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有明隆慶禦墨,也有清蕉林書屋墨

正在上海嘉定南翔舉行的“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匯集了國內八位收藏家所藏自明代隆慶至民國時期的代表墨品100種。展覽中最古老的展品,是明代隆慶年間的石綠色墨“龍香禦墨”。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在開幕當日的雅集上,參與者將展覽中的兩枚清代名人定版古墨,西泠八家之一的趙次閑“吉祥室選煙五百斤油”和晚清金石名家趙之謙“二金蝶堂書墨”製成拓本兩品,讓參與雅集者試硯、研古墨為拓本題首作跋。

墨錠是中國書畫最重要的創作原材料。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墨的重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加深,最終與筆、紙、硯一起,成為古代文房用具四寶,共同承載著中國書畫的發展演變,也維系著書畫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展品,從製墨家講,有明代製墨業的領袖級墨家程君房、方於魯,有不見記載但工藝不讓程、方的吳申伯。清代則有四大墨家(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及胡開文)及其他諸名家。品級上講,有乾隆朝的禦墨,康熙朝的貢墨,各墨家市品高級墨,也有不少文豪大儒的私家定製墨——比如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標的蕉林書屋墨,清中晚期篆刻家趙次閑的五百斤油墨,還有晚清書畫大家趙之謙的二金蝶堂墨。形製上講,有超過500克的巨笏大錠,也有僅重數克的極小錠。材質上講,有松煙、有油煙,更有礦物顏料墨。這是一次門類全,品級高,種類豐富的古墨精品展示。

清康熙吳天章正色流馨定版墨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華慈祥在展覽開幕座談中表示,上海博物館現藏墨錠2000余件,以晚清和民國墨錠為主,也包含明墨200余件,明末至清初墨錠約500件。考慮到古墨對溫濕度要求苛刻,上海博物館至今沒有單獨舉辦以“墨”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而是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展示。

古墨收藏家吳近庵認為,相比民國時期良好的收藏與交流氛圍,近幾十年來的藏家顯得非常寂寞。借助此次展覽與雅集,他希望未來匯集更多古墨,研究其承載的傳統文化精髓,挖掘並傳承古墨製作方法,使得更多書家認知並使用優質的墨錠。

在開幕當日的雅集上,主辦方將展覽中的兩枚清代名人定版古墨,西泠八家之一的趙次閑“吉祥室選煙五百斤油”和晚清金石名家趙之謙“二金蝶堂書墨”製成拓本兩品,讓參與雅集者試佳硯、研古墨為拓本題首作跋。

參與者用古端硯研磨古墨。

參與者共同為兩枚清代名人定版古墨拓本題首作跋。

最古老的展品:明隆慶年石綠色墨“龍香禦墨”

墨的發明上溯西周。由於墨是消耗品,所以能傳下來的古墨數量有限,今天而言,唐宋墨傳世品已不可得見,能見到最早的,又能使用的是明代製品。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藏明墨,總數不超過1000笏,流傳在民間的更是難得一見。展覽中最古老的展品,是明代隆慶年間的石綠色墨“龍香禦墨”。

明隆慶龍香禦墨

明代之後墨可分為四類,一是禦墨,供內府皇室所用;二是貢墨,是封疆大吏進貢之品;三是私家定製墨品;四是市售墨品。前兩種基本不計工本,價值之昂可以想見。私家定製墨品,種類最多,定製者身份、地位不同,墨品價格也不同。市售墨品裡,如汪近聖所製“惜如金”,每斤墨售價高達四十五兩紋銀,可說是非常貴重,以上四類墨品均見於本展。

清乾隆汪近聖惜如金墨

頂峰期的明代製墨:文人與墨工共同參與

明代製墨,可算中國製墨業的頂峰期,無論是墨店的規模、數量、還是墨本身的製作工藝(包括模版、裝飾、選料合劑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崇禎吳元養赤水珠墨

墨錠從實用具變為既實用又可賞玩並成為收藏家爭相收藏的藝術珍品,很大程度上,是明代墨工和當時的文人共同參與的結果。尤以萬歷年間為最,其間程君房、方於魯兩大墨家爭奇鬥豔,延請名手繪製墨模畫稿,重金聘名刻工鏤刻墨模,將歷朝典故一一鐫刻於墨品之上,極大地增加了墨錠的藝術性。程方兩家分別將所製墨品刊刻成書,有《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譜》傳世,僅程君房一家就有墨品五百種。正如民國年間藏墨大家尹潤生如此評價明墨:“夫明墨有萬歷,猶詩之有盛唐,造化奧妙不可名狀。” 程方以外,明代製墨尚有邵格之、羅小華、葉玄卿、汪鴻漸、程公瑜等名家。

