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我們比以往更容易感到無聊?

這或許不是一個無聊的時代,但確實是一個容易讓人覺得無聊的時代。

無聊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的奢侈品,直到 18世紀末,啟蒙運動讓位給工業革命,無聊才真正存在。畢竟當我們的祖先不得不花費生命中的絕大多數時間來尋找食物和住所時,無聊並不是一種選擇。

時至今日,無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體驗,美國一份針對 3867 位成年人 110 萬份情緒報告的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美國成年人在 10 天之內至少會有一次「無聊的感受」。造成「無聊感」的原因有很多,伊利諾斯大學的 Shahram Heshmat 教授把造成無聊感的原因歸結為幾個元素。如果把這些元素一一對應到日常生活的話,大概就能解釋為什麽如今我們能接觸到的世界越來越豐富多元,但我們卻更容易覺得無聊。

1.任何可預測和重複的體驗都會讓人覺得無聊

無聊類似精神疲勞,「重複」會讓我們對正在做的事降低對細節的興趣。「大人」之所以比孩子更缺乏好奇心,在於當 ta 通過經歷獲得知識後,就開始依賴已經知道的知識,即便遇到的和已知的有細微差別,也不再深究,留下一句「這事也不過如此」。

而互聯網極大擴充了每個人能接觸到的信息,旅行要去看的風景別人在朋友圈已經曬過了。於是,即便你真切地在分享旅途裡遇到的快樂,在他人看來也只是「無聊的曬風景照」。當你看足夠多的攻略和遊記,你會發現即將開始的 7 天假期裡,會遇到的所有狀況看到的所有風景都已經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裡體驗過了。此外,互相模仿下計程車紳化趨勢也讓原本能讓人會心一哇的東西越來越雷同。無聊開始滋生。

2.太難的任務導致焦慮,太簡單的會造就無聊

「心流」是完全沉浸在某項任務的一種狀態。這項任務有挑戰性,但又和一個人的能力相匹配,就會容易讓人進入心流狀態。太難的任務導致焦慮,太簡單的會造就無聊。而恰恰這兩種感受如今都比以往來得更強烈。

當我們作為消費者,商家挖空心思把我們奉為上帝,為你讀書為你送飯為你把每個長句改成不超過 8 個字的小短語。所有不合你心意的 app、好友、大V、品牌你都可以拉黑刪除。一旦離開互聯網,又要實實在在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上沒人再慣著你的壓力。為了暫時躲開實際問題,又繼續投向手機的懷抱,即便啥都不乾,也要在螢幕上左翻右翻、從一個軟體跳到另一個軟體,關閉螢幕,再點亮螢幕,關閉螢幕,又點亮螢幕。

3.注意力流失

無聊的感受和注意力有關。當你不能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時,你很難對它感興趣。有注意力缺陷的人,通常會更容易覺得無聊。即便如今的各種網絡產品都在想盡辦法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你在它們身上消耗更多的時間,但當代人能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卻在不斷下降。英國金融機構 Skipton Building Society 在調查中發現,人們的注意力平均 14 分鐘就會轉移一次。

“你做 PPT 想找微信群裡的同事要鏈接,結果不由自主點開朋友圈,刷完一圈看到關注的公眾號更新了,看到最後發現是個海外電商廣告,看上一件打折的襯衫,學習了一下直郵征稅政策、包郵門檻,最後還是啥也沒買,完全忘了最開始是為啥要點開手機的。”

不只是個人層面,丹麥技術大學(DTU)的一項研究綜合調查了 Reddit、Google Trends、Google Books 和電影銷量以及學術研究等方面的數據,以推特的前 50 大熱點為例,它們的平均熱度峰值在逐年衰減,每個熱點的維持時間從 2013 年能被熱議 17.5 個小時降低到了 2016 年的 11.9 個小時。唯一沒有體現這個趨勢的是維基百科和科學類的書籍,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它們主要致力於傳播知識而不是娛樂。也就是說,微博上的一個熱點,平均來說,半天不到人們就已經開始失去興趣了。

研究者認為,人們更快地意識到發生的事情,也會讓他們更快地失去興趣。那些爭奪你注意力的網絡內容,不會給你醞釀情緒的前奏,上來就是戳你痛點笑點淚點焦慮點的高潮,我們對“新奇”的渴望使我們更快地在熱點之間迅速切換,刺激的閾值不斷增加,進而導致大家的注意力消耗殆盡。

4.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就會直面無聊本身

缺乏自我意識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想做什麽,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不知道什麽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意味著我們缺乏一種讓自己與世界產生交集的媒介,就會導致更深層次的存在主義無聊。

5.如果沒有內在的娛樂技巧,無聊就一定會如影相隨

即便商家有一萬種方法來為你找樂子,你在玩完一盤又一盤手機遊戲,看完一個又一個段子和短視頻後,仍然會覺得沒勁,完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Shahram Heshmat 認為,“不能用內部資源建設性地處理無聊的人,會很依賴外部刺激,而你最終都會發現,外圍世界總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刺激和新奇。”

在以往,總喜歡一個人呆著,可能會給人「這個人比較有內涵」、「比較孤獨」的感覺,如今,人們很難再有真正所謂「獨處」的時候。一有心事,發到社交網絡,一悲傷,看集鬼畜番,一開心,立刻曬圖分享。旅遊不發朋友圈等於沒去,處對象不秀恩愛等於沒談戀愛,讀完一本書不打個卡謅幾句感想等於沒讀。日益依賴技術和外部的反饋,讓我們在「發條朋友圈,每隔 5 分鐘就刷新看看有沒有人點讚」中,無聊到枯萎。

6.被困住的感覺,構成了部分無聊

當人們感到被困住,自己的意志不能被執行時,無聊就會產生。青春期是無聊的高峰期,主要是因為青少年開始有了自我意志,但對他們想做的事卻沒有太多控制權。這屆年輕人也有類似的困境。各方面都有處於一種過渡期,以往的價值觀逐漸被消解,新的堅固規則尚未被建立。既希望獨立的自由,又放不下以往對戀愛和婚姻定義裡「幸福感」的憧憬;既追求個人意志和自由精神,又擺脫不了血緣紐帶下的傳統觀念;既想要保留自我,又對別人的精彩羨慕不已,最終活得既不像自己,又不像別人。

(END)

- 動圖來自: Giphy nikolaradulovik

calumheathjuliaveldmanc-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