還包括大家說的比較多的,車聯網、電力、遠程醫療等等,政府也比較支持,因為這對傳統產業是一個賦能,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而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5G的重要使命,也是未來一個關鍵的趨勢。5G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具,很多以前沒有達成的場景,未來都能通過新的5G技術,賦予新的想象空間。

36氪:手機廠商紛紛發力5G,是因為5G的確是爆發點,還是刻意誇大了5G的影響,為了營造新的手機賣點?

汪恆江:首先,現在手機的創新其實是在持續的。比如說螢幕是人機互動的界面,所以它很重要,無論是一開始的無邊框手機,還是蘋果的瀏海屏,OPPO、vivo的水滴屏,再到華為的折疊屏,這都是創新。再比如說CPU主芯片的變化,還有現在蘋果的AI算法,會自動把你手機裡,這個月翻看次數最多的照片,形成一個最佳回憶合集,這就是典型的AI識別上的能力,這些創新其實沒有停,一直在進步。

問題是,這兩年的這些創新,在帶動大家去換機的這一塊,不像前兩年那麽有力,對於很多人來說,兩年前的手機也足夠好用,就不會產生換機的欲望。而從這個角度來說,5G的確是在大家普遍缺乏換機動機的情況下,手機廠商非常渴望的一個技術,這不可否認,它不見得是誇大,而是對這個技術的期待。

36氪:對於運營商來說,對5G進行超百億的巨額投資,在未來會帶來什麽可能?

汪恆江:首先,5G在B端,對運營商來說,會帶來一次新的、跟各個行業再次深度接觸的機會。在原來,很多行業運營商想嵌入進去,能提供的產品非常單一,就是給大家辦電話卡。但得益於5G的網絡切片的技術,帶來的一些好處就是,運營商能更柔性的根據業務的情況進行部署。比如說原來,國家電網可能再建一個自己的專網,運營商很難參與進去。但在5G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為它提供一個虛擬的核心網,專門給國家電網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這樣,我們網絡模型就成為一種網絡能力的對外輸出,這是未來的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在C端這一側,5G問世後,同樣的流量,因為技術上的一個升級,部門比特的成本會有一個下降,而用戶對於流量消費的需求是持續增長的,要承載這樣一個巨大的流量,就需要新的技術,如果沒有新的技術,就沒法支撐這個業務,我們就會被會被淘汰。而面向消費者,通過部門比特技術更新,帶來的部門比特成本的下降,可以幫我們支撐更大消費級的客戶。

36氪:5G和物聯網是相互借力的關係,未來的大趨勢會是什麽?

汪恆江:我們說雲端一體,是5G和物聯網結合的必然趨勢。

5G的首要作用是連接,從人和人的連接,擴展到人和物的鏈接。而物聯網的技術,它的核心其實是在物聯網“物”的那一側,它會產生很多數據,天然要跟一個平台進行互動,這個平台就是雲端。5G對這項技術最大的一項使命就是,在物和雲端之間起到連接作用。比如一個倉柯瑞可能有幾千上萬個載滿信息的盒子,用4G技術就沒法處理,5G就能夠做到,把幾千萬個盒子的信息收集起來,傳導到雲端,雲端再迅速完成分析,下達指令。這樣一個多連接的技術,也是車聯網的原理。再比如說遠程的醫療手術,需要非常低的時延才能完成,5G就能從一個終端瞬間傳導、處理圖像,再分發到另一個終端,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所以在未來,在5G的連接下,雲和端應該是真正融為一體的。

36氪:你覺得未來在5G的幫助下,會有哪些有趣的場景?

汪恆江:就舉例說一個吧,和朋友們出去玩,會拍很多自拍,他們可能會把這些自拍發到各種各樣的平台上,就是說,各個社交軟體的伺服器裡,會存在大量的的照片,但其實不能清楚的知道它們會在哪裡。

但在未來,如果想要知道這個信息,雲側的智能就會自動在雲端檢索你的臉,比對識別出來之後,再進行一個總結,把結論提供給你,你就可以看到網上所有有你出鏡的照片了,這就是典型的雲側的智能技術跟端側的智能技術結合起來所能提供的服務,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36氪:你覺得像4G催生短視頻風口一樣,未來5G會催生什麽新的風口?

汪恆江:舉個高清攝影頭的例子。我們聽過張學友演唱會上逮逃犯的事,其實就是收集了人的面部特徵,上傳到一個數據柯瑞進行比對。而問題就是,攝影頭的分辨率很低,對準確度肯定有影響。但如果分辨率高了,因為傳輸帶寬的原因,攝影頭想上傳也傳不動,想識別又識別不了。

5G時代,結合AI ,攝影頭會產生很大的升級,比如能拍攝高清的視頻,傳到雲端,又能在極大的雲端數據裡進行比對分析,這就是一個大的風口。比如做攝影頭設備的公司,它就要結合AI 進行升級,拍的更清楚;拍完了之後要進行識別,那圖像識別這一行業,也會隨之興起;識別了之後,又要進行分析,那做數據分析的企業,也會迎來新的爆發式的增長。所以在5G的推動下,各行各業,整條產業鏈上,都會產生新的風口。

再比如說VR,會發現它出現很久了,但使用體驗一直都跟不上,因為它的視角有延遲,動的時候有眩暈感,而5G的應用就可以克服延遲的問題。一旦問題克服了,VR行業立刻就會迎來一大批設備廠商,設備完善後,又會產生很多提供應用服務的新公司,很多邊緣行業都會一點點萌芽,催生很多新的風口。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是36氪一檔關注科技、小趨勢的全新欄目。在這裡,我們會採訪擁有聰明大腦的少數派,深入解讀他們對未來的猜想。雖然少數派們的面孔不一,可能是書籍作者、創業者,也可能是科研領域的行業專家。但相同的是,不論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無人駕駛和5G,他們預測未來趨勢的靈感會在這裡閃光。

「PS: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與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的趨勢變化息息相關,並且正在尋求報導,歡迎聯繫我們(聯繫人:秘叢叢

[email protected]

,請附上公司相關資料)。

另外,如果你願意業餘時間做一些上述方向的編譯工作,成為36氪《少數派的未來猜想》欄目的一名志願者,也歡迎聯繫我們(聯繫人:秘叢叢[email protected],請附上簡歷),我們會為成功入選者不定時放送獨家福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