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讓華為跑了背後的深圳:基金經理回報不如賣樓小妹

  “別讓華為跑了”背後:深圳能否再造“華為”?

  顏世龍,陳靖斌

  趙毅

  40輛8噸貨車,共計60車次,1500輛汽車其中有70輛大巴車,共計載著2700名員工,於7月初正式從深圳開往東莞松山湖,此次的喬遷讓深圳和華為再一次被推向了輿論風口,一時間“別讓華為跑了”等言辭再次甚囂塵上。

  雖然華為方面屢次澄清公司並沒有“跑”,但外界依然將近幾年土地、房價、用工等各類生產成本飆升的情緒,宣泄在這一次的輿論中。事實上,華為跑與不跑,或許並不是外界關心的焦點所在,外界所真正在乎的是深圳這片創業與開放的熱土,究竟還適不適合讓中小微企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換句話說是,深圳還能否再造另一個“華為”?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多日的走訪調研中了解到,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如今的深圳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A面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號召,及各類層出不窮的創業神話,而B面則是融資難,人才貴,成本高。甚至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本應起到扶持中小微企發展的政府和各類孵化器則有“嫌貧愛富”和能力不濟的嫌疑,有專家為此發出呼籲,希望深圳市將孵化器等公共創新創業平台的建設提高至城市基礎設施層面。

  “別讓華為跑了”?

  深圳市龍崗區阪田華為基地,綠樹環繞,車流並不算擁擠,這座佔地1.3平方公里的華為總部,其建築密度之低在深圳這座寸土寸金之地顯得難能可貴,如果外人不是特意尋找,很難想象名聲在外的華為居然掩映在這片綠色之中,寧靜與從容似乎與外界的認知並不相符,但就是這裡卻駐扎著華為培訓、研發、生產等多個部門,並且由此地出發,供養著全球約18萬名員工,其中僅研發人員就超8萬名。據華為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收達6000多億元,並於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排第72名。

  而隨著近日網上流傳出華為搬家的消息,“別讓華為跑了”再一次引發了外界關注。據悉,7月初,40輛8噸的貨車,共計60車次,往返於深圳和東莞,將華為研發部門遷往了東莞,搬家貨車上清晰標注“華為搬遷專用車輛”,而隨著一起搬遷的是2700名員工,預計搭乘車輛在1500輛左右,其中光大巴車就達70輛。

  另據此前網傳消息稱,華為在東莞將提供3萬套員工住房,不區分樓棟、樓層、戶型,單價均在8500元/平方米,以兩居室最多,佔比約76%,分房對象為15~19級員工,且入職滿3年以上、在東莞常駐等要求。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導稱,有員工對網傳內容予以證實,並表示員工住房在5年後不能像普通建案一樣交易,如果在華為工作不到5年,離職時需將房屋退回公司。

  華為相關負責人在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稱,公司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國內及全球設立各類分支機構和研究所,此次屬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華為向東莞轉移早已於2008年開始,終端總部、生產基地、培訓基地等多個項目相繼建成。

  記者此前在東莞松山湖走訪時也看到,多數辦公樓宇等相繼建成並投產,其“溪流北坡村”的歐式建築風格也處於收尾清理階段,唯一與深圳總部相似之處是建築密度依然很低,就在這片佔地1900畝、總投資超百億的新基地裡,華為還擁有一座大型天然水庫,綠樹相映之下美景盡收。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華為此次搬遷外界無需過度解讀,其公司總部依然在深圳,企業對區位進行選擇和調整背後有很多原因,比如成本、資源、市場等,部門搬遷能相對減輕公司部分負擔。

  地少地貴房價漲

  事實上,之所以華為此次搬遷再次受到外界關注,與近幾年深圳市土地、房價、用工成本等上升不無關係,雖然深圳市一直在打造營商軟環境建設,但從龍頭企業到中小微企都已經深感創業的“硬門檻”正在層層疊加和轉嫁到經營者身上。換句話說,華為所面臨的困境,是深圳所有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

