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在馬路上被人用針扎,會得艾滋病嗎?應該怎麽處理?

較真要點:

迄今為止,我國沒有任何一例艾滋病病人惡意報復針扎他人導致感染的傳言被證實。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普通的大頭針、縫衣針,也不會導致病毒傳播,不需要服用艾滋病阻斷藥。

查證者:林逸驍 | 艾滋病專科醫生 醫學博士

最近,有兩名廣州網友先後在網上發文稱自己在天河某商場被人用針頭扎傷,擔心感染艾滋病,都去醫院檢查並服用了艾滋病阻斷藥。此事引起廣泛關注,警方很快介入。據警方通報,經調查發現當事人劉某(女)並沒有發生針刺傷,和她擦肩而過的周某既沒有攜帶針具也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並不存在有人故意針扎路人傳播艾滋病的情況。另一位網友莊某則是完全為博眼球而編造謊言,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類似的“艾滋針”事件時有報導,那麽被人用針扎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有多大?被針扎後怎麽處理最合適?

一、被針扎真的會感染艾滋病嗎?

“艾滋針”是由來已久的都市傳說,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艾滋病暴發已來,各個國家地區都有類似的報導。我國早在20年前就有類似“艾滋針”事件的報導,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例艾滋病病人惡意報復針扎他人導致感染的傳言被證實。

針刺傷確實可能導致艾滋病的傳播,但這僅存在於醫療環境或者緝毒等特殊情形下,因為只有這些場景下的針具,可能接觸有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人們日常生活接觸被針刺傷,是沒有可能傳播艾滋病的。原因如下:

第一,日常生活接觸所發生的針刺傷絕大多數實際暴露情況不明。很多人都說自己被針扎了,但是連有沒有針,什麽樣的針都說不清楚,甚至完全可能就是個竹刺扎傷。但你會因為吃飯被竹筷毛刺扎傷去擔心有艾滋病麽?

比如這次的廣州艾滋針事件,當事人劉某說自己在商場被別人用針頭扎傷,當下隻覺得痛一下,到晚上才發現有針眼,隨之報警。但她提供的照片其實很難看到所謂的針眼。而且到底是什麽樣的針刺傷可以就痛一下卻沒有明顯出血的,還是發生在右手背,一點血痂都看不到?臨床上,這可能是一種典型的疑病焦慮。

第二,日常生活的的針刺傷,無法構成傳播艾滋的必要條件。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普通的大頭針、縫衣針等,都是實心針,上面就算殘留有血液,量也非常非常少,而且很快會乾涸,那一點殘留血漬是幾乎不可能導致病毒傳播的。HIV非常脆弱,乾燥環境下,包膜裂解,病毒完整性破壞,很難保持活性。醫療背景下職業暴露所說的針刺傷,指的是空心的注射針頭,裡頭是有殘留一定量的患者血液的(至少也是幾微升),發生職業暴露時血液多半也是新鮮的狀態,所以才會對醫務人員產生威脅。而且即使是明確的職業暴露——也就是確實被一個帶有艾滋病人血液的注射針頭扎傷的情況,其傳播風險也只有0.3%,而粘膜暴露的感染風險僅為0.09%,這都屬於小概率事件,但確實屬於有實質風險的情況,需要乾預。而日常生活發生所謂的針刺傷,暴露源以及暴露不明的情況,屬於無風險事件。與其沒來由的擔心艾滋病,不如擔心傷口細菌感染還更有道理一些。反過來說,如果艾滋病需要被擔心,那麽所有能經過血液傳播的疾病,比如B肝、C肝、梅毒、出血熱、登革熱這些,都需要擔心,都需要被乾預了。

第三,普通人群日常生活接觸不需要擔心艾滋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有實質風險的暴露源!