明萬歷吳申伯百老圖墨

清代製墨,早期尚能承晚明遺風,有些還能超越明製,如曹素功、吳守默。其他名家則有胡星聚、吳天章、程正路、葉公侶、王麗文。然而中期以後,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製墨業受戰事影響嚴重,特別是太平天國時期,安徽成為主戰場,不少名家名墨遭遇了毀滅性打擊。

古墨收藏:墨陳如寶

古墨收藏頗有傳統,古雲“筆陳如草,墨陳如寶”。歷來書畫家都不喜新墨而好古墨,歷史上有蓄墨之癖的書畫家大有人在。宋元以降,蓄墨之風日盛,至清初更是藏家輩出。因明代製墨業史無前例的繁榮,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絕倫的墨錠,清代好古者爭相羅致,著名者如張長人《雪堂墨品》及宋犖《漫堂墨品》,載前人名品上百笏。其後又有孫炯《硯山齋墨譜》、汪紹焻《紀墨小言》、邱學敏《百十二家墨錄》、郭恩嘉《知白齋墨譜》等,所錄名品眾多,蔚為大觀。至民國年間,湖北張子高、浙江張絅伯、北京尹潤生、廣東葉恭綽四位先生集所藏明墨近百笏,合成《四家藏墨圖錄》,為一時之冠。四位先生藏墨可謂巨富,後多數捐贈故宮,其余則不知流落何所。繼之者有周紹良先生,愛墨如癡,考訂整理成專著《清墨談叢》。

清乾隆綸閣禦墨

其後,由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古墨收藏自然也出現斷層。改革開放後,不少有心人重拾起對古墨的愛好,不乏小有成就者。但綜觀之下,目前的古墨收藏尚不成熟,魚龍混雜者也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一是古墨鑒別有一定難度,且造假之風由來已久,故收藏古墨也極易被贗品所蒙。二來古墨收藏的參考書目並不多,前述清代民國諸家所著,雖品類已經足夠豐富,但限於技術條件,都沒有圖片留存,至多也只是拓片。故而收藏者按圖索驥,往往容易誤入歧途。

“正色流馨”明清古墨展

展期:5月11日至5月26日

地點:嘉定南翔名士居(共和街28號)

延伸閱讀 | 明清古墨鑒賞

1. 明隆慶龍香禦墨

牛舌型,礦物石綠所製,下端已磨用,面上端“龍香禦墨”四字楷書,下“大明隆慶年製”六字楷書,背鐫雲龍紋,塗金。

通體呈龜裂狀,極古樸雅致。明代宮廷禦製彩墨多藏北京、台北兩故宮及日本德川美術館,民間鮮見。袁勵準《中舟藏墨錄》載有數笏,已歸藏故宮及天津博物館。

2. 明萬歷吳申伯百老圖墨

通體漆衣,雙面陽刻百老圖。一側隸書陽文“溪提金汁勝興”,另一側“萬歷己亥吳申伯製”。

吳申伯墨,無一不精,幾駕程方之上,考歷代藏墨家,僅尹潤生藏百老圖一笏,列為《墨苑鑒藏錄》第二品。此墨與尹潤生所藏同式,製作精好,又棲原漆匣中,視尹老所藏者,當重之。款署“萬歷己亥年吳申伯製”,萬歷己亥去今之己亥,已過七甲子,計四百二十春秋,若非有神靈佑之,焉得有此神物存於世間。

3. 明崇禎吳元養赤水珠墨

兩面皆有花瓣紋漆邊,正面鐫刻八寶紋,中間“赤水珠”三字陰識填金藍色,下有“吳元養製”小印。背刻雙龍戲珠圖。

《四家藏墨圖錄》著錄赤水珠墨一笏(今歸故宮博物院),與此墨出於同一墨模。惟彼墨無磕碰而字口顏色已脫落,此則略有磕損而字口金藍顏料痕跡尚在。墨面清灰而略泛藍光,崩口黑而無光,松煙之製無疑。墨上鐫刻刀工精熟,刀法圓潤,已開清代精麗之風。吳元養名見清初孫承澤撰(傳)《硯山齋雜記》 :“延陵吳元養墨,篆書。崇禎年造,楷書。鎮紙式。”知其製墨於崇禎年間。吳元養傳世製品除前述鎮紙式墨外,著錄者僅見赤水珠墨一笏半,半笏藏於日本、一笏藏故宮博物院。“赤水珠”墨名當源於黃帝赤水遺玄珠之典故。此墨得於東瀛,深藏日本百餘年,收藏者頗為珍視,以古錦為囊,貯存於紫銅鎏金墨盒內,故墨僅有些許磕碰傷。明代製品傳至今日極為不易,大多殘損或經使用,此則完璧,彌足珍貴。