  “華為的搬遷是一個城市轉型更新的必然,深圳本身用地面積比較小,而隨著華為的壯大其用地規模已經難以滿足,深圳已經難以承載其需求。”微漾產業創新平台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華為走的最‘錯’的一步就是它專精於本行業,卻並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在深圳早期大肆獲取土地。”

  事實上,華為沒有像其他公司一般大舉圈地的確是“錯”了,而現如今再重返深圳土地市場也已是枉然,因為除了貴之外,深圳也幾乎到了無地可用的地步。

  相關數據顯示,深圳2015年全市建設用地面積已經達到97550公頃(9.755億平方米),距離《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要求的2020年規劃控制目標(9.76億平方米),僅剩下50公頃(50萬平方米)的淨增建設用地指標,而在這種背景下,深圳市規土委不得不在2017年5月將1600公頃的耕地予以犧牲,調整2020年規劃控制目標,將建設用地增加2800公頃至100400公頃。雖然此舉能暫時緩解土地供需矛盾,但在中央多次重申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求之下,深圳的土地困境依然嚴峻。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雖然連續多年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四位,但城市面積卻只有北京的1/8,上海的1/4,廣州的1/3.5,重慶的1/42。

  為此,深圳市政府不得不將目光聚焦在“城市更新”上,但這對於包括華為在內的公司來說,既喜也憂,喜的是周邊環境確實能得到改善,而憂的是房價、地價等在不斷飆升。以華為所處的龍崗區阪田街道來說,此前龍崗區政府為“服務”華為喊出要打造“華為科技城”,由此也引入了多家知名房地產開發商,但結果卻引發華為連發澄清公告稱,華為科技城與華為公司並無關係,致使該項目最終改名為“阪雪崗科技城”。

  記者近日走訪阪雪崗科技城發現,受到周邊居民拆遷阻力等影響,阪雪崗科技城並未完全落地成型,摩天大廈依然與村民的握手樓互相交錯,但即便如此,房價卻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科技城也基本房地產化。

  “2011年佳兆業城市廣場這邊房價每平方米只有一兩萬元左右,現在都達到五六萬元了。”Q房網的中介感概道。而就附近的商辦類用房而言,依然不容樂觀,據天安雲谷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辦公大樓售價已達三四萬元每平方米,而公寓產品幾乎與周邊住宅看齊,奔向5萬元/平方米左右,而就租賃價格而言,也達每月每平方米120元至130元。“華為在我們這裡租了兩棟樓辦公。”

  放眼整個龍崗區及深圳,幾乎也是漲聲一片。據CRIC統計,2017 年,龍崗建案均價為41495元/平方米,相較於2007年的成交均價為10764元/平方米,這10年的上漲幅度已經達到285%。

  而深圳建案(含一手住宅、公寓以及商辦)均價也從2007年的14306元/平方米上漲至目前的57013元/平方米,漲幅為299%。

  被綁架的“中小微”

  事實上,深圳市近幾年掛出的土地,其工業用地的佔比並不低。據中原地產數據,自2012年至今,深圳掛出土地超300宗,出讓成功265宗,出讓面積超過768萬平方米。從土地用途來看,商業用地佔比最高,達到47%;而工業用地佔比也不低,達到45%;三者中,居住用地出讓面積佔比最小,不足8%。

  然而45%的工業用地,也並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深圳市的創客密度,相較於規劃預計的密度而言,整整溢出17.6倍,高密度的創客數量,擠壓在有限的太空中,產業用地的供需關係顯然“頭重腳輕”。據深圳市政府印發的《關於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通知》顯示,深圳市政府計劃從2015年開始,全市每年新增創客3萬人。到2017年底,全市創客超過10萬人。

  前來深圳創業的創客人數,卻遠遠超過了計劃中的10萬人。據統計,2016年深圳創業者超過176萬人,截至2016年年底,深圳累計實有商事主體超268萬戶,創業密度居全國首位。隨著深圳市場主體的增多,深圳的產業太空也愈發稀缺。

