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跳繩補習班火爆,背後是“老母親”們的焦慮

本刊記者/李想俁

北京西城區車公莊一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的教室裡,伴著動感音樂,十來個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著跑步、跪姿平板支撐等耐力或靜態力量練習和拉伸運動。上課的多是剛開學不足兩個月的一年級小學生,家長送他們來這裡的目的,是為了校內體育考試必須過關的一個科目:跳繩。

在這些孩子裡,有一個還在上幼兒園大班。媽媽穆女士說,自己孩子剛剛5歲,平時協調性不是很好。“現在從幼兒園中班就要求練跳繩,只不過沒有達標的硬性要求。但如果幼兒園完全不會跳,剛上一年級一兩個月有了硬性要求,那就‘哐嘰’一下像大山壓在身上一樣。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本來就面臨著學習上的轉變,如果再達不到體育上的要求,那不是天都塌下來了?”說到這,她的焦慮溢於言表。

穆女士帶孩子到這裡的交通並不方便,但聽說該機構教學質量不錯,專程慕名而來。她表示,這家機構的檔期十分火爆,很難約到合適的時間。自己的孩子當天是第一次來上課,而這個檔期還是其他孩子請假不來,才有名額讓出來的。該機構的工作人員也透露,車公莊門市有5個跳繩教練,由於家長們的報班需求強烈,所以每天都有排課。

最近,跳繩培訓班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十分火爆。穆女士報名的這家機構是全國連鎖,在北上廣等地有十餘家分店,價格尚屬親民。穆女士坦言,家長為了孩子投錢都是不計成本的,“每50分鐘200元的大班課已經算便宜的了,同類機構每節課都要兩三百元。”位於北京海澱區萬柳附近的跳繩班采取上門授課,每節課1小時,每期5節課,一對一價格高達2000元,一對二每人1200元,一對三每人900元。

跳繩,作為發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運動,最早可追溯至漢唐時期,古稱“跳索”“繩飛”,清末以後改稱“跳繩”。就是這樣一種古老的運動,如今卻成為無數“老母親”們的心頭大患,只要是有關跳繩的話題出現在育兒群,就會引來無數家長的吐槽與哀嚎……這不禁讓人高呼:這究竟是為什麽?

越來越重要的跳繩

一切都與應試有關。

作為一個民間的傳統體育項目,跳繩在很早就進入了中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從20世紀50年代的“勞衛製”,到1970年代的國家青少年鍛煉標準、1980年代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再到2000年之前的教學大綱和2000年之後的新課標,都能找到跳繩的身影。

記者梳理相關文件發現,近20年來,對跳繩的要求發生了明顯變化。在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從2002年開始實施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中,並沒有跳繩的一席之地。而到了2007年4月第二版標準中,跳繩則以大中小學體育選測項目首次出現。在同一項的選測項目中,還包括人們熟悉的50米跑、立定跳遠和足籃排三大球。當時,與這些項目相比,跳繩的“出鏡率”還明顯偏低。但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實施後,跳繩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昔日冷門的選測項目,一躍成為小學階段的必測項目。

2014版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1分鐘跳繩”是小學1到6年級的測試內容,一到四年級,跳繩成績佔體育總成績的20%;五、六年級由於50米×8往返跑的加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佔10%的權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年總分由100分的標準分和20分的附加分共同構成,滿分為120分。而在小學階段,能獲得20分附加分的高優指標正是1分鐘跳繩。

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例,男女生1分鐘跳繩的滿分標準分別為109個和117個。在滿分的基礎上,每多跳2個可獲得附加分1分,附加分最多可以加到20分。即如果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能在1分鐘內完成超過滿分次數40次的跳繩總數,還可以拿到額外的20分。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正高級教師馬凌還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04年,教育部發文要求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跳繩則被列入小學第一批運動項目中。三年後,中央文件中也明確提出中小學生要至少掌握兩項運動技能。上述實驗在2011年全面鋪開,教育部同時專門頒布了“體育、藝術2+1項目”的實施標準。這一項目在各地部分中小學校中被稱為“一校一品牌,一生雙愛好”。

