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打新驚現“旁門左道”:兩種收費模式可借通道一用

每經記者:楊建 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7月22日,科創板將鳴鑼開市,打新資格的限定成為一道門檻,將96%的證券類私募攔在了門外,於是私募圈內“曲線打新”生意經開始悄然流傳。

對於絕大多數機構而言,私募“曲線打新”的常見方式是借道公募。想借公募的殼去打新,用私募產品去投公募基金,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監管層明令嚴格杜絕科創板通道業務之後私募借道打新又有了新玩法:一些符合條件的私募對外出借科創板打新通道。近期有私募就在圈內表示,可以出借有資質的私募通道給有需求的私募,但需要收取千分之二的服務費。為此,記者登門進行了實地求證。

超96%證券類私募無緣打新

5月31日,《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頒布。細則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冊為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投資者,應具備一定的資產管理實力。具體要求為,備案產品總規模近兩個季度均為10億元(含)以上、近3年管理的產品中至少有一只存續期兩年(含)以上的產品、申請注冊的私募基金產品規模應為6000萬元(含)以上等。

數據進一步顯示,目前在中基協備案的證券類私募,連續兩個季度管理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共有300家,在全部9385家私募中佔比僅為3.2%,即96%以上的證券類私募將無緣科創板網下打新。

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符合科創板打新資質私募約有300家,想參與科創板打新,但不符合條件的私募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一是網上申購,網上申購面向的是合格投資者和不符合條件的私募,但是中簽率相對網下申購要低;二是借道其他機構網下申購,這種方式中簽率相對高。而對於“一票難求”的科創板新股,看好科創板打新收益的私募基金也在積極想辦法,不少私募機構積極尋求各種渠道,增加打新的機會。

據了解,不少沒有資格的私募“曲線打新”的常見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借道公募的通道,第二種是借道符合條件的私募的通道。而科創板網下打新首選公募通道,公募的戰略配售比例超過私募,網下優先配售也傾向於公募,借道公募產品是私募參與網下打新的最好渠道。對此有私募人士分析,一是A類账戶獲配比例高,二是部分C類账戶,比如券商資管或私募,如果是同一家機構的相同策略產品,不會分配多個账戶,另外C類符合要求的會更少,中簽率也會更低。

深圳某私募總經理告訴記者,很多私募想借公募的殼去打新,用私募產品去投公募基金,至於策略在私募層面進行對衝。

事實上,除了公募,符合科創板網下打新條件的私募也可以作為“曲線打新”的通道。而對於C類私募通道來說,私募牌照打新屬於C類投資者,不過可選擇的私募比較少,而有資質的私募可以發產品借給需求方,因為並非所有私募都想打新科創板,有符合條件但不想參與的就借給別人用,收些服務費。

出借通道要收手續費0.2%

私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雖然總體獲配比例較低,然而一旦中簽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

“對於這種借道公募通道進行科創板打新,監管層較為重視,前期發文要求堵住借殼公募的通道業務,但是對於私募基金出借通道的業務目前還在市場上繼續開展。前期確實是有不符合科創板打新要求的私募基金欲借通道參與科創板打新,但是由於額度比較稀缺,一般的私募都不會出借私募通道給其他私募來參與科創板打新的,另外還可能涉及到合規問題,公司也就沒有同意。”一位廣州某大型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表示。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中介人士在私募圈內大發廣告帖,宣傳自己私募公司具有科創板打新資格,目前可以對外出借科創板打新通道。

據該中介介紹,該人士是上海天倚道投資旗下的渠道人員,其宣稱可以對接科創板網下打新合作。該渠道人員明確表示,公司可以對接合作發產品。對於具體怎麽合作,上海天倚道投資旗下的渠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私募公司的,具有科創板打新資格,公司可以出借通道給對方,走二級市場發產品,只需要6000萬元就可以了,這6000萬元來發一隻產品,以參與科創板打新,至於費用問題,該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續費,後續沒有其他費用。

為了印證上海天倚道投資的渠道人士所說的真實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上海天倚道投資在基金業協會留下的辦公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民生路1199弄證大五道口1號樓22樓進行調查。

當記者來到公司門口時發現,公司門牌顯示的是上海天倚道投資的公司名稱還在,但是員工不在原地辦公。而記者聽這幢大樓1樓的客服小姐說,目前22樓是租給券商公司的。

後來經過記者輾轉才找到了上海天倚道投資的新辦公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民生路1199弄證大五道口1號樓19樓。

記者以投資者名義電話採訪了上海天倚道投資的渠道總監應雲龍,他告訴記者,公司可以承接借道科創板打新業務,具體合作模式是就是對方私募公司這邊出資6000萬元,通過上海天倚道投資的通道發行私募產品,這個過程需要大概一個半月時間,因為前期要私募產品備案,後面還要滿足20天的市值標準。而至於收費,分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科創板打新中簽之後,科創板股票由對方私募公司賣出的話,隻收取前端費用千分之三。第二種模式是中簽後由天倚道投資賣出股票的話,由於科創板波動大,需要前端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續費之外,還要收取打新收益的20%。

另外,據該渠道總監給記者的一份公司簡介,公司是第一批拿到私募資格並經過證監會備案的公司之一,2016年取得新股網下配售資格,2017年成為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會員,已具有“3+3”投顧資質,管理規模累計50億元以上。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上海天倚道投資在2014年5月4日在協會登記備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甘加祥,從其履歷來看,2011年2月至 2013年4月任廣發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研究部的投資經理、研究員等職位,2013年4月至 2018年5月任職上海天倚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的執行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而公司在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產品合計44隻,其中一些基金已經清盤了。公司在今年6月份,發行了兩隻私募產品,分別是2019年6月26日備案的華潤信託·福潤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在2019年6月20日登記備案的天倚道-淺草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指出,目前市場上確實有私募尋求借道額度,但是這樣做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科創板打新的資質稀缺,擁有資質的私募基金存在著競爭優勢,願意借道給其他競爭對手的機構並不多;其次,借道後管理運作的主動權在其他私募手上,可能對私募本身的收益率造成影響,通道費相對於風險來說不成正比;最後,對於有資質的私募來說,定製化策略相對於單純的借道會相對穩妥,能體現本身的管理能力和策略,二者也可以實現利益共享。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