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甫也脫髮,看看古人如何機智地防脫髮?

脫髮,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都是一個大問題。調查顯示,現在80、90後是脫髮主力軍,60%的男性在25歲之前就出現脫髮現象,而在30歲前出現脫髮的比例達84%,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整整提前了20年。天天喊著脫單、脫俗、脫貧,結果提早實現了脫髮。

關於脫髮,說回古代,頭髮從來都不是小事情。看看元代男子的髮型圖,彷彿集齊了脫髮的所有形態。

髮型對男人來說非常重要,在一些朝代,髮型還代表著身份的高低,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梳同樣的髮型。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束髮。在古人看來,頭髮如生命。他們怎麼能忍受自己脫髮變禿呢?

陸遊也是一個脫髮詩人,有一首詩中寫道:「脫髮紛滿梳,衰顔不堪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脫落的頭髮纏滿了梳子,怎麼能看著鏡子中自己衰老的容顏呢?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擁有一頭的秀髮不但是美麗的象徵,同時也象徵著青春呢。

杜甫的《春望》中也說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情況更慘,用手撓頭,一撓掉一大把,但他還堅持戴發簪,真是驕傲的倔強。

看來「禿頂」的惆悵,不光現代人苦惱,古代人也是有同樣的哀嘆。但是他們沒有雙十一爆款「防脫洗髮精」,那麼這場「髮際線保衛戰」該如何打響?

招數一:戴假髮!

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有假髮?其實早在唐代,女人們就開始用繪木假髻了。繪木假髻,是木頭削成髮髻形狀、染黑描畫製作成的假髮。當時也有用馬鬃和真人頭髮製作的假髮,一般職稱髮髻或發團,用時直接插在頭上即可。

除此之外,宋朝人還發明了?髻。它是用金銀絲、竹子或頭髮編織成的假髮套,像帽子一樣扣在頭頂,所以非常好的遮蓋了頭頂脫髮、發量少的問題。

招數二:生髮藥方

慈禧太后「香發散」

配方:玫瑰花五錢、檀香六錢、甘草四錢、白芷三兩、辛荑五錢、零陵草一兩、粉丹皮四錢、蘇合香三錢、公丁香三錢、細辛三錢、粉丹皮四錢、川錦紋四錢、山奈三錢。

製作方法:將所有食材搗碎細研製成沫,使用蘇荷有拌勻晾乾之後,在研成細面,用時只需將藥粉灑於頭上,用篦子梳理,就能達到去汙香發,發落重生的作用。

當然,這些藥方的宣傳和今天的廣告應該是一致的。大概是無法真正達到「數日生一尺」的功效,「發落重生」也更像是人正常的新陳代謝,無法短時間內達到發落重生。

招數三:頭髮護理

和現代人一樣,古人是有護髮意識的。在古人的護髮理念中,睡覺的時候將頭髮散開十分重要。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冬至以後,入睡前一定要將高高束起的頭髮打開。其原因是幫助頭髮的發散,讓頭髮隨體內陽氣一同漸漸生長。

到了唐朝,人們對頭髮的護理已經十分講究了。先用由豬胰、皂莢配各種香料藥材製成的香皂洗髮;然後把雞蛋清作為護髮素塗抹髮絲;沖洗乾淨自然晾乾後,再把由花瓣與青油熬製而成的花露油塗抹在頭上,用木梳梳頭百下將花露油梳散開。醫學家孫思邈十分重視對頭髮的保養。在他的養生十三法中,特別記載了「發常梳」這一條。不過,他的梳發並非用梳子,而是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到頸部,早晚各做10次即可。

招數四:戴帽子

還有一種很簡單的方法——戴上帽子就可以了。

古代貴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種平頂式帽,到春秋戰國很流行,漢代的「平巾幘」就是從它發展而來。《晉書·輿服志》記載:「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漢元帝額有壯發,始引幘服之。王莽頂禿,又加其屋也。」「幘」本是古時一般人裹在額頭上的布,王莽這位老兄禿頂也嚴重,無發可束。要是光帶個「幘」又顯得比較奇怪。所以對「幘」進行了改良,在上面加了個「屋」,後來也有了「王莽禿,幘施屋」的說法。至此,「幘」就基本改良成了我們今天的帽子。

終極大招:笑著禿下去

白居易在《因沐感發,寄郎上人上二首》中寫道:「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白居易的詩當然是以通俗易懂著稱,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頭髮一年洗一次,脫髮脫得厲害,簡直到了半禿的地步……

又比如宋朝仁宗的時候,呂夷簡罷相,夏悚輾轉也罷官,侍君多年的杜衍得以任命。同朝的文官甚是替他高興,於是作詩一首,感慨他從年輕時開始輔佐皇帝,二十多年過去了,頭髮也禿了,牙也掉了,忠心卻不曾改變。杜衍脫髮脫得都能讓同事寫詩了,可見也是心大。

? 當然,現在也有不少人笑稱自己「聰明絕頂」,「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也不知這是對自己的安慰,還是真的樂觀,亦或是一種放任呢?

當然,古人的這五大招數,有的到現在仍有借鑒意義。同時,現在也有很多民間偏方啊、日化產品等等用於脫髮的治療,但是,小編在這裡溫馨提示,如果真的脫髮非常嚴重,還是要及時就醫,謹遵醫囑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