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踐行“開放辦奧”理念 多措並舉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自2021年10月5日起至12月底,“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陸續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展開;2021年12月30日上午,首批代表團境外物資抵達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本周末,12個班機、200多名涉奧人員將通過首都機場進入北京……

賽事場館紛紛亮相,測試比賽接踵而來,冬奧氛圍日益濃厚。在“開放辦奧”的辦賽理念引導下,一屆集眾家之長的奧運盛會即將拉開帷幕。

以冬奧為媒 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冬季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堅持開放辦奧,要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推動東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如何講好冬奧故事,更好地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1月11日,在北京冬奧會倒計時24天,北京冬奧組委舉行首場線上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冬奧會總體籌辦進展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新聞發布會是北京冬奧組委為了兼顧疫情防控和媒體參與,首次採用了線上方式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不必親赴現場,只需連接互聯網,記者就可以實時與新聞發言人及有關方面提問互動,這正是北京冬奧組委踐行“開放辦奧”理念的具體舉措,向中外記者展現了北京冬奧會的開放姿態。

開放辦奧,更要加強中外體育交流,進一步堅持體育人才“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2018年平昌冬奧會結束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提出“全面參賽、全面突破、全面帶動”的目標。其中,全面參賽意指北京冬奧會109個小項全面建隊、全項參賽。109個小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此前在中國沒有開展,屬於“一張白紙”。

從“一張白紙”到順利參賽,離不開擴大開放,向冬季冰雪項目先進的國家學習取經。

在籌辦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六年多時間裡,我國與國際奧委會、國際體育單項組織、部分國家的冬奧委會,以及冰雪運動相關的國際專家團隊進行緊密合作,在場館建造、製冰造雪、賽事組織、訓練參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借鑒經驗勇創新 冬奧場館有“新意”

2020年11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冰面,在首都體育館誕生。完成改造後的首都體育館依托一流的冰面,借助聲、光、電技術努力打造“最美的冰”。據悉,“最美的冰”不但可以在冬奧會賽時營造夢幻的競賽體驗,也為賽後吸引群眾性冰雪運動體驗提供絕佳的運動氛圍。

籌辦北京冬奧會,建設好各類場館是關鍵一環。

開放辦奧,場館規劃、設計、施工要注意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同時要加強我們自身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一些場館要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

如今,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靜待冬奧“高光時刻”。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雪道傾瀉而下,最大落差近900米;全長1.9公里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不僅是中國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是全球第一條有360°回旋彎道的賽道;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形似一把玉如意,向世界展示中國古典之美;國家速滑館取名“冰絲帶”,將古代承載中西方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與冰雪運動完美結合起來,蘊含著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形象……

據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介紹,北京冬奧會使用了6個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奧運場館,充分借鑒了其賽後利用的經驗,為此次冬奧會新建的全部場館制定了賽後利用計劃,且在規劃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賽後利用問題,統籌規劃、同步設計,有效降低成本。

“朋友圈”再擴容 冬奧會成對外開放助推器

賽事成績、賽事轉播、信息發布、運動員抵離、醫療、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統全部上雲……據北京冬奧組委會技術部部長喻紅介紹,北京冬奧會核心信息系統已經實現100%運行在雲上,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做好了準備。

這是奧運史上首次由雲計算承載著奧運的組織和運營,這也意味著,北京冬奧會將成首屆“雲上奧運”。對於廣大觀眾而言,在雲的基礎上,視覺智能、算法、AR等技術在賽場的應用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獲得更好的觀賽體驗,這無疑成為北京冬奧面向現代化的生動縮影。

與此同時,在“開放辦奧”理念引領下,京津冀在交通、產業、生態等多領域深入合作,共享冬奧機遇,冬奧會正成為對外開放的助推器。

2021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迎來開通兩周年。如今,從北京北站出發,一路向北抵達張家口,坐著高鐵去滑雪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在張家口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內,法國MND纜車、蘇法格造雪機、瑞士BMF纜車、意大利天冰造雪機等一批冰雪裝備知名企業先後落地投產。

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過程中,張家口市加強與冰雪運動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對接聯繫,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培育壯大冰雪產業,踐行“開放辦奧”理念。

相關閱讀:

綠色辦奧,讓北京冬奧會“冰雪之約”變得“綠意盎然”

發展成果惠及於民 “共享辦奧”讓冰天雪地變金山銀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