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軍新“換裝”一批鐵甲征衣,盤點威武之師穿過的帥氣軍裝

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換裝”,對軍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日前,一批新式被裝陸續配發全軍官兵,包括17長袖體能訓練服等多種日常穿用系列和訓練防護品種。軍委後勤保障部表示,這標誌著我軍被裝日趨體系化、系列化、配套化,為練兵備戰提供有力保障。

▲空軍某部官兵穿著新配發的長袖體能訓練服進行體能訓練。

“被裝關係軍隊形象,關係戰場生存和能打勝仗,關係官兵切身利益,保障效益直接影響部隊戰鬥力和凝聚力。”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記者了解到,被裝是軍隊衣著裝備的總稱,包括衣、帽、鞋、被、褥等被服,以及水壺、腰帶、背囊等裝具。

作為被裝的重要組成部分,軍裝代表著軍隊形象和國家“名片”,從軍裝可以看到一國軍人的軍容軍紀、精神風貌和一支軍隊的正規化建設水準。記者盤點建軍90多年來,我軍已經進行的至少12次服裝調整。

今夏“穿”出新式被裝戰鬥力

今年夏服發放工作陸續在全軍展開。據媒體報導,此次配發全軍官兵的一批新式被裝,除了正常換發品種之外,還包括17長袖體能訓練服、編織內腰帶、布鞋、輕便防寒鞋、單兵睡具等新品種。

長袖體能訓練服填補短袖體能訓練服和迷彩服之間的保障空白。除了滿足春秋季節戶外體能訓練需要,配合其他保暖內衣也可在冬季穿用,採用棉纖維和純滌綸材料,穿著時皮膚觸感舒適,具備吸濕快乾性能。

編織內腰帶有高強耐用阻燃特點,具有戰場救生止血包扎等多項功能。與作訓服裝配套穿著,按照人體工效學原理設計,適體性好,戰時還可相互連接捆綁,具備束縛攀登、臨時替代止血帶等多種功能。

布鞋是對我軍鞋類系列的有益補充與完善,採用飛織網布面料,一次性澆鑄模壓而成,更加輕質透氣。

單兵睡具體積小重量輕功能多,可為部隊野外訓練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單兵帳篷,輕薄型、保暖型睡袋和充氣、泡沫睡墊等品種,搭配使用可滿足官兵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野外宿營保暖需求。

第一批軍服: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 軍服差異大

1927年8月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著國民革命軍服裝,加系紅領巾。同年9月秋收起義,參加者大部分是農民自衛軍、工農義勇隊,穿的都是自己的便服。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軍的服裝主要靠自帶、自製、打土豪和戰場繳獲敵人的軍服,沒有統一樣式。1929年起,我軍服裝面貌發生改變,紅軍用2萬多元製作紅軍製式服裝,上衣為中山裝,下身為西裝褲,幹部、戰士服裝樣式相同。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著國民革命軍軍服,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解放戰爭期間,各戰略區軍服開始逐漸向土黃色或草綠色統一。1948年12月23日,全軍統一佩發“解放帽”,上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標誌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白底黑字紅邊的布胸章。

第二批軍服:建國以來軍服樣式煥然一新

“五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經毛澤東、周恩來等長官人審定,1950年軍服(簡稱“五0”式軍服)裝備部隊。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在全軍範圍內統一了軍服樣式。

50式軍服按照陸、海、空三軍加以區分,是我軍第一次按照級別、軍種裝備的服裝,其中帽子為大簷帽,女軍人配發裙服。

“五五”式軍銜服裝

為了配合軍銜製的實施,我軍1955年10月1日開始在全軍範圍內配發“五五”式軍銜服裝,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製式軍服歷史。

軍銜服裝參照了蘇聯和東歐國家軍服樣式進行設計,主要分為禮服和常服兩類,同時設有海軍艦艇尉官和士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和體工隊禮服等,根據相配套的服裝發放常服肩章、禮服肩章和領章。1958年和1964年先後對軍服用料、領章樣式、冬服結構進行變動和改進。

