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平洋證券業績墊底 如何給資本市場講“故事”

   

  炒股巨虧——有人給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099.SH,下稱“太平洋證券”)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年報甫出,市場頗感詫異。接下來,太平洋證券或許得用業績給資本市場交出一份不一樣的答卷了。它該怎樣講好2018年的業績故事?

  4月27日,36家A股上市券商去年年報披露完畢。其中太平洋證券去年以1.26億元的業績墊底,大幅低於券商行業的平均水準,上交所還對其業績進行問詢。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在年初的工作會議上,太平洋證券高層明確了轉型的策略。太平洋證券4月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公司要求所有業務條線進一步提高業績、提升行業業績排名。

  只是目前看,今年的業績依然不容樂觀。翻看2018年前三個月的財務數據,太平洋證券依舊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一個賺錢的經紀業務部門養著兩三個花錢的部門”,這是當下太平洋證券幾大主營業務條線的寫照,一名太平洋證券的員工如此向記者感慨道。根據2017年的年報,太平洋證券經紀、投資、投行、資管各項業務的營業利潤分別是2.5億元、3090萬元、-733萬元、2.3億元,人力成本較高投行部門沒有貢獻任何利潤。

  或許,太平洋證券面臨的困境是當下國內中小券商面臨激烈競爭的一個縮影。從去年的年報中,不難看出,中信、國君、海通、華泰等龍頭券商領跑,優勢繼續凸顯,業務結構持續改善,在券商行業集體轉型之下,資本實力雄厚以及風控能力突出的券商更有競爭優勢。太平洋證券不具備龍頭券商的優勢,在其內部人士看來,風控不足、經營管理不善、戰略轉型不及時等自身因素令業績承壓。

  炒股巨虧

  去年太平洋證券的權益類證券投資虧損了近一個億,這也成為上交所就其業績發來問詢函中關注的首要問題。

  對此,太平洋證券解釋道,由於公司自營投資風格偏向於中小盤成長股,與2017年持續全年的市場主流熱點藍籌白馬股偏離較大,所以業績出現較大幅度波動。上半年一度遭受較大投資虧損;下半年公司調倉加配了部分國企改革股和白馬藍籌股,經過不斷調整持倉結構和擇時滾動操作,實現了較大減虧。

  公告披露,太平洋證券自營的前五大重倉股依次是中儲股份、泰豪科技、海南瑞澤、美爾雅、紅寶麗,分別重倉了3506萬股、1519萬股、2434萬股、1150萬股和1100萬股,佔其投資比例的75%。從去年年初至今,中儲股份與海南瑞澤股價變化不多,而泰豪科技、美爾雅、紅寶麗股價幾乎腰斬。截至2017年末,太平洋證券自營股票和債券持倉規模分別為15億元和82億元。“公司的自營風格比較激進,有時候一個票能賺幾個億,前幾年牛市的時候大賺,熊市的時候大虧,相比其他券商牛熊市平穩賺錢,平衡起來也差不多,就是風格不一樣。”上述太平洋證券員工如此解釋道。

  翻看太平洋證券過往年報可以發現,這幾年其證券投資業務波動較大。扣除股票的巨虧,2017年的證券投資營業利潤錄得3090萬元,同比上漲51.92%;2016年證券投資業務營業利潤2034.26萬元,同比下降了97.58%;2016年該業務營業利潤8.4億元,同比增長106.63%;2014年證券投資業務營業利潤4億元,同比上漲54.18%。

  因為自營人員太少,僅為9人,大幅少於行業平均規模,太平洋證券也遭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對此,其在回復中表示,公司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自營業務人員9名僅為證券投資總部人員;此外,公司固定收益總部的非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人員為23人。太平洋證券表示,公司結合監管要求,對比同行業自營板塊各條線佔比規模等,加大了固定收益類產品投入力度,投資本金以及投資規模有所增長。

  與大多數券商不同,太平洋證券的自營業務替代傳統的經紀業務成為最主要收入來源。受自營、投行業務的拖累,太平洋證券去年業績表現不佳。2017年太平洋證券營業收入12.97億元,同比減少28%;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17年1.16億,同比減少83%。對比行業情況,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行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5.08%;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8.47%。

  為太平洋證券貢獻主要營收的經紀業務也出現下滑。2017年公司經紀業務實現收入6.1億元,同比下降23.91%,實現營業利潤2.5億元,同比下降37.22%。

  拆分來看,去年太平洋證券一季度至四季度的淨利潤分別虧損9677萬元、虧損1584萬元、盈利2.1億元、盈利2798萬元,波動很大。對此,太平洋證券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不穩定造成的,二季度該指標環比增長1.4億元,三季度該指標環比增長2.6億元,四季度該指標環比減少1.4億元。

  從今年前三個月披露的情況來看,太平洋證券的業績的波動依舊很大,1-3月份的淨利潤依次是-7342.48萬元、-2386.66萬元、1.15億元。

  一個億的“小目標”