  另外,記者注意到,由於供需不平衡,辦公大樓租金等也是一路水漲船高。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深圳甲級辦公大樓租金指數在228~264元/平方米/月的範圍內浮動。而與深圳相鄰的廣州,其甲級辦公大樓的租金範圍,僅在185~190元/平方米/月的範圍內浮動。

  此外,據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深圳甲級辦公大樓空置率為13.26%和16%,但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市空置率僅為9.7%。“深圳當前的辦公大樓空置率顯然不高,從全國角度看,類似低於20%的空置率都屬於不錯的狀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置評說。

  幾年前,毅然賣掉北京房產來深圳的老馬已經是多年的創業老兵,出身聯想產品經理的他一直從事智能硬體行業,其對租金和實體企業的發展深有感觸。100多平方米的寫字間既是倉庫也是辦公室,每月光租金就要高達七八千元,再加上10多人的團隊薪酬、保險等,月固定成本基本在一二十萬元左右。到深圳後,他把賣房的錢拿出一小部分以首付形式在深圳買了一套房,而大部分則全部投入到公司中。

  “因為是在龍華區,地理位置相對市區來說比較偏,所以招人非常難。公司現在還處於投入和研發期,光這幾年已經填進去300多萬元,剛好和深圳房子升值打平。”老馬調侃說,“由於房租等成本不斷上漲,接下來想找個能有房租補貼的孵化器。”

  “現在創業壓力大主要原因是房價和房租太高,即便員工人均工資達到兩三萬元也是杯水車薪,從而把壓力轉化到企業中來了。”從事泛交通智能硬體行業的方洋說,雖然公司已經融資了幾千萬元級別的資金,也早已入住深圳市軟體基地享受著低於周邊租金的扶持,但方洋依然深感壓力。“公司員工之前有很多是因為買不起房不得已離職回老家的,再不就是過來跟我說租房價格又漲了,你說我開出的薪水已經兩三萬了,再多我也掏不起了,我還能怎麽辦?”

  據深圳市統計局資訊,2015~2017年,城鎮非私營部門年平均工資分別為80839元、89481元、99139元,同比增長11.3%、10.7%、10.8%。2016~2017年,城鎮私營部門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 51423元、59297元,同比增長3.3%、15.3%。

  難“融”之痛

  事實上,不僅是各類硬性創業成本在逐年上升,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融資難度加大也是越來越頭疼的事情。

  方洋向記者表示,創業過程中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融資確實是一個難點,股權融資相對寬鬆,但債權市場融資基本無望。“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坦率來說做得並不多。”他表示,“像我們這種科技型企業要向銀行貸款,工作人員會詢問公司的固定資產是多少。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什麽固定資產,又如何去抵押呢?”

  而對於股權融資,方洋也表示,對於中小微企業如今也很難拿到錢。“我們進行的股權融資也是產業股東投進來的,靠的是上下遊的上市公司投資,其他市場上的機構現在因為錢荒很難募到錢。”

  此外,記者注意到,深圳近幾年對初創項目的融資規模和數量也在急劇下滑。據清科研究中心融資數據顯示,2015~2017年,深圳市天使輪項目投資數量和金額分別為488、53.67億元;331、19.93億元;196、10.80億元。不過preA輪以上的投資數量和金額則分別不同程度的增長。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陳耀就此表示,從目前外部形勢來說,國家今年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就是防債務風險,包括銀行在內各種形式的融資緊縮,時機並不是太好,要降低杠杆率,所以會抑製一些企業融資行為。而種子輪等融資數據下滑,這個應該是符合資本規律的,資本往往追求的是安全性基礎上追逐利益,前期項目風險比較大。資本本身也要減少風險,一般到A輪之後往往抗風險能力比較大,避免了一些沉默成本。

