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家長的致命誤區:“成功只有一條路”

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對孩子的關注往往高於孩子自己。因此,每當孩子出現與自己理想偏差的情況,焦慮、自責甚至暴躁的情緒就會顯露出來。那麽,關乎孩子未來,究竟是按部就班還是另辟蹊徑,到底怎樣的成長對孩子更好?

From 家長進化論

前些天,連嶽一篇文章中的一條留言,引發了很多人的感慨與共鳴:

這個女孩不算學校裡的傑出人士生,可她父母並沒有焦慮,也未將指責矛頭轉向女兒,而是幫女兒找到一條不同尋常,卻又發揮個人優勢的路

結果證明,女孩兒走對了,她擁有了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業,成功與幸福幾近兼得,父母可以放心了。

沒錯,世間成功大抵分為兩種途徑

一條是按部就班、遵守規則,穩扎穩打、逐步進階的模板式成功,如一路就讀名校、進入重要崗位,在努力工作中順利更新;

另一條,則為另辟蹊徑、突破規則,柳暗花明、不走尋常路的成功,如沒有學歷卻成就非凡(退學的創業大咖)、成績不佳卻在某一領域拔得頭籌(連嶽留言中的女孩)。

前者,眾人一看就是成功的苗子,自身努力加上遵守規則,就可以過得不錯;

後者,因為總是突破規則,不按常理出牌,如果按照大多數人那樣按部就班,最後大抵也僅僅是個普通人,誰能料到他們獨獨找到了自己最突出的優勢,揚長避短,在恰如其分的路線上大獲全勝,成就可能還高於昔日的學霸同學。

兩種成功都令人羨慕,但不得不承認,在後一種人成功之前,他們一定是家長心中的憂患,人們眼中的異類,甚至是loser,很少有人會賭他們成功。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大多數家長,眼中的成功路只有一條、優秀標準只有一個——成績好、人緣佳,進名校、拿高薪,倘若稍有偏離,就會被判定為失敗、平庸,令人笑話、叫人輕視。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01

為什麽大眾(尤其家長)對於成功的判定,如此單一化?

至少在大學之前(包括有些大學),成績好、人緣好,的確是會得到不小回報的。

學校不同於社會,它獎勵順從、聽話的學生。

雖然成績與智力水準關係不大,但對於學生在學校中的聽話程度、自律水準、盡責能力,分數是極佳的預測指標。要想拿到好成績,按照老師要求的做,準沒錯,至於有沒有從內心熱愛學習,有沒有真的對知識融會貫通,不重要。

他們的最大目標,是好分數,而不是真正學到什麽。

學校還獎勵通才。

各門成績優秀,你才是真的優秀,至於有沒有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有沒有可能在這方面做出傑出成就,不重要。

基於這兩個原因,無數學校中令人豔羨的學霸,一進入社會,就泯然眾人矣。

波士頓大學研究者Karen Arnold,曾跟蹤研究了81位高中優秀學生代表,想看看他們在學術領域獲得了什麽成就。95%以平均績點3.6考上了研究生,60%獲得了研究生學位,其中90%在專業領域工作,有40%進入了行業高級職位,這是大家眼中典型的成功路徑,安全穩定、前途無憂。

但是,這些高中的學霸中,有沒有人改變了世界、影響了世界呢?

一個都沒有。

Arnold教授說:

“即使這些昔日的學霸,如今都在各行各業熠熠生光,但他們並沒有獲得極致成就,為人類社會作出極致貢獻,他們都是順應系統、遵守規則,而不是突破規則的人。”

他們追求好分數,致力於成為通才,在學校這個系統內如魚得水,但他們並沒有時間、精力與熱情,去發掘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並在此深耕一番,也就降低了在某一領域達成卓越的幾率。

最終,成為了一群焦慮不安、患得患失、內心迷茫的優秀的綿羊。

學校有明確的規則和目標,你只需聽話遵守就能回報,社會可不是,生活更不是,它從未規定過哪條路徑最成功。

當沒有明確目標和路徑去依循,沒有看清自己的優勢與短處,這些優秀綿羊很可能就會崩潰。

來自哈佛大學的Shawn Achor教授的研究表明,大學成績、院校名氣,與工作業績完全沒有關係,也絲毫不能預測生活成功。還有一項針對700名美國百萬富翁的研究發現,他們大學的平均GPA只有2.9.

遵守規則,並不締造成功,只會幫你剔除極值——極好和極壞,既不至於讓你淪落底層,但也抹殺了一個人獲得極致成功的可能性。

就好像很多年輕人都想去拿鐵飯碗,它的確讓你名聲好聽、生活小康,但如果你遵守規則、不貪不佔,也不大可能極其富有,只能在平均區間內做一輩子普通人。

我們總是想著要“好”,但“好”常常隻代表著“平庸”。

那麽,這些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沒有到達成就頂峰,誰到達了?

