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元宵節吃元宵?湯圓?這些冷知識你需要講給孩子聽

今天就是元宵節啦!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天,父母通常都帶著孩子們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逛廟會,其樂融融。這些關於元宵節的知識、詩詞,講給孩子聽吧!

關於元宵節的這些知識,

快講給孩子聽!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彩,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

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歷》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VS湯圓?

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元宵”了。

你是不是好奇元宵和湯圓到底有什麽不同?其實除了南北方的叫法不同,它們的製作方法也不同哦!

第一,湯圓用的是濕糯米粉(煮之前是粘的),元宵用的是乾糯米粉(煮之前是乾的);

第二,湯圓是以皮為主體包出來的(就是先做好皮然後往裡塞餡),元宵是以餡為主體(先切好餡兒然後裹上糯米粉);

第三,湯圓餡水份比較大,元宵餡水分少。

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元宵節為啥比去年“晚”19天?

同樣是元宵節,為何陽歷日期時早時遲呢?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歷閏月所致。

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陽歷)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歷兩種歷法。為使農歷年與陽歷年能基本對應,中國采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即閏年增加一個月。

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歷年沒有閏月,那麽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歷有閏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天文年歷顯示,元宵節最早發生在2月4日,恰逢“春打六九頭”;最遲出現在3月6日,時值“九九豔陽天”。就本世紀而言,最早的元宵節為2月4日,最晚的元宵節則是3月5日。

今年的元宵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雖然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但同去年一樣,2018年和2019的元宵月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2020年才是“十六圓”。“元宵月連續三年‘十五圓’比較少見,但這也是正常歷法現象。”趙之珩說。

既然元宵月是“十五圓”,那麽,最圓時刻出現在什麽時候呢?天文專家表示,月亮最圓時刻為3月2日上午8時51分,不過公眾晚上賞月時不受影響,月亮看上去依然是圓的,如鏡似盤,珠圓玉潤。

和孩子共讀元宵節詩句,

看看古人的愛情

現如今,在元宵佳節,不少人會帶著全家老少一起出來玩,逛花燈、猜謎語等。這個習俗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不過在古代,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才可以出來,觀花燈或者和自己心儀的男子幽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在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詩篇是借元宵節抒發愛慕、思念之情的。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詩 曰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蕭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京都元夕

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元 宵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汴京元夕

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轉自:廣東教育傳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