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操在讀周文王、樂毅、蒙恬三人時,為何讀一次,流一次淚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寫道:“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曹操這裡說讀兩個人,其實是三個人。一是孔子在《論語》裡講的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意思是周文王已經擁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是他仍然能夠以臣子的禮節尊奉殷王。二是說樂毅。樂毅在燕國受迫害,逃到趙國後,趙王讓他帶兵打燕國,可是他不願意,說自己曾經是燕王的臣子,不能做這樣的事情。三是蒙恬。蒙恬在自殺前說,他手握重兵三十萬,帶著這些兵力,足以推翻秦朝。但是,他們父子三人,三代忠烈,絕對不會做反叛朝廷的事情,於是毅然拔劍自殺。

那麽,曹操為什麽會在讀到這三個人的事跡的時候,會“愴然流涕”呢?他想表達什麽呢?

曹操寫這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又稱作《述志令》)的時候,當時他打敗了袁術,又打敗了袁紹,再平定了劉表。本來勢頭很好,大有一舉平定天下之勢。但曹操在南下平定南方的時候,遇到了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戰中戰敗了。

曹操在被打敗以後,遭遇到了三重危機:

一是戰敗危機。損兵折將不說,尤其是丟了荊州那一大塊地盤,使得曹操在南方沒有了立足點。再要通過荊州往南方進攻,就沒有了依憑。所以,曹操只能把目標轉向漢中。但就算能把漢中拿下來,最多只能打進四川,不能打江南。所以,曹操當時的戰略方向,真正出現了危機。

二是名譽危機。在赤壁大戰中,曹操不僅僅戰爭失敗,同時也是名譽受損。曹魏集團內部可能不會怎麽說,但是,劉備和孫權卻大做文章,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說曹操“欲廢漢自立”。總之一句話,就是說曹操要篡奪皇位,他們因此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倒曹的輿論大戰。

三是信任危機。由於曹操在赤壁大戰中失敗,曹操在曹魏內部,也遭到了信任危機。大家不怎麽相信他了,同時,集團內的敵對勢力,也拿這件事大做文章。包括漢獻帝以及他的后宮,也都在試圖掌握政權。

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曹操寫了這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在這篇文章裡,曹操提出把自己受封的三萬戶,讓出陽夏、柘、苦三縣的二萬戶,交回給朝廷。但同時他也非常強硬地指出,他不會讓出丞相之位。原先不接受給他的兒子曹丕等人封侯,現在要接受。他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兩層考慮。

一是因為國家不能沒有他,他不能不當宰相。為什麽呢?“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為了早日平定天下,他必須做這件事。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證明。他說,當年袁術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就等著登基當皇帝了。可是,他一直不敢,因為袁術自己就說:“曹公尚在,未可也。”所以,他曹操必須挺立起來,絕不能倒下。

二是出於子孫安全的需要。如果讓他的兒子們不接受封侯,那麽他的子孫們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畢竟他曾經為了統一天下,殺掉過不少人。這些人都會找他的子孫尋仇,他不能不考慮這一點。

但是曹操又表示,就算自己不辭去宰相的職位,就算自己接受兒子們被封侯,就算那些敵人罵自己是“漢賊”,是為了“欲廢漢自立”,但是自己依然不改忠義之心。會一直對漢朝忠心耿耿,絕對不會篡奪漢朝的江山。

也正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忠義之心,曹操才特別選擇周文王、樂毅、蒙恬三個人來印證自己的想法。

曹操選擇的這三個人是非常有意思的。周文王作為諸侯的時候,他會尊奉天子。就算後來周武王奪了商朝的天下,周武王也會尊奉商朝的天子。周武王把宋國封給商朝的後代,就是證明。(當然了,曹操在這裡,也是有一種他的兒子可能奪權的暗示的)。

舉蒙恬做例子,是因為蒙田手握30萬大兵,這種情況和曹操是差不多的。曹操也擁有大軍,既然蒙恬不會造反,他曹操也不會造反。

舉樂毅為例子,則是說明,他曹操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傷害漢天子。

由此可見,曹操這段文字不但有理有據,感人至深,而且確實是大有深意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讓縣自明本志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