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上海雲路演 中國往事喚回憶

導演賈樟柯拍攝《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1905電影網訊 9月17日,《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的全國“雲路演”來到了上海。賈樟柯導演在映後與上海觀眾進行了連線互動,分享了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台前幕後的故事。當天,《收獲》主編程永新、作家滕肖瀾、詩人楊繡麗、作家周嘉寧也到場觀影,並紛紛表示這是一部不一樣的電影,通過傾聽作家的敘述,能強烈地感受到父輩們的生活經歷。


上海雲路演觀影現場


傾聽中國往事 尋找時代共性


《收獲》主編程永新在映後分享了他的觀影感受,認為影片結構跟一般的電影有很大的區別,有一種力量在裡面,並稱看後他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一直在思考這種力量是如何產生的。作家滕肖瀾也表示雖然沒有接觸過這些作家的處境,但通過他們娓娓道來自己的經歷,依然能夠感覺到一種濃濃的氛圍。


詩人楊繡麗特別指出影片采取通過詩歌或者作品中的語言進行朗誦銜接這一有新意的結構,加上音樂的配合設計非常好,並講到片名“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從一個光線折射的物理現象到描述一種精神上進取的理想,影片帶給了她生活的信心和美好的感受。


《收獲》主編程永新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采取了18個章節的敘述,從開篇圍繞作家馬烽展開講述的“吃飯”“戀愛”,到作家梁鴻講述自己家庭中的“母親”“父親”“姐姐”以及“兒子”等篇章,通過18個關鍵詞的接力敘述形成一個講述“中國心事”、“中國往事”的整體結構。


詩人楊繡麗


賈樟柯表示這18個關鍵詞其實是每一個人或整個社會都在不斷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有的問題是某一代人的問題,有的問題有是好幾代人的問題。”並透露影片中“吃飯”這一關鍵詞在馬烽、賈平凹、梁鴻的敘事中都有著吃不飽飯的記憶,這其實就是伴隨了每一代一直需要去解決的一個問題,一代一代的人其實都在解決這18個章節中的問題。


喚醒共同記憶 汲取前行力量


映後對於觀眾提問影片中篇幅較少的涉及了作家的作品,賈樟柯表示這不是純粹的文學的紀錄片,它的人物雖然是作家,但在最初拍攝的時候他與作家們達成了兩個“不”的共識——這不是一部關於作家文學成就的作品,這也不是一個對生活發表評論的電影。


上海雲路演觀眾提問


“作家擁有的經驗跟個人經歷才導致了他們的表達欲望,造就了他們的作品,同時作家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很容易對生活做出評價,相反我希望通過他們的敘事、個體經驗的講述來看這70多年中國人經歷了哪些往事、心事,哪些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困擾每個人的問題”,賈樟柯闡述道。


作家滕肖瀾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不僅僅是在講述四位作家各自家庭中的私密故事,更是通過四代人的經歷向觀眾傳達了一種韌勁——在經歷很多事情、問題後還在一直往前走。正如賈樟柯所說:“‘海水變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它包含了一種開放性,包含了對個體的尊重、接近和美麗。”


所以對於觀眾提問“海水有沒有變藍”這個問題,導演給出了“懷抱這個方向向它進發”這樣的答案,再次讓人感受到了《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帶來的精神力量,在觀眾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