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建偉:直腸指檢——小手段,大學問

直腸指檢,顧名思義,就是醫生用一個手指伸進病人的肛門,通過觸摸肛管和直腸下端,探查有無異常。

直腸指檢是發現直腸肛門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極為重要的臨床方法。它不需任何輔助設備,在門診就能施行,也不會給病人帶來痛苦,但能及時發現直腸腫瘤等重大疾患。

檢查時,醫生戴上消毒手套,食指塗上一些潤滑油,常用液體石蠟油,也可以用肥皂液或凡士林。

病人體位可以採用膝胸位,類似於趴著,臀部抬高,還有採用左側臥式,背對醫生,屈膝。醫生用食指尖輕輕地在肛門口按摩片刻,使病人肛門括約肌放鬆並適應檢查,然後將手指徐徐插入肛門,觸摸肛管和直腸的各個部位。

通過指診可以觸摸到直腸下端及肛管有無腫物和觸痛等,以判斷是否有痔瘡、肛瘺、炎症和腫瘤等疾病。也可以了解括約肌的鬆緊度以判斷肛門功能的好壞。根據指套上是否染血及血的顏色,幫助醫生髮現局部的炎症、腫瘤等疾病,有時候,也可通過糞便性狀的第一手觀察,為消化道的其他疾病提供診斷線索。

人體肛管直腸環是由直腸下端、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等共同構成的肌性管道,它幫助人體感受和控制糞便的排泄。正常時,食指能順利的伸入肛管內,如果食指通過困難或不能通過,說明肛門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無力,可能就會有肛門失禁。檢查肛管和直腸的前後壁及其周圍有無腫塊,是直腸指檢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以腸癌為例,直腸癌的比例佔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位置較低可以觸及的直腸腫瘤。因此直腸指檢這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對於儘早發現直腸腫瘤意義重大。

對於發現大便帶血而害怕腸鏡檢查的病人,應該儘早來醫院,請胃腸外科醫生首先做一下直腸指檢,排除一下肛管和直腸下端的疾病。

對於有痔瘡歷史,大便時有帶血的病人,最好定期到醫院做一下直腸指檢。因為直腸腫瘤發生的時候,也常常表現為大便帶血,此時,通過直腸指檢,可以識破直腸腫瘤的「瞞天過海」之計,儘早發現和得到及時的治療。

在檢查到腫塊時,醫生可以感知腫塊的大小、硬度、形態和活動性等,用來初步判斷腫塊的良性和惡性。

若指檢後發現指套表面帶有黏液、膿液或血液,就會懷疑直腸肛門裡有炎症或伴腫瘤組織破潰。必要時,取點大便做常規檢查,或進行直腸組織病理檢查可幫助診斷。多數直腸癌及直腸息肉,可通過該檢查而早期發現。

此外,像痔瘡、肛瘺、肛周膿腫、直腸息肉、肛乳頭肥大、肛乳頭瘤等疾病,也可以通過簡單地「摸」一下直腸肛門而被發現。

除外發現直腸肛管疾病,直腸指檢還有其他妙用。由於男性直腸前面有攝護腺,醫生通過「摸直腸」了解攝護腺的大小、質地、否有壓痛感等,從而得知病人是否患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炎、甚至攝護腺癌。對於女性來說,如果不方便做陰道檢查,直腸指檢可以初步了解子宮及盆腔的一些情況。有些腹腔內惡性腫瘤如胃癌、卵巢癌等,癌細胞可以掉到腹腔的最低處(子宮直腸窩或膀胱直腸窩內),落地生根而形成轉移癌,此時,直腸指檢也能發現該處有質地堅硬的東西。

對於有些大病臥床、腹部脹氣、便秘的病人,直腸指檢的時候,通過對直腸下端排便感受神經的刺激,可以促進腸管蠕動,起到意想不到的通便效果。在直腸癌病人手術前後,醫生常通過直腸指檢,判斷肛門的功能、直腸吻合口的通暢性、有無腫瘤的複發等。

直腸指檢是胃腸外科醫生常用的檢查方法,簡便易行,但屢建奇功。對於有腹部及肛門不適、大便帶血、大便規律改變、有痔瘡便秘病史、以及作為日常體檢,都是一種廉價、方便、無痛苦且有效的檢查方法,值得向廣大患友介紹和推薦。

專家介紹

朱建偉

教授,主任醫師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胃腸外科

朱建偉,教授,主任醫師,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美國Maryland大學癌症中心博士後,研究生導師。

對胃腸、肝膽胰、乳腺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20多年的臨床經驗,精通結腸癌、直腸癌、胃癌的規範化根治手術,熟諳胃腸腫瘤、腹外疝等疾病的微創治療,倡導「無血、無菌、無瘤和微創」的手術觀念,具有高超的手術技術和經驗,是本地區腫瘤快速康復技術的首倡者,獲得大中華腹腔鏡手術技術比賽江蘇第一名和全國一等獎。

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科教興衛工程領軍人才,江蘇省中青年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中國抗癌協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美國胃腸與內鏡外科醫師協會、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兼任中國抗癌協會南通市腫瘤標誌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學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外科感染與危重病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腹膜與盆底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下屬消化道腫瘤專業委員,全國直腸癌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受聘《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華臨床醫師雜誌》、《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ancer Genetics》、《Tumor Biology》等期刊編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致力於癌症的外科治療和學術探索,先後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外科、美國馬裡蘭大學癌症中心學習與工作,近年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SCI英文論文18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衛生廳重點項目等腫瘤研究課題7項。獲得國家和省市獎勵13項,包括首屆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2項、江蘇醫學科技獎1項、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獎2項、南通市科技進步獎4項、南通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1項。多次被授予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醫德醫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