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你經歷過苦難,真的還會“感謝”貧窮嗎?

王心儀(2000-),河北省棗強縣人。出身於貧困家庭,在家中排名老大,有兩個弟弟。2018年畢業於河北棗強中學。

1

從“貧窮”所引發的討論

如果你真的體驗過貧窮,那你一定知道“感謝貧窮”這四個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貧窮,是《小偷家族》裡一家人如螻蟻般狼狽生活的凶手。

貧窮,是《我不是藥神》裡與死神不斷擦肩的卑微與無奈。

當有人站在光明處,說出“感謝貧窮”之時,必然會引得爭議萬分。而這,也是本期《見字如面》藉由一封信,想要為大家揭開的一個故事。

故事,圍繞著一個叫王心儀的女孩展開。

人間冷暖,悲喜交織,降生於溫飽之家或貧寒之家,並非自己能夠抉擇。而王心儀,就是一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平凡女孩。

家裡勞力匱乏,長輩疾病纏身,家庭負債累累,生活艱難異常。而這位堅韌的姑娘,似乎又是一位命定了不該在泥沼中沉淪的人。

高中三年,她隻穿一身衣服,隻吃剛好果腹的廉價飯菜,卻考出了707分的高考成績,順利進入北京大學。

這件事如果只是個簡單雞湯似的勵志故事,或許不會引起如此廣泛的熱議。網友爭論的焦點主要圍繞著“貧窮”的話題展開。

作為“寒門學子”的王心儀,為北大自主招生考試準備的自薦信本來名為《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一經放到網上,又被媒體冠以《感謝貧窮》的標題廣為流傳。

點讚的人說貧窮對人是一種磨礪,吐槽的人認為貧窮是魔鬼,不應該被讚頌。

點讚的人說沒有磨礪就不可能成才,吐槽的人說沒有魔鬼世界會更好。

“貧窮”一詞經過媒體標題性的放大以後,醒目而直接地穿進每一個人的心裡。

但無論如何,王心儀的出現,毫無疑問地引發了我們在公共語境裡對貧窮與磨難的討論,讓我們重新審視一個個體與其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與問題。

2

“貧窮”真的該被感謝嗎?

在這封信裡,王心儀回憶起那些因為貧窮而捉襟見肘的日子,她寫:

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而這也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自幼年開始,生活一系列的苦難真相就圍繞著王心儀展開,那些拮據的日子,那些滿身重負的日子,那些黑暗裡尋找微光的日子,都無法從她的記憶裡抹去。

別人孩子家淘汰的舊衣、一輛行駛在上學路上的破舊自行車、單調的饅頭白菜稀飯,皆是貧窮存在的證據。

而對於這些歷歷在目的艱難時刻,王心儀在信裡感歎道:

貧窮帶來的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隘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至此,不少人都為她“感謝貧窮”的堅強與灑脫而動容,從而陷入一種群體式的感動裡。

但,“貧窮”真的該被我們感謝嗎?

大部分人都對“坎坷”有一個共識,即坎坷是人生的財富。磨難往往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閱歷與歷練,當坎坷來臨,一旦邁過去,那我們似乎如同上了一級台階,遊戲關卡升了級。

從一個女孩私人化的角度,她當然有權利去感謝她生命歷程裡的所有,包括貧窮。但是如果當“貧窮”的概念被無限放大,變成一個普適性、符號性概念之時,那就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我們可以為自己發聲,但不代表,我們可以代替為其他人表達。畢竟在這個浩瀚世界,有人能夠從貧窮的縫隙裡開出花,也有人會就此淹沒在貧窮裡,無聲無息。

對蓄意放大的事物保持理性與客觀,不因煽情而陷入無止境的情緒漩渦裡,或許也是“感謝貧窮”這四個字所告誡我們的。

畢竟對於王心儀來說,如果沒有貧窮,也許她的姥姥就不會因病去世;如果沒有貧窮,也許她和家人就不會在生活動蕩裡擔驚受怕、小心翼翼;如果沒有貧窮,也許她就不會過早承受這些生活帶給她或淺或深的劃痕。

在王心儀的“感謝貧窮”之外,讓她最終走入北大的,是她在貧困生活裡所機甲狂潮而出的堅韌之力,是她對困境生活不服輸愈挫愈勇的態度。

沒有人會願意化身西西弗斯,周而複始推著石頭上山,永遠與困難為伍,無窮無盡,反反覆複。

當王心儀作為擺脫命運束縛,站上山頂的勝利者時,我們該感謝的不該是貧窮,而是該感謝這些倔強的勇敢者。

正如古羅馬名言所說:我們所讚美的不是貧窮,而是那些在貧困面前不低頭的人。

附:信件原文

感謝貧窮

王心儀寫給北京大學

2018年初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麽講起這個關於我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稚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據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而這也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身體不好,家中又有農活兒和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這讓母親無法外出工作。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糊口,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母親把它們洗洗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母親現在還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麽好看,乾淨、保暖就好。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裡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梁上,兩條腿翹起來。到鄉裡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周接送一次,但鄉裡學校的夥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的完美,而是因為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母親早早地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小弟弟的誕生,加上我和大弟弟都踏入棗強中學,讓家庭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些也讓我認識到肩頭上沉重的擔子。我是老大,必須撐起這個家的希望。於是,壓力成了動力,一年四季我一直穿著校服,每日的夥食是單調的白菜饅頭稀飯,雞蛋是成績提高後作為獎勵的加餐。但探索新知的樂趣卻遠遠超過了汗水的苦與鹹。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這種信念與責任激勵著我,一路向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