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夷岩茶的叢味,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說起「叢味」,往往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辭彙,缺少一種個性鮮明、一說就懂的參照物。

它不似蘭花香,具有普遍性,但凡種過蘭花,或者喝過蘭韻水仙的朋友,都能快速、直接分別出。

與茶友日常交流過程中,聽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叢味,是什麼味道?

甚至以茶掌櫃身份自居的人,未必能說清。

那,叢味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

叢味,是什麼味道?

答案是:木質味。

正宗的高叢、老叢水仙所攜帶的叢味,是一種似老木頭的氣味。

它,清爽、乾淨、明朗、陽光、乾燥,聞著是暢快的,舒服的,似秋高氣爽的氣象,行走在山林中,空氣中帶著獨有的木質香氣。

這種香氣,必定是太陽暴曬過後才有的氣味。並非雨季到森林裡有氧呼吸的感覺。

叢味,總是意外地相似。

不論是慧苑坑產的老叢,還是龍頭洞產的高叢,在蓋子上、湯水裡都能捕捉到叢味的身影。而且叢味還十分明顯,沒有半分遮掩。

素日裡最愛的慧苑老叢水仙與龍頭洞高叢水仙,並非出自同一個司機之手,但它們的叢味,卻不謀而合,乾爽而清冽,溫潤而沉穩,似陌上君子

叢味,是怎麼形成的?

叢味的形成,與樹齡密切關聯。

只有到了特定的樹齡(至少自然生長30年),才會形成這種類似於老木頭的氣味。

一如琥珀,並非所有的樹脂都能叫做琥珀,而是要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是叢味最好的寫照。

叢味,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對水仙茶樹辛勤耕耘幾十載的嘉獎。

薑桂之性,老而彌辣。叢味,也是如此。

30年水仙茶樹和60年的水仙茶樹,叢味濃淡有差別。就像中年人與老年人的人生閱歷,差距顯著。

不同樹齡水仙叢味強弱關係:

30年水仙茶樹:★★★

60年水仙茶樹:★★★★★

換言之,60年的水仙茶樹,叢味要比30年的茶樹更加充足,氣息更加強烈。

30年的水仙茶,只能叫做高叢水仙。

60年的水仙茶,地位升升升,喚作老叢水仙。

30年和60年之間,隔著10950天的差距。在相差的262800個光陰中,水仙的物質積澱截然不同。

這種叢味的差距,可從茶香中發現端倪。

如龍頭洞高叢水仙所帶的叢味,還屬於比較外放、張揚類型,還屬於比較躁動的少年派。

而慧苑老叢水仙所帶的叢味,屬於內斂剛猛型,看似低調,實則是「炫富」型,瞧,我走過的橋比你吃過的鹽還多。

若是要比喻,龍頭洞高叢水仙的叢香,像令狐沖。慧苑老叢水仙,則像風清揚。

要如何準確感受岩茶的叢味?

有的茶友問:「你說的叢味,我怎麼都聞不到?」

叢味是個好東西,只要茶葉正宗,隨隨便便就能聞到。

若是無法準確體會,那可是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聞香方法,用對沒。

感受叢香,兩個部分不容錯過。

  1. 蓋香
  2. 水香

聞叢香,不要操之過急,等到蓋子上的溫度稍稍下降後,能夠更明顯地感受到。

揭開蓋子,連續深吸兩次氣,儘可能地讓蓋香與你的鼻腔引起共鳴。

而後,叢香就會隨著氣流鑽入鼻腔,與敏銳的嗅覺上皮細胞、神經纖維等相互觸碰,從而讓你的神經系統得到指令,分辨出香氣。

若是聞香只是像蜻蜓點水般掠過,是很難充分體會到叢香。

水香的感受,則需要通過「啜」的方式感知。

啜茶,很簡單。

喝一小口茶湯,不要著急咽下,而後微微張開嘴巴,想像自己在吸麵條。隻不過頻率要加快,快速吸氣2-3次。

這種吸氣的動作,會讓口腔裡形成一股強氣流。在這股氣流的裹挾下,茶湯與口腔壁、牙齒等相互碰撞,茶湯被打散,茶香就容易釋放。

口腔裡的茶香,就被放大了好幾倍,體會叢香也就輕而易舉。

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請勿將這些氣味和叢味混淆!

在感受叢香時,大家也要警惕兩種氣味,莫要和叢香混淆了。

  1. 泡淡後出現的木質味
  2. 苔蘚味

要區分叢味、泡淡後的木質味、苔蘚味,其實很簡單。

叢味,它是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都會存在的香氣。

要判斷這是老叢該有的叢味,還是泡淡後味道,很簡單,從第一衝開始仔細感受。

老木頭般的氣味,是一開始就存在,它就是叢味。要是到四五沖後才出現,那就是泡淡後的味道。

而苔蘚味,與純正的叢香相比,少了點乾爽、清冽感。

苔蘚味,它是一種潮青,濕冷的氣味。

仔細回想某個下雨天,斑駁的牆上冒出幾簇的苔蘚,湊近一聞,和剛下雨地面蒸騰上來的氣味很像。與老木頭的乾淨利落,存在極大的反差。

叢味給人的感覺就是清爽的,乾燥的,爽朗的,乾淨利落,似陽光般明媚!

而潮濕、雜亂、黏膩、陰鬱的氣味,才不是叢味該有的氣質。

與其在麻花的文字裡遐想叢味究竟是什麼味道,倒不如喝幾泡正宗的高叢水仙、老叢水仙,簡單又高效。

水簾洞高叢水仙也好,龍頭洞高叢水仙也罷,又或者是慧苑坑出產的老叢水仙,也可以!只要你認認真真,從頭到尾仔細感受香氣,便可牢牢記住叢味給你的感覺。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