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洲第五、灣區一哥!深圳到底比香港廣州強還是弱?

摘要:工業!科技!創新!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深圳2018年GDP總量首超香港,成為這兩天的焦點新聞。對於深圳來說,可喜可賀。

但這實際並不算新聞。杠杆遊戲之前就注意到,且印象深刻,1個多月前,深圳市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就表示, 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兆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此前,亞洲前五的城市分別是東京、上海、北京、首爾、香港。

“前五”,專門拿出來說,意味著肯定是擠下了香港。

深圳是如何超過香港,成為亞洲經濟第五的城市?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香港還有望反超深圳嗎?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杠杆遊戲推出2018城市經濟盤點第五篇。

1、工業!工業!工業!深圳永遠的基石

2019年春節之前,深圳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

讓杠杆遊戲印象最深的,不是2018年深圳GDP總量(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初步核定為24221.98億元,同比增長7.6%。

而是,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

特別是二產中,規上工業增加值達9109.54億元,增長高達9.5%。

同期,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6234.07億元,同比增長5.4%,低於該市GDP6.2%的增速,也低於三產增速的6.6%。但較2017年二產4.7%的增速,實際有提高。

2018年第二產業中,廣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

具體來說,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4.0%,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6.1%;電子產品製造業增長2.8%;石油化工製造業下降0.2%。

和重慶一樣,可以說,正是工業拖了經濟的後腿。

2018年,廣州GDP22859.35億元,總量上說,和深圳的差距不大。

這兩年有些文章和觀點說,廣州和深圳的GDP距離實際就是幾個工業大項目。但杠杆遊戲要說,如果認真去看過數據就會知道,搞幾個大項目,很難真正縮小和深圳在工業厚度、體量上的差距。

深圳9000億級別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廣州6000億級別的規上工業增加值要高出不少。且增速也比廣州要高。

那麽,要靠工業縮小兩市的差距,並不容易。

是的,和上海、蘇州一樣,深圳3萬多億的規上工業產值,堪稱世界頂級工業巨無霸。要說,佛山、重慶、廣州等在工業體量上,已經比大部分城市出眾,但是和深圳、上海一比。必須自歎不如,必須繼續奮進。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2018年深圳是全國唯一一個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而且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年位居我國城市首位。

正是工業的超級體量,深圳一二三產的比值為0.1:41.1:58.8,二產依舊維持高位。而同期廣州二產佔比27.27%、三產佔比高達71.75%。

另外,2018年,廣州三產佔比又有略微上升,二產佔比繼續小幅回落。於此而言,廣州和深圳的GDP差距,靠幾個工業大項目,可能遠遠彌補不了。

作為發達城市,深圳早已實現了工業化。但在後工業化時代,深圳對工業重視,體量依舊驚人。

工業是深圳永遠的基石。這是便是杠杆遊戲常說的,除了北京,我國沒有一個大城市有資格放棄工業。

同樣,在《上海是重慶以及強省會的榜樣》(1月31日)一文中,我也分析了,雖然二產佔比不算高,但上海的規上工業產值,依舊是中國老大。

且上海工業投資增速不錯,非常重視程度引進、培育優質工業項目,如特斯拉。我國最頂級的城市,除了北京,都是超級工業城市。北京工業其實也不弱。

2、科技!創新!深圳能新晉亞洲第五,坐上灣區一哥的靈魂

如果說工業是深圳永遠的基石,是每個大城市都必不可少的,科技和創新則是拔高城市能級的靈魂。

深圳能坐上亞洲城市經濟體量第五、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哥,正是基於此。

2018年,深圳9109.54億元的規上工業產值中,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564.83億元和6131.2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3.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72.1%和67.3%。

這個比值之高、結構之優,不得不讓人佩服。

具體來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0%,汽車製造業增長12.4%,醫藥製造業增長25.0%。

和我國城市經濟體量第四、第五的廣州、重慶比,兩位老牌城市工業太需要努力、太需要提檔升級了。詳見杠杆遊戲不久前所寫《2兆新貴!重慶的煩惱》、《廣州的危機和轉機!》。