看似普通的跳繩,為何能在眾多運動中脫穎而出,受到教育與體育主管部門的青睞?“跳繩能很好地練習協調性,也能為日後羽毛球所需的協調性、身段靈活性,游泳所需的全身配合打下基礎。大運動練得好,精細動作才能好,這都是有關係的。”顯然對孩子教育沒少做功課的穆女士,為這個問題提供了部分答案。

馬凌也表示,跳繩的鍛煉價值較大,可以提高運動者全身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彈跳力,並可以通過自主掌握時間長短,來選擇有氧和無氧運動。同時跳繩有單搖、雙搖、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等多種花樣和形式,在鍛煉的同時,還能提高增進同學友誼與集體凝聚力。

“最重要的跳繩是簡單易行,受場地器材製約條件比較少,可以說是‘一繩在手,健身都有。’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區,學校場地器材容易受限,跳繩則可以很好地替代耐久跑等項目,實現運動效果,”馬凌說。

一塊平地、一根跳繩便能開展多類素質練習,這讓中小學老師對這項運動青眼有加。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來廣營校區小學部一名體育教師也表示,北京市區的小學操場大部分都比較小,缺乏讓學生通過跑步鍛煉心肺功能和耐力的條件。因此,不受場地限制的跳繩便能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提高學生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跳繩對於小學階段兒童的鍛煉效果也得到了科研人員的確認。首都體育學院一項針對9~10歲小學生體質健康與人與認知功能影響的實驗表明,跳繩在身體機能方面,增強了小學生的心肺功能,在身體素質方面提高了柔韌、協調、耐力、平衡等身體素質。同時12周的花樣跳繩運動對小學生複雜的認知處理速度、空間位置記憶廣度值、學習新聯繫能力、短時記憶力和注意力都產生非常顯著的效果。

北京體育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對比常規體育課,經過為期12周的跳繩練習乾預的學生在靈敏素質的指標十字象限跳、反覆橫跨、T實驗、六邊形跳以及4×10米折返跑成績顯著提升,靈敏素質與耐力素質明顯提升。同時在提升課堂整體運動負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對學生的鍛煉刺激更強烈,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心肺功能水準的提升。

雖然跳繩能夠提高練習者的協調性,但也有小學體育老師表示,相比其他田徑項目,跳繩也對人的身體協調性有更高要求。跳繩既要雙腿同時起跳落地,又要與上肢手臂搖繩高效配合。只有掌握恰當的起跳節奏和頻度,才能提高跳繩的效率。部分身體協調性較差的學生,尤其是發育較晚的低年級男生學起來會慢一些。記者在實地探訪跳繩培訓機構時也發現,上課的大部分也都是男生。

升學利器

跳繩之所以被家長和培訓機構趨之若鶩,不單單是因為部分孩子上手慢以及這一項目在中小學體育考察中的地位提升,更是由於體育成績與各項評獎評優、升學之間的“硬掛鉤”日漸增多。“考試指揮棒”和“加分誘惑”,讓跳繩成為了中小學體育項目中的“香餑餑”。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就規定,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認定90分及以上為優秀,80~89.9分為良好。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成績達到優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前述小學體育教師也告訴記者,小學在評選三好學生、好兒童等榮譽稱號時,也會將體育成績作為硬性條件之一。

事實上,北京市各種評先評優對於學生體育成績的要求相較於國家標準更加嚴格,這一點在北京市相關政策文件中得到印證。根據《北京市中小學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和先進班集體評選辦法》,體育課成績優良並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等級,即90分以上,方可參評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而優秀學生幹部則更是需要滿足市級三好學生條件的基礎上,優中選優。而在很多奧數競賽被取消的情況下,三好學生就成了如今北京一些優質初中挑選生源的重要指標。