4. 清康熙梁清標蕉林書屋墨

墨作小腰子形,一面“蕉林書屋”楷書四字,陰識填藍,下“康熙戊申”款。一面刻蕉林書屋圖,並有陰識填金“蒼岩”款。原配白綾囊,囊面鈐“蕉林書屋”朱文。

有明一朝,私家定製墨不多,即有,所用版式圖案也多直用墨肆模板,定製者並不參與設計製作。如方於魯為歙令方承鬱製“青麟髓”墨,所用即方於魯市售“青麟髓”墨之版式。吳聞禮為錢謙益所製“為天下式”墨,亦是程君房“廖天一”之雲紋牛舌版式。親自設計版式,並將字號鐫刻於墨上,梁清標可說是開先河之人。

墨製精堅樸厚,造型古雅,以礦物石青塗填字口,至今仍鮮亮而沉穩。以梁氏書齋畫稿入墨,別出新意,文人自怡之情躍然墨上。無墨家款識。康熙戊申為1668年,康熙七年,尚屬於康熙早期。以墨式風格論,似出自歙縣墨工之手。時曹素功、吳守默、程正路輩尚未嶄露頭角,著名者首推程公瑜及葉玄卿,是時二家雖皆已由後人執業,然聲望仍在。不出意外,梁氏此墨應出自此二家中的一家。

5. 清康熙吳天章正色流馨墨

一面隸書“正色流馨”陰識填金,下有“闇然室”朱文印,背面陽文小楷“休寧吳天章製”,側“闇然室頂煙”款。原配白綾囊。囊面朱印“頂煙”二字。

吳天章肆名“闇然室”,“正色流馨”墨為闇然室所獨有,如曹素功之有“紫玉光”、胡星聚之有“翰墨林”、程正路之有“天關煤”、吳守默之有“天蜺”、“黃山松液”。皆一時名品,有聲於康熙一朝。此墨墨身色澤凝重,藍紫光機甲狂潮,油潤異常,紋理細膩堅實,以手撫之絲絲有金石之聲。字口用刀暫然深刻,清晰若碑帖之初拓。磨口光可以鑒,名家名品,確屬不凡。周紹良《清墨談叢》載有同式一笏,另有雍正款私家定製之正色流馨一笏,小此一倍,吳天章以集錦套墨名世,其市品單錠墨則極為罕見。過眼僅“尊儒堂天膏”及此“正色流馨”兩種。此墨白綾囊上印有朱色“頂煙”印字,乃清三代風尚。清初於“頂煙”之使用頗為慎重,即如曹素功十八品墨,僅第一、第二品“紫玉光”及“天琛”二種有頂煙款。臆測之下,此“正色流馨”墨或為吳天章市品第一墨,惜吳氏墨品目錄未見傳世,無從考證之。

6. 清康熙阮爾洵進呈海屋籌墨

面“海屋籌”三字楷書填金,下“臣阮爾詢恭進”六字楷書填金,背鏤山景,側“康熙壬辰年臣曹定遠監製”十一字楷書陽文。

曹素功孫定遠西侯氏絕品之作,著名“雙臣子”款墨之一。民國諸老孜孜以求終生,共搜羅若阮爾洵、徐元夢進呈凡三品。得諸歐洲並海上凡7品,此其一也。

7. 清乾隆蟠雲、來儀禦墨

蟠雲

兩墨作腰牌狀,一面中間填金篆文“禦墨”二字。蟠雲墨周圍螭龍紋,來儀墨周圍鳳鳥紋,另一面中間填金隸書,一為“蟠雲”二字,另一為“來儀”二字,周圍吉祥圖案同另一面。邊款均為陽文楷書“大清乾隆年製”。

日本前首相犬養毅舊藏。犬養毅喜藏墨,一時位高權重,尋墨當是易事,世面流傳者蔚為大觀,然紛然蕪雜,魚目不辨。此墨當屬其中精品。

8. 清乾隆曹素功禦製耕織圖墨

原裝大漆盒,盒面繪五爪金龍,金色為金箔所貼,奢華非常。內盛耕圖墨23笏,其一為序,四周回紋邊,一面五爪龍,一面楷書“禦製耕織圖詩”,陰識填金。其余則一面楷書禦製詩,一面耕圖,最末一笏側面有“曹素功謹製”款。

耕織圖墨之藍本,康熙宮廷畫家焦秉貞依南宋人舊本所繪,計46笏(耕圖織圖各23笏),每笏並附康熙禦製詩。焦畫作於康熙三十五年,可知耕織圖墨之製,最早不過康熙三十五年。

經目所見耕織圖墨有無款及康熙甲午款兩種,甲午為康熙五十三年,距焦秉貞製耕織圖已有二十餘年,當在情理之中。墨上禦製詩有康雍乾三種,此套耕織圖禦製詩即是乾隆帝所作。墨自是乾隆年間所製無疑。體制上,耕織圖墨亦有多種,一為每笏二兩制,全份每笏尺寸統一,一為每笏一兩制,全份每笏尺寸亦統一,另一種即此套墨,每笏尺寸、形製皆不盡相同,23笏湊一盒,全份兩盒,一耕圖、一織圖。