未治療的HIV感染者的⾎液、精液、陰道分泌液、直腸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見被⾎液汙染的體液才會帶有艾滋病病毒,才有傳染性。2020年中國預估存活HIV感染者在136萬(117萬-155萬),其中78.7%是已經被發現的,而其中92.9%以上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療,治療的人群中96.1%都能保證病毒被完全控制。也就是說,真正的散布在社會上的未治療HIV感染者不會超過40萬人。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個HIV感染者的實際傳染性和他的疾病狀態有很大關係,急性期和晚期的患者體內病毒載量高,傳染性強;處於無症狀期的感染者,體內病毒水準不高,傳染性也就不強。大部分的未治療HIV感染者都處於疾病的無症狀期階段,此時他們的血液病毒載量也不會很高,所以要達到一滴血就讓他人感染的地步是十分困難的。

人們擔心艾滋針,說到底還是擔心艾滋病人報復社會的問題。艾滋病人報復社會的情況也許真實存在,但迄今為止所有“艾滋針”傳言都沒有真的發現艾滋病人拿帶血針筒報復社會的情況。而且,單純從科學上來說,艾滋病人要去利用自身疾病狀態去威脅別人也是很困難的。如上文所說,只有急性期或者艾滋病晚期狀態的感染者傳染性強,血液、精液等體液具有比較大的威脅,但絕大部分的晚期患者都消耗得路都走不動,也沒幾個有力氣去報復社會。而急性期感染者多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所以一個HIV感染者要報復社會,只有頻繁的、多次和他人發生無保護性接觸或者給他人注射一定量的血液才有可能。這些條件都是偶爾一次針刺傷無法做到的。也就是心理上恐嚇一下他人罷了。

此次事件中的當事人劉某,因為擔心艾滋病感染風險,在沒有明確自己到底有沒有針扎的情況就去醫院開具了阻斷藥,這是非常沒有必要且不理智的行為。

二、被針扎後有必要服用艾滋病阻斷藥嗎?真的能有效預防嗎?

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發生了針刺傷,不明確暴露源的情況,是沒有艾滋病感染風險的,不需要服用艾滋病阻斷藥。

所謂艾滋病阻斷,正確的稱呼叫做艾滋病暴露後預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是一種用於有實質艾滋病暴露風險行為後,在72小時內,通過服用強有力的抗病毒藥物,達到阻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預防治療手段。

使用PEP的前提,是有實質的艾滋病感染風險,且在72小時內。所謂有實質感染險的情況為:暴露物為“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直腸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見被血液汙染的體液”,暴露部位為“陰道、直腸、眼睛、口腔或其他粘膜、不完整皮膚或針刺傷等”,暴露源確定為未治療的HIV感染者。

相應地,如果暴露物為“尿液、鼻涕、唾液、汗液以及眼淚”,或者暴露部位為完整的皮膚,暴露源無論有無HIV感染都屬於沒有風險的情況。

對於暴露物為“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直腸分泌液、乳汁或其他肉眼可見被血液汙染的體液”,暴露部位為“陰道、直腸、眼睛、口腔或其他粘膜、不完整皮膚或針刺傷等”,但暴露源不確定的時候,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確實有感染HIV風險,但行為發生已經超過72小時,也不建議使用PEP,因為提供不了更多幫助。

如果及時正確的使用,PEP可以降低80%以上的HIV感染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PEP所用的藥物是處方藥物,患者不能自行購買服用。雖然當前用於PEP的藥物已經十分安全,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對於沒有必要服用的情況,不建議為了求心安而服藥。

正因為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PEP前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測以及隨訪,以盡早發現藥物不良反應、調整方案或者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中斷預防用藥。總而言之,不建議隨意服用HIV的暴露後預防藥物。

三、有沒有感染艾滋病多久能查出來?

對於沒有實質HIV感染風險的人群,不建議頻繁進行HIV檢測。如果經過醫生判斷確實有HIV感染風險,但時間超過了PEP服藥限制,可在當下進行相應檢測以留下證據,明確目前沒有感染艾滋B肝C肝梅毒等傳染性疾病,然後4-6周後再次進行檢測,以明確此次暴露是否造成了感染。如果還在72小時的時間窗內,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暴露後預防藥物。根據國家疾控2020年10月發布的《艾滋病病毒暴露後預防技術指南(試用)》,應該在服藥2周進行藥物不良反應檢測,並在暴露後4周和3個月對服藥者進行HIV抗原/抗體檢測,以明確有無感染。

本文編輯:ryanding

關注【較真】,獲取更多靠譜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版權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家族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