一批或許不是“別人家的好孩子”,但極其清楚自身獨特優劣勢,在可以發揮優勢、轉化劣勢的環境,忘我工作、享受奮鬥的人。

02

有一個男孩,他的身材一點也不完美,上身太長,腿太短,大手大腳,胳膊細長。跑步不行、跳舞滑稽,這樣的孩子,恐怕沒人覺得他的身體條件好。

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毛病十足的身體,讓他成為了贏得金牌最多的奧運游泳冠軍。他就是我們熟知的小飛魚——菲爾普斯。

他的身體缺點,一進入泳池,就變為了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他又高又瘦,腿短身長,卻讓他的身體像個獨木舟;他大手大腳、胳膊偏長,卻讓他擁有像魚一樣的“魚鰭”,拍打水花快速、強勁。

他的身體,幾乎是為游泳而設計,如果讓他去跑田徑、跳遠,成績一定很糟糕,更別說奧運獎牌了。

顯著的劣勢,放在正確的環境中,卻轉變成了獨特、強大的優勢,這就是signature strength。

沒有永遠絕對的好與壞,就看你如何利用與轉化它們。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基因。

有一種CHRM2基因,攜帶者如果成長於貧窮家庭,最終很可能成為最具危險的罪犯,但如果出自溫暖、富足家庭,那這些孩子很可能進入頂級階層;另一種攜帶5-HTTLPR基因的孩子,如果他們父母專橫、多變,那他們就更可能成為問題少年,但如果父母溫和、善良,那麽這些孩子也會遵守規則、懂得禮貌。

比如戰場。

以色列軍隊曾需要有人分析敵方衛星雲圖,能勝任此任務計程車兵,應有極佳視力,能迅速發現細微差別,且不會因為整天觀測天象而無聊。

最終,什麽樣的人做得最好?自閉症患者。他們也許無力與人正常交流,但是在觀測事物、獨自解謎等方面,往往要比正常人做得好。

恰如其分的環境,恰如其分的任務,極大劣勢也成為了不可多得的優勢。

比如天才。

天才與瘋子的一線之隔,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研究發現,極其有創造力的人,擁有精神疾病的幾率大大高於常人;易衝動的人,儘管屬於容易暴力犯罪的消極特質,但也的確與創造力有明確相關性;創意領域中,成就極佳者,在“心理變態”一項的評分更高,甚至成功的美國總統,心理健康評分也更偏向“變態”。

林肯、甘地、馬克·吐溫,他們都在16歲前失去了父母,原本可能像諸多孤兒一樣,滿身惡習,爛在泥地,但研究者總結出,他們之所以成為舉世聞名的偉人,與童年的悲劇經歷不無關係。

正是如此,他們小小年紀便懂得,這個世界不安全,自己必須凝聚所有力量、付出所有努力,才能幸存下來。得益於此類經歷,以及形成的獨特個性,這些孤兒將悲慘經歷轉化成了忘我前進的動力。

還有諸多矽谷的創業大亨,他們極少睡覺、愛冒險、沒耐心、無法容忍蠢人、自信爆棚、魅力非凡,狂妄傲慢、極度有野心、進取心強(比如埃隆·馬斯克),而在醫學界,這些症狀就是“輕躁狂”。

在強調遵守規則的環境中,這些特徵足以讓他們成為人們的眼中釘,但在創業領域,輕躁狂症狀,可以讓他們為一個目標不知疲倦地努力,反而成為了優勢。

種種此類,都是在告訴你,每個人可能都會有別人沒有的signature strength,與其漫無目標地隨大流,成為別無長處的普通人,不如花點時間,發掘你自己的獨特優勢,分析這種優勢所適合的恰當環境,然後投身其中。

03

作為普通人,應該怎麽做?

一句話,了解你自己,看清你的優勢、劣勢,再選擇對的環境。

1、優勢和劣勢怎麽找?

先想想,有什麽事,是你能持續創造出想要成果的?

這裡面暗含兩個條件:持續做、有不錯成果。如果只是喜歡做,卻做不出什麽成績,或者能做出不錯成績,卻是你極其厭惡的事情,那都不算是你的真正優勢。

比如,數學實在學得太渣,理科學科總是差點火候,而對文科更有感覺,那就果斷進攻文科,或許你會有所建樹。研究也證明,在你擅長、喜歡的事情上,哪怕忙得手腳朝天,那你也不會很有壓力,反而會心情愉悅,並感到被人尊重。

2、對的環境怎麽選?

思索一番,你屬於能很好地遵守規則、順應系統的人嗎?

如果是,你大可放心按照傳統的優秀路線行事。做學校的好學生、老師的好幫手,加倍努力,最後進入與學校系統相似的,有明確答案、明確路徑的領域,如大外企、政府、事業部門、大學等。

社會這麽大,總有地方獎賞注重規則、讓世界有序運轉的人。哪怕不求改變世界,維護世界也是好樣的。

如果你厭惡規則,總是想另辟蹊徑,也不善於在既定的軌跡上按部就班,那麽可能就要發掘讓你獨特的signature strengths(這個“優勢”,可能在正常環境中看起來是劣勢,但會在正確的環境中,轉化為優勢),並開掘自己的路線。

這條路少有人走,並且可能困難重重、前途漫漫,期間諸多挫折與未知,但如果你真的找到了發揮優勢的特定環境,那麽你也很可能獲得不小的成就。

無論是像祖克柏一樣退學創業,還是像文章開頭那個女孩,不走傳統高考路線,看準自己、找準時機、選對環境,就要一往無前地扎進去。

太過在意他人閑言碎語,優柔寡斷,也就別怪自己終於平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