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筆孫正義最期待的收購要泡湯了?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軟銀收購WeWork這一爆炸性的交易,很可能就要泡湯了。

今年6月份,軟銀集團被傳出正在洽談以150億到200億美元的投資換取WeWork的多數股權,以達到對WeWork的控股。

而《

華爾街日報

》最新的消息顯示,軟銀願景基金的重要投資方——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Saudi Arabia’s Public Investment Fund,以下簡稱“PIF”)以及阿布扎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已經明確拒絕了軟銀向WeWork Cos.注資160億美元(包括用來回購WeWork股份的100億美元,和未來三年內計劃追加的60億美元新投資)的計劃。

投資方所擔心的,依然還是WeWork的盈利模式和虧損的現狀。

公開數據顯示,由於快速擴張,WeWork的虧損在持續擴大。其業績報告顯示,去年(2017)WeWork營收8.86億美元,虧損9.3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的情況更為誇張,其營收7.64億美元,但虧損也達到了7.23億美元。

文中還有知情人透露,WeWork今年的虧損可能會鋼彈20億美元。投資人認為,如果經濟形勢產生變化,WeWork的模式會為軟銀帶來一定的風險。

孫正義從來不曾掩飾自己對WeWork的偏愛——他曾經宣稱會用自己的一切資源去幫助WeWork實現快速擴張,比如讓自己投資的公司都去租賃WeWork的辦公空間。

對軟銀和願景基金來說,WeWork也一直是個美好的投資標的,軟銀對其的加注從未斷過:

2017年8月,軟銀花了44億美元收購WeWork近五分之一的股份,願景基金就此成為WeWork的主要投資者之一,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軟銀又陸續向WeWork追加了總計約40億美元的投資。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軟銀還向WeWork追加30億美元的投資。

因為軟銀高調、大方的加持,WeWork的估值已經從去年的200億美元漲到了如今的450億美元,超過了Airbnb(估值320億美元),次於Uber(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對Uber的估值鋼彈1200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高估值獨角獸。

然而現在,孫正義拿下WeWork的決心就這樣受到了阻撓。一向以大膽、自由的投資風格著稱的孫正義,可以擺脫這樣的控制麽?顯然還不能。

要知道,在軟銀願景基金籌集的920億美元資金中,PIF和Mubadala Investment Co.貢獻了絕大部分,而孫正義準備用來收購WeWork的資金,就佔了願景基金的四分之一。無疑,對於願景基金的投資標的WeWork,投資方們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現在的孫正義大概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別的資金來源,只是,他還要面對一個尷尬的現狀——截至9月30日,軟銀對外的債務已經接近18兆日元(合1580億美元,數據來自《華爾街日報》)。

而對於收購WeWork,孫正義的期待並不簡單。孫正義在借助投資這些公司締造自己的“王國”。

軟銀近幾年對初創公司的投資風格,一度被調侃成是一種新型的IPO——Masa-PO(以孫正義的名字命名)。除了單純投資,軟銀集團還要用自己的錢來幫助這些估值達到數十億美元的矽谷初創企業推遲IPO。

全天候科技文章《孫正義“願景式”投資:天使還是魔鬼?》中寫過,彭博曾在一篇報導中援引知情人士稱,在一筆又一筆的交易中,孫正義要求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鼓勵他們接受遠超實際需要的資金。而這樣的大手筆投資意味著孫正義要獲得對企業足夠的掌控權,包括擴張速度、IPO節奏、甚至兼並收購等關鍵環節上,他都要足夠的話語權。

願景基金稱這種投資策略為“製造王者”,但從被投企業或者同行來看,這就是一種來自孫正義的“強權投資”。

不過,對於WeWork來說,如果交易達成,不會再缺錢的自己最起碼可以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私有狀態,而如果做不成軟銀的親兒子,或許會避免不了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上市,遠離安全區,過早地接受市場的審查和洗禮。

已經61歲的孫正義曾經表示過,自己還想繼續創建第二支、第三支以及更多的願景基金。他說:“我本可以做得更多。我還有很多遺憾。”

於是,這筆很可能會成為過去十年創業浪潮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收購,很有可能就此化為泡影。

孫正義投資生涯中最大的“遺憾”會不會就是WeWork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