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備公開宣稱以人為本,背地裡卻另有陰招,盡顯梟雄本色

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三國故事在民間就已經廣泛流傳了。且“尊劉貶曹”的觀點傾向,也已經很明顯的顯露出來。據蘇軾《志林》卷一《懷古》記載,當時在大街小巷中,許多孩童都圍坐在一起,聽說書人講述三國故事。當聽到劉玄德兵敗之時,眾孩童無不為之悲傷垂淚;可當他們又聽到曹操兵敗的故事時,便很高興的拍手叫好。

後來,《三國演義》獲得了空前成功,而劉備作為一代仁君,其愛民如子的形象,也就這麽深深留在了不少讀者的印象當中。那麽在歷史上,劉備是否真的很愛民呢?

翻閱相關史料記載,劉備愛民這件事,也確實有不少證據。在劉備擔任平原相之時,《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了這麽一件事:“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對此,《魏書》也有更詳細的描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可以看到,劉備確實非常體恤百姓。在那樣一個亂世,各大軍閥混戰,沒有幾個人能對百姓這麽好的。而劉備這樣一個例外,也就自然讓他成為了很多百姓心中的香餑餑。

在劉琮投降曹操,並獻出荊州之後,寄居在當陽的劉備迫於曹操威脅,只好逃離荊州。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劉備不僅自己要離開,還要帶著擁護自己的數十萬民眾一起逃離。這樣一來,行軍速度也難免很慢。不少人都勸說劉備放棄百姓,自己先離開荊州再說。對此,劉備的回答是:“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經此一事,劉備愛民的名聲傳遍了天下。

但是縱觀劉備後來行事,他的愛民手段,可能更多只是為了它的宣傳需要。

首先,劉備攜民渡江一事,其用意尚且存疑。諸葛亮曾在《隆中對》裡面便提出過類似觀點。在他看來,曹操起兵佔據中原,又有許多門閥世家支持,這是天時;而孫權割據江東,又有長江天塹,此為地利;而劉備想要成事,必須佔據人和才行。

事實證明,劉備攜民渡江,也正是為了人和。而且他這麽做的用意,可能是有著其他方面。一方面,在短兵相交的冷兵器時代,人口數量尤為關鍵。而諸侯割據,爭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因為只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才能令諸侯獲得更多數量的軍隊。當時的戰爭,靠著人數碾壓,才是多數戰爭取勝的關鍵。正因如此,每出現一次以少勝多的例子,才更加能體現出指揮將領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劉備再來到一個新地方之時,便不用大費周章的繼續收買人心了。因為他所帶來的十幾萬軍民,會幫助劉備,完成這項工作。

上述所說,只是一些分析罷了,無法直接證明劉備是別有用心。但是請看劉備入蜀之後的表現,也確是讓蜀地百姓對這個“愛民如子”的劉皇叔,感到失望之極。

據《零陵先賢傳》記載:“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乾戈,赴諸藏競取寶物。”有了劉備這個許諾,許多士兵還趁著這個機會劫掠了不少百姓財物。不僅如此,劉備還想要把百姓手中的田地收回來,分給有功的將士。但是此舉卻遭到了趙雲的反對,他借用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事例當面勸諫劉備。後者心中不喜,但還是采納了趙雲意見。

但接下來,劉備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財物都被將士們分走了,結果卻導致軍費沒了著落。據《零陵先賢傳》記載:“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在劉巴建議之下,劉備在入蜀以後,開始發行大面值的錢幣,來代替市面上的五銖錢。一枚直百錢,相當於百枚五銖錢。但是由於這種面值的錢幣過度發行,導致百姓手中的直百錢,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直百錢的購買力也是急速暴跌。劉備嘗到了甜頭,便通過這種方式,數次掠奪了蜀地百姓大量的財富,以此來支持自己的軍用。由此可見,如果劉備真的愛民如子,那麽他必然會為百姓考慮,如此一來,他又怎麽忍心通過掠奪百姓財富這一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呢?

綜上所述,劉備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這般愛民如子。縱觀劉備一生,他起事太晚,已經失了天時地利。而劉備在自己創業初期,便是靠著自己仁政愛民的標簽,這才積累了初始的政治資本。

參考書籍:《三國志》、《志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