上海、天津、青島等地區對於跳繩的重視也並不亞於北京。2019年4月,上海市教委發布的《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實施方案》規定,從 2019年6月1日起,4分鐘跳繩、乒乓球、網球、武術等成為下一屆初三畢業生的可選項目,而跳繩在其中分量最重,與跑步、游泳並列為第一類項目,在中考體育30分中佔6分。天津同樣將跳繩納入了中考體育選考科目。在家長眼中,相對於其他的選考項目,跳繩通過衝刺練習更容易獲得滿分。青島則更是早在1993年就把體育納入中考,分值為30分。到了2012年和2020年,這一分值先後被提高到45分、60分。

從政策變化趨勢來看,跳繩的熱度或許還遠不止於此。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曾對此表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準。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

這一消息無疑會使中小學生的體育競爭更加激勵,給體育培訓機構帶來更多的市場需求,也使得更多家長和孩子被裹挾進這場體育應試的“內卷競賽”。

中國跳繩,世界第一

中國學生的跳繩開展情況其實分成兩個極端:一面是國內眾多的低年級小學生還在為學會跳繩而苦苦練習,一面是來自中國的學生代表隊在各種國際跳繩大賽上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2019年之前,每年的世界性跳繩大賽分別由國際跳繩聯合會和世界跳繩聯合會舉辦。2019年挪威世界跳繩大賽後,上述兩大組織合並為今天的國際跳繩聯盟。該聯盟現已成為國際單項體育聯的觀察員,而具備這一資格則是新的運動項目在通往奧林匹克金字塔頂端的第一步。

2019年7月,挪威世界跳繩大賽上,上海、廣州、南京等地中小學校分別組隊參賽。來自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花繩隊的9名小學生,用“花式跳繩”斬獲10歲以下組花樣團體總分第一,並在單項比賽中拿下4金5銀4銅。廣州花都跳繩隊17名中小學生,在本年齡組26個國家近千名參賽者的角逐中,斬獲85金23銀15銅,刷新了7項世界紀錄。

被媒體稱為“光速少年”的廣州花都隊選手岑小林,以3分鐘570.5次打破了他本人2018年創造的568次的3分鐘單搖跳繩世界紀錄。這並非岑小林第一次獲得國際冠軍,早在2015年杜拜舉行的首屆世界學生跳繩錦標賽上,岑小林的表現就已讓現場的八位國際裁判看得目瞪口呆,最終只能通過錄像慢動作回放確認跳繩次數,直到第八遍方才心服口服。

與平常的站姿跳法不同,在這些國際大賽上,選手們多採用彎腰的半蹲式跳法,以實現更快的搖繩頻率從而提高成績。岑小林等人曾參加的2019年上海互動繩大賽上,參賽選手個個低著頭,整個身體呈半蹲姿勢,雙腳像馬達一樣交替運動,疾風猛踏,手上的繩子互動甩動快如閃電,幾乎看不到繩影。

在過去的七年中,岑小林所在的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曾走出27位跳繩世界冠軍。通過跳繩,這所曾經連體育器械都不完備的中國農村小學成為了因跳繩而聞名全國乃至全球的明星小學,曾有媒體稱之為“中國速度,七星奇跡”。2019 年11月,一部以七星小學跳繩隊故事為原型的電影《點點星光》在廣州首映。

中國小學生在國際跳繩大賽上的驚豔表現,證明跳繩其實並非難事,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人最擅長的一項運動之一。但為何對於北上廣相當一部分孩子們來說就成了一條難過的坎兒?馬凌指出,這其實反映出這些中小學生沒能真正落實“每天一小時”的陽光體育鍛煉要求。他說,想要掌握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足夠的練習時間。如果僅僅靠每周三節課的體育時間,學生課外不進行練習是不夠的。以跳繩為例,每個學生的動作協調性、肌肉類型和耐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可能造成學習、掌握程度的差異,這就體現了課外練習的意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提高體育在學年成績和考試裡的分值,應該立足於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與技能,倒逼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從制度上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不是引導學生功利地準備體育測試,甚至“考倒”學生。他認為,以功利的態度對待體育,會導致體育的異化。

可就像一位學生家長說的那樣,“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體育好身體素質好呢?可只要升學擇校的壓力始終存在,要考體育,就意味著體育最終只能走向應試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