  上述微漾負責人表示,對於VC而言,初創類企業回報周期長、風險大,這也導致了很多創投不願意去投資,粗略來看實際能成功融資的比例也就是百分之一二。“深圳的投資機構喜歡‘摘果子’,不喜歡從小一步步培養起來發展壯大。中國的基金本身過於浮躁,投資一個初創項目可能要求兩三年就要退出,甚至還聽說有按月付息的,而國外的基金大多都是十年二十年,投資一個事情用一二十年和兩三年的心態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比北京的創投環境而言,深圳的機構或投資人更喜歡短平快,不太願意長期培養初創團隊,缺乏系統性,而北京則更看重長遠發展。”極星資本合夥人楊海濤說。

  明照資本合夥人高大明說:“近幾年投融資市場也確實受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壓製和影響,我們在深圳做了十幾年的創投融資,但就其資金回報率來看,我們最好的基金經理甚至都不如賣樓小妹。”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為了打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僵局,深圳市政府通過設立天使母基金的形式,對社會資本的投資項目進行“引流”。據了解,該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將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作,以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天使類項目。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深圳股交中心等多家金融機構近日均表示將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深圳市最新的政府公報也表示,將推動一批市場前景好、綜合效益高、核心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改製上市。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尷尬能否真正解渴,有待時間的進一步考驗。

  是托底還是拔尖?

  融資難,房租貴,讓不少初創類的企業望塵莫及,進而不少創業者將希望寄托於孵化器身上,但現實卻是部分孵化器因為市場緊俏不愁租,已經淪為“二房東”,重租金、輕扶持的心態明顯。

  “我們基本已經滿租,目前也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記者在走訪位於龍崗區的一家國家級眾創太空微谷孵化器時工作人員說。而龍華區某知名科技園內的大數據眾創太空基本處於閉門謝客,據工作人員表示,該眾創太空平時基本隻用作創業路演或會議使用,而其園區內的留學生產業園及電子信息產業園則難以找到相應辦公場所。此外,位於南山區的深圳青年創客創業服務平台、深港智能資訊與移動互聯網創客太空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創客並不多,入住基本都是企業。

  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文表示,真正的孵化器做到盈虧平衡才算真的孵化器。“作為真正的孵化器、加速器,就是應該運營能夠打平就很好了,其實一旦靠當二房東來盈利的,它就肯定是假的,它就肯定不能夠花心思來做孵化。”

  “現在很多孵化器基本上屬於一杯咖啡,兩塊糖,外加漂亮的老闆娘。”方洋調侃道。

  “深圳的創業扶持政策很多都是競爭性質的,單就孵化器來看,像我們這種政府背景的並不多。”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相關負責人說,“不過競爭性質的扶持也並非不對,如果創業者都沒有壓力了也不行。”

  高大明也指出,深圳市政府的扶持政策屬於競爭性政策,實際上只是給企業“錦上添花”。“500萬元對於一個小企業而言它可以救命,但對於大公司來說可能都忘記去領,而這真的有類似情況發生。”而方洋認為這種做法是深圳市政府的“懶政”行為,“第一,政府不存在負擔,這個錢也不可能用不出去;第二給大公司首先不會犯錯誤,但這沒有起到扶持的作用。”

  陳耀也向記者表示,政府應繼續增加投入孵化器等創新創業公共平台的投入,深圳市這幾年在創新驅動上成績很突出,整體創新環境不錯,但並不能全依賴市場和企業辦孵化器,要把孵化器等研發創新公共平台的建設上升為城市基礎設施的理念,為剛起步的初創企業多作為,盡可能降低創業成本。

  此外,政府的扶持一般是要傾向弱小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企業自己生存得很好,沒必要對大企業進行太多扶持,這個是需要政府調整的,包括研發創新的投入也應該面對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但因為目前中國所處的階段仍然要縮小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競爭力,政府也要去扶持那些在短時期內能盡快產生效益的,相對強一些的科技型企業,所以二者的關係處理並不是很容易。“至於是托底扶持弱者還是拔尖扶持強者,目前並不能單一的來說誰好誰不好,競爭性政策在一定的階段有其合理性。”

  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也就相關中小企業發展困難等問題發函至深圳市政府,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獲得回應。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