  面對這樣的業績,太平洋證券也在謀求轉型。過去兩年,太平洋證券大力擴招的兩個部門是研究院和投行,2017年研究業務人員共有81人,相比之前的42人規模幾乎翻了一倍,而投行業務人員從2015年的135人也猛增到250人。為太平洋證券貢獻主要營收的經紀業務人員則一直在穩步小幅增長,截至2017年底共有1090人。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來,太平洋證券研究院的規模擴張得很快,從年底的70多人,到現在已經有近100人的規模。高薪挖人一直是中小券商打造研究院影響力的最有效手法,太平洋證券也不例外。

  上述太平洋證券員工透露,有部分研究員月薪到達一二十萬,這在公司內部也算是比較高薪的。“一般來說,中小券商要挖人都要開出比原來工資高50%-100%的薪酬才有吸引力,現在院裡有能力比較強的個別人收入在年薪200萬元以上,大多數還是低於這個水準”,另外一名研究院的員工透露。

  不過,對他們來說,業績壓力並不小,據其透露,研究院今年的業績目標是1個億,“這個目標還是有希望能實現的。去年公司業績表現不好,所有的考核也都強調以結果為導向,雖然薪酬高,但是年底如果完不成業績,估計也得走人。”

  傭金分倉一直都是券商研究院主要的業務來源。根據Wind數據,去年太平洋證券的基金分倉傭金收入為3300萬元,距離一個億的“小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某中型券商高管向記者分析道,今年經紀業務的最大變化是機構化趨勢,為適應這一變化,證券公司必須重視機構的投資需求,一是要強化自身的研究能力,二是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服務。按照這樣的分析,太平洋證券的研究院轉型雖然並不如天風、中泰迅速及時,調動的資源也並不一定比得過這兩家,但是在轉型之際重視機構的需求或許有望在今年底直接提振其業績。

  結果導向

  此外,在其員工看來,太平洋證券另一個調整得不夠及時的部門,是投行部。這也是太平洋證券花錢最多的業務部門之一。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太平洋證券內部測算過其經紀業務部門多數員工的平均薪酬大約在四五千元左右;而投行部門的底薪就是其好幾倍。“曾經也組了很多團隊,但是一直沒有什麽效果,拿不下大項目”,上述太平洋證券員工坦言,如果今年完不成指標,也會走人了。據記者了解,太平洋證券投行部目前擁有13個業務團隊,其中保薦代表人19人,注冊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才超過100人。

  Wind數據顯示,去年太平洋證券投行業務部門虧損700萬元,250名投行人員沒有完成一單IPO,也沒有定增業務,隻發了10單地方政府債,1單企業債與3單公司債等。如果從IPO審核申報企業排隊情況來看,太平洋證券的項目儲備也並不樂觀——12家申報企業,已預披露更新的1家,終止審查3家,輔導備案登記受理8家。對比之下,2016年太平洋證券投行業務利潤4300萬元,2015年利潤700萬元。

  對此,太平洋證券方面對記者表示“需要時間”。“公司投行業務調整管理架構,加大考核力度,扎扎實實做好項目,保薦承銷有價值,有成長性的公司上市或者再融資,這些都需要時間。公司將根據公司整體戰略安排和投行發展規劃,已形成長短有效配合的業務策略。”

  當下的現實是,年初至今IPO的過會率僅有46%。經濟觀察報記者從一位投行人士處了解到,IPO的門檻已經提高到最近一年淨利潤主機板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於5000萬。加之監管政策向對新經濟企業上市傾斜,而這部分資源都掌握在大型券商手中。在嚴苛的監管之下,不少券商紛紛撤材料。今年,對中小券商投行來說,業務量肯定不及去年,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收入也將大受影響。對於這樣的市場變化,據記者了解,太平洋證券投行部門近期也在做一些調整,減少人員,據上述員工透露,其他券商投行部門去年就開始做調整了,太平洋的調整步伐算是比較晚的。對此,太平洋證券回復記者表示,根據考核制度進行獎優罰劣是企業的正常管理措施。公司根據投行業務考核體系,已形成市場化的人員流動機制,近幾年公司投行業務人員也保持了較為穩定的流動結構。

  當下,太平洋證券如何對投行、資管、經紀、研究院、自營等各個業務條線布局調整?去年沒有一單IPO業務的13個投行業務團隊如何大刀闊斧地改革?自營業務波動太大給公司業績帶來的壓力如何調整?經紀業務又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

  太平洋證券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今年工作的重點是在降低杠杆的情況下,防止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從而公司能夠得合理的利潤,回報股東。公司將穩步推進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水準,控制財務成本,同時公司將積極拓展其他新業務,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最新的宣傳冊上,太平洋證券闡述其業務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以資管業務為切入點,各部門分工合作,打造“企業投融資—資管產品涉及—銷售投融資”產業鏈,有效連接和滿足客戶的需求。即公司將融合直投、投行、並購、資管四大業務,為客戶提供“資金融通—投資—上市(並購)—退出—財富管理—再投資”的循環服務。這對投行業務弱項的太平洋證券來說,挑戰不小。

  到今年底,太平洋證券高管會用業績給資本市場交出一份不一樣的答卷嗎?

責任編輯:孟敏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