正是因為這些年來,深圳持續“騰籠換鳥”,工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力,深圳才得以收獲上述優異的成績。

工業方面的科技和創新外,深圳規模以上服務業也較快增長,其中也閃現著科技創新。這方面深圳耀眼的明星企業杠杆遊戲就不舉例,大家都知道,如數家珍。

說宏觀數據。2018年1-11月,深圳規上服務業(不含金融、房地產開發、批零住餐等行業)實現營業收入9910.9億元,增長14.0%,其中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5207.3億元,增長17.4%。

最引人矚目的要屬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0%;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2.3%。

很早之前,不少研究者就對比過,深港兩地在研發強度、工業企業研發支出佔比、研發人員密度、獲得創投的資金量等一系列指標,深圳幾乎完勝香港。

多年的努力和投入,深圳成長為世界級的科技和創新中心。

這方面,排在深圳位置後面的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每個城市有自己的性格、路數、結構,有自己的稟賦。但杠杆遊戲認為,科技和創新,對誰都是需要的。

廣州、天津、重慶近期工業方面的困境,不都是吃了這個原因的虧嗎?好在,他們體量大、門類全,早遇到這個問題,也都在努力開拓進取。

而後面更多的城市,實際上到了一定階段,也都無法回避。

3、攔路虎:房價地價僵局、後工業化選擇

深圳成績斐然,但是確實也有屬於自己的困境。房價、地價高,市域面積相對小,難破的僵局。這是否會影響深圳進一步發展?

香港和新加坡恰好對於深圳來說,是兩個有趣的案例。

2018年香港實現GDP28453.1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4000.98億元。而深圳GDP為24221.98億元。深圳GDP總量首次超越了香港。

不但總量超,深圳7.6%的同比經濟增速,也較多領先香港的3%。

事實上,以香港目前的經濟結構,基本不太可能再恢復中高速增長。香港基本沒有了工業,而工業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是要高於三產的。

也正是因此,除非有極端情況,香港經濟增速不可能太高。大灣區規劃就此專門提出了香港的再工業化問題,這其實很困難。

中證報最近報導就提到,2015年8月,中金公司發表過一篇深度研報《三城記》,詳細比較了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經濟的變遷。

中金公司指出,香港經濟經歷過兩次轉型:從1961到1981這二十年裡,香港從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轉變為工業城市,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9%。1970年,香港製造業佔GDP的比例達到30.9%,是歷史上最高的一年。

1980年代後期開始,香港從工業城市向國際金融中心轉型,但服務業產值的增加不敵製造業的衰退,1990年以來GDP年均複合增速降至4%。

香港不僅沒有建立起高科技產業,工業急速空心化,過度依賴金融業和地產業、其他服務業等,香港經濟活力很難再回到過去。

中金公司特別指出,房地產市場的興衰與香港經濟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房地產掌控了香港經濟的命脈。

谘詢機構Demographia發布的《2017年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八年穩坐第一,屬於“極度負擔不起”之列,且過去兩年情況進一步惡化。

這是香港的教訓。

和香港一起騰飛的新加坡,則在港口、貿易、金融、通信做大的同時,依舊保留了科技甚至是製造。

新加坡不僅在金融領域試圖挑戰香港的地位,近20年來絕大部分時候,經濟增速也超過香港。

香港方面當然知道問題,力求創新、發展高增值和多元化的產業,為香港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深圳當以香港、新加坡為鑒。

客觀來說,杠杆遊戲認為,香港還是有很多優勢,比如良好的學術和高教資源,可以為深圳提供理論支撐,大疆科技不就是這樣出來的。

此外,和廣州深厚的歷史底蘊、教育、文化、醫療、交通綜合樞紐實力等比較,深圳還有差距;和香港比,其金融、教育、醫療、航空樞紐,以及無障礙的信息和自由貿易體系,也是深圳需要追趕的。

繼續重視科技和創新,同時補短板,是未來深圳要做的。

本文數據全部源自統計部門

Ps:灣區的朋友,喜歡本文,請點讚、留言、轉發。下周的“2018城市經濟盤點”希望杠杆遊戲寫哪個城市,請留言告訴我。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杆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