耕織圖墨初製已無從考證,所見較多者,為曹素功製。曹氏墨林所載耕織圖墨,全份售價紋銀六十兩,極為昂貴。無怪乎此墨製作絕精,質地上乘。進貢之品,墨家皆不敢怠慢。

9. 清嘉慶阮元古泉墨

原配大漆盒,面“伯元藏墨”四字漆金隸書。內貯墨三笏,全仿古泉形製,其一仿齊國刀布,另兩種仿自何種古錢不得而知。兩側有“嘉慶年製”及“阮伯元珍藏”款,頂“超頂煙”三字。

造型精準,形神兼備。以字形氣韻審之,當出自汪近聖鑒古齋無疑,仿刀布製墨,為乾隆江德量秋史所創(江秋史,名德量,江蘇儀徵人,好藏書畫,古錢,著有《泉志》)。乾嘉間極流行,阮氏此墨亦仿其式。

阮元於浙江巡撫任內曾製貢墨兩種。周紹良先生《清墨談叢》有載。一為“禦製銘園圖墨”,全份46笏,延請當時名工周讚圖繪大內、西苑及圓明園46景,刊刻於墨模,製工之精,周先生譽為“嘉慶年間第一流藝術品”。清林慶衍《論墨絕句》有詠阮元貢墨詩:“儀珍相國富珍儲,新製輕煙進店除,上對三天諸貢品,還同四庫未收書”。將阮氏貢墨與他同時所貢《四庫全書》未收書相比擬。阮元另有西湖十景一種,亦屬貢墨。

阮氏於文房之好頗深,尚有多種自製墨,見載者有,嘉慶三年直南書房校書時所製“研經室校書墨”、嘉慶十四年整理《積古齋鍾鼎金石文字》所製“積古齋摹拓金石文字之墨”。合此墨共計三式。

10. 清道光趙次閑五百斤油墨

墨作長方形,一面仿金農漆書“五百斤油”,另一面右上隸書“吉祥室選煙”,左側行書“道光十年次閑題”。皆陰識填金。一側上部“歙曹素功法墨”,下部“來孫堯千製”。

趙之琛(1781-1852),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次閑,號獻父、獻甫,又號寶月山人,齋號補羅迦室,西泠八家之一。

八家之中黃易、奚岡、陳鴻壽、趙之琛均有訂版墨傳世。其中黃易、奚岡和陳鴻壽墨前人皆有著錄,趙之琛墨則為僅見。

“五百斤油”墨由金農創製於乾隆年間,此後墨家紛紛效仿,遂成一時名品。汪節庵墨店更以“五百斤油”墨為市售第一品,定價每斤二十五兩紋銀。趙氏仍以“五百斤油”為名,字體亦仿漆書,恐也是對冬心先生的一種仰慕。

曹氏墨店約在乾隆晚期(一般認為在乾隆四十七年)分產為引泉、德酬、堯千三支,其中德酬、堯千兩支遷往蘇州經營,之後合並為一家。然而初到蘇州時曹氏並無製墨作坊,堯千氏墨均由安徽本地運來販售,多是市售之品,故嘉道時期直至堯千氏同治三年遷往上海之前,定製墨而有堯千氏款者相當少見,見載僅數笏而已。此墨之製在道光十年,正是堯千氏在蘇州營業時期。趙之琛不在安徽定製墨而去蘇州,其中原委,不得而知。然作為道光年間堯千氏製墨之證據,此墨價值不可輕視。

11. 清同治趙之謙墨二種

二金蝶堂書墨

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一面“二金蜨堂書墨”六字楷書填金,金色璀璨,刻工精湛,字法鋒芒俊整,利落雄渾,“趙體”之碑味極濃。另面“同治九年胡學文造”,同是楷書填金,字法與正面如出一轍,使人一望即知出於趙氏本人手筆。製墨者胡學文,肆名蒼雲室,創業於嘉慶早期,所製一向精好,頗受時人推崇。

趙氏墨專墨

趙氏製墨另一種,面上部古泉紋,下“趙氏墨專之一”,陰識填金。背仿漢隸“時令方和”,陽文塗漆,側“徽城胡愛棠法制”。

趙之謙傳世定製墨有多種,各家皆有,已難確定孰為原製,孰為應市之品。此墨專墨,當是套墨,故有“之一”之說,全份幾笏不得而知。墨上文字碑意十足,當出自趙之謙手筆。胡愛棠墨肆創業於嘉慶初年,後接手汪節庵墨店,製品精好,亦是一時名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