“六五”式軍服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受“左”的思想影響,我軍軍銜制度遭到否定,官兵一律戴解放帽、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陸軍軍服為草綠色,空軍上衣顏色與陸軍相同,褲子為藍色,海軍軍服樣式改為與陸、空軍相同,顏色為深灰色。當時,全軍幹部和戰士,男、女軍人軍服衣料、樣式基本相同,只能以上衣口袋區分幹部和戰士,以領子區分男服女服。

“八五”式軍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建設取得很大發展。總後勤部組織進行新式軍服設計。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部隊穿著“八五”式軍服亮相。從1985年5月1日起全軍換著“八五”式軍服。

“八五”式軍服主要沿用“五五”式軍服樣式,分為夏服、冬服、大衣、製式襯衣、軍帽和標誌符號。增發製式襯衣和大簷帽,圓形“八一”帽徽和軍種肩章、領章取代了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此外,師、團職幹部配發混紡毛料夏服、冬服和大衣,軍職以上則為純毛料。營職以下幹部、戰士有滌棉織品。

“八七”系列軍服

1985年確定我軍服裝逐步實行禮服、常服、作訓服系列化。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實施軍銜製,全軍開始穿著“八七”系列軍服,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三大系列,滿足軍人在平時、戰時、禮儀等不同環境、不同場合的需要,並重新設計了陸、海、空三軍的標誌服飾。

第三批軍服:新世紀以來的軍服現代化、系列化、配套化

“九七”式軍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於1997年7月1日進駐香港,以“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嶄新形象現身,駐港部隊試穿新一代軍服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面。

“九七”式軍服主要設定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和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軍鞋(靴)和服飾9個部分。首次將夾克式和貝雷帽引進駐港部隊服裝。此外,顏色形成體系,陸軍是棕綠色,海軍是本白和藏青色,空軍是蔚藍色。

不過,“九七”式軍服國際化程度相當高,不過隻裝備了駐香港、澳門部隊和駐外武官,全軍其他部門未裝備。於是,“九九”式軍服應運而生。

“九九”式軍服

新世紀以來,我軍被裝保障走上製式化、系列化、配套化發展路子。2000年5月1日起,全軍開始配發“九九”式長、短袖製式襯衣。

“0四”式軍服

2004年,我軍換新裝是我軍海陸空三軍建軍以來患上的最“靚”裝束,同時為展示換發一雙皮鞋即仿牛皮皮鞋。

“0七”系列軍服

2007年8月1日,全軍開始換發“0七”軍服,其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服飾系列共四大類644個品種,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

首次將女軍人大簷帽改為卷簷帽。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由原來的藏青色調整為深藏青色,本白色調整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調整為全白色;空軍軍服顏色在現行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

總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這次全軍部隊換發07式軍服,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標誌著我軍軍服建設水準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在軍服的系列、製式、樣式、顏色、面料、號型設定和服飾標誌7個方面進行的改進多達數百項。改變粗放式的供應方式,采取量身定做、量體套號的辦法,實現服裝保障精確化。把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齒輪、麥穗等重要標識,集中簡潔地融入到標誌服飾上,充分體現了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人民軍隊的性質。

此外,2015年12月31日,陸軍長官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全軍於年初開始陸續換發15式臂章和胸標。

▲15式臂章

2016年7月1日,火箭軍官兵啟用新式禮(常)服。

2017年8月1日,全軍統一換發佩戴夏常服帽,而已進入軍服系統20年、全部運用達17年的貝雷帽被替代。這是與夏常服配套的新式軍帽品種,設計上突出中國元素和我軍特色。

20世紀以來,我軍軍服已經擺脫了棉織物、毛織物、毛皮等材料的限制,更多著眼於複合材料的應用,涉及到通氣性、抗水性、拒水性等要求。當下國際軍服正朝著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複合化方向發展,中國軍隊也積極開展高技術產品研究,使軍服的舒適性、抗皺保形性、耐磨性及易洗快乾型得到保障。

資訊化條件下的作戰,武器裝備偵查手段不斷變化,未來軍服要求服裝具備防護功能,防核生化、防熱輻射等,有冷氣機系統,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還應具有防彈功能。

來源:科技日報(ID:kjrbwx)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