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和:金融的未來屬於分布式+結構力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王和

  金融科技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和深入,為此,保險應比其他金融業態更關注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金融科技,對金融,特別是安全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是深刻和顯著的。金融科技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和深入,因為,相對而言,保險的業態更交錯,更複雜,正是這種交錯和複雜性,給了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以更多的可能和場景。為此,保險,應比其他金融業態更關注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用發展的眼光看,金融科技的未來屬於:分布式+結構力,同時,這種分布式是基於AI的分布。

  首先,從金融技術,或金融科技的發展軌跡與規律觀察。最初的金融是手工操作,之後有了電算化,再後來開始了資訊化。資訊化從一種簡單的分布式走向集中,從一種物理集中走向邏輯集中,從大集中走向雲的概念。

  回顧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隱隱能夠感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作用,最後應了那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麽,面向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路徑會是怎樣。我認為,分與合,都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透過“分分合合”的“紛紛擾擾”,我們應當學會從傳統智慧中尋找答案,“形散神聚”也許才是真正的答案。如果我們認同並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那麽,客戶肯定是分散的,因此,銷售和服務也是分散的,但運營管理和風險管控一定是集中的,那麽,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傳統智慧中的“形散神聚”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散”的是形態,是外在,“聚”的是神態,是內核。要知道金融的靈魂就是“形散神聚”,沒有“散”的範圍,就沒有“聚”的基礎,但離開了“聚”的實現,“散”也就失去了意義,更重要的是“聚”不僅是管控的需要,更是價值實現的前提。

  可以肯定的是:金融科技代表著未來。金融將從一種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種更技術的平台。但是金融科技將如何影響並決定未來?金融科技的使命與作用是什麽?首先,技術與理念的關係是什麽?技術給經營理念帶來的變化是能夠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真正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帶來最重要的變化,是資訊平等和技術民主。數字金融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金融民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金融權利。未來不再是企業“以客戶為中心”,因為,客戶已然在中心,企業需要考慮的不再是KYC(了解你的客戶),而是要懂得CKY,即如何讓客戶了解你,認同你。同時,金融科技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了條件。

  第二,技術與經營。金融科技的本質在於提高效率,創造可能。金融供給,尤其是對實體經濟的供給,同樣面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金融效率不高,金融供給不充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金融科技的最大價值在於提高效率,特別是通過“平台化”提高“集合”的效率。同時,能夠創造可能,滿足需求,特別是碎片化、場景化和個性化。對於保險而言,科技帶來的最大想象太空在於改變傳統的“等量管理”理念,構建並實現社會風險的“減量管理”,為社會創造福祉,彰顯行業價值。但要把可能變為現實,需要充分理解,大膽探索,積極實踐,並遵循價值創造的理念,並非易事。

  第三,技術與風險。技術對於風險而言,屬於雙刃劍。現代科技的最大特徵是讓我們重新認知、定義和利用時空,同時,金融本質上屬於認知科學,金融活動也是在一個時空背景下展開的,具有極強的時空性。技術在重構時空的同時,將對金融風險產生一種疊加效應,是一個時空二次方的概念。這種疊加,既可以提高效率,創造可能,也可能帶來,或加劇風險,導致損失。在這個背景下,如何認識風險,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創造價值,管理風險,也包括風險的內控與監管,需要更加理性和深入地思考。

  金融科技的未來,需要關注兩個最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分布式,一個是結構力。首先,是分布式。將從分布式存儲,到分布式計算,或者叫邊緣計算。從分布式計算,走向分布式網絡。從相對靜態的分布,走向動態的分布。從相對簡單的分布,走向一種基於自定義、智能化和自結構的分布。從相對隨意的分布,走向相對剛性的分布。就剛性分布而言,“人”的分布式,將從智能手機、簡單的佩戴式設備,走向植入式的穿戴式設備,同時,“剛性”還包括物聯網背景下的“車聯網”與“家聯網”。此外,未來分布式的特點是“自帶計算”,即AI邊緣化和邊緣化AI,使得每一個終端均具有“出人意料”的“自知之明”,可能成為一個“專屬營業網點”,使真正意義上的P2P成為可能,成為現實。

  其次,是結構力。在分布式大的背景下,秩序是關鍵,因此,結構力至關重要。區塊鏈技術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具有極強的特殊結構能力。這種結構力,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功能”上,即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結構,它能夠將一種簡單的關係結構進化為一種複雜的利益結構。面向未來,這種結構力將體現為:從聯繫到管理,從簡單的資訊聯繫到複雜的信任結構與管理,從資訊網絡到價值網絡,從簡單的連接到可定義結構,從相對彈性的結構到更加剛性的秩序,從預先的設計到智能化的存在,從敏捷的概念到自結構的能力。結構力決定了未來“分布式社會”的秩序與管理。

  總而言之,金融的未來屬於算力和結構力,一方面是算力等於權力,另一方面結構力決定了權利分配。關於“算力等於權力”的問題,即數據獲取、處理規則(算法/模型)、數據處理速度將不再僅僅是技術的範疇,而具有很強的經濟和社會意義,乃至價值觀,因為,算力等於能力,能夠改變世界。從智能投顧的應用,就能夠初見端倪,智能投顧的能力已經成為財富分配的重要力量,挑戰“金牌基金經理”的地位,而智能投顧的背後是資本推動的科技力量,形成一種“優勢富集”效應,即強者恆強,並超越技術的範疇,挑戰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金融科技的未來形態將體現為智能終端和區塊鏈技術,前者體現為“邊緣計算”,後者體現為“結構力”,並最終將金融帶入一個真正意義的自金融時代,就是“自結構+智能合約”時代,即擁有了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個體,利用人工智能的算力和區塊鏈的結構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P2P商業模式,同時,智能合約能夠使複雜的金融交易變得簡單,這就是未來金融的場景。

  (本文作者介紹:保險學者,中國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