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味本草可解1200種草藥毒性,甚至能消滅愛滋病毒!被稱為解毒之王

提到甘草,很多人會想到甘草片的止咳功效,其實這種被稱為「國老」的藥物,還有很多神奇功效。

中醫處方講究「君、臣、佐、使」,各葯相輔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腫止痛,當患有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時,也可將甘草片含化,常能及時緩解癥狀。甘草在其中就經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種藥物的「調味品」,藥方中常常離不了。《神農本草》中記載:甘草為「美草」或「蜜甘」,列為上品。中醫藥認為:甘草味甘、平,是補脾益氣、止咳祛疾、緩急止痛、調和諸葯、解毒的良藥。美國FDA將甘草提取物列為安全無毒物質。


生長環境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適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多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沙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在引黃灌區的田野和河灘地裡也易於繁殖。它適應性強,抗逆性強。而如果土壤水分過多,根莖容易腐爛,造成死亡。



功效作用


《本經》: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甘草能調和藥性,解藥毒。熱藥用其解熱,涼藥用其除寒,還能補中益氣。其中,甘草的解毒功能最為歷代醫家所重視。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葯。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性;炙甘草能補脾益氣,臨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藥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點添加劑,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1、生甘草

長於清火,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力勝。用於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
2、炙甘草

(炙甘草是用蜜烘製的甘草),長於溫中,以甘溫益氣,緩急止痛力強。用於脾虛胃弱,心悸脈結代等。
3、粉甘草

(外面的栓皮削去的叫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節宜消腫毒、利關節;粉甘草,偏重清內熱,瀉心火。同是一物,其炮製所不同,則功效主治亦別。

使用禁忌

1.過量使用甘草會造成鉀流失,可導致心臟和肌肉運作異常。鉀流失也會造成水腫。

2.過度使用甘草可以導致血壓升高,肌肉無力,慢性疲勞,頭痛,腫脹,男性睾酮水準降低等問題。

3.孕婦過量使用甘草可能會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導致早產。

4.長期使用甘草,還會引起體重異常增加等副作用。

因此,患有血壓過高,肥胖,糖尿病,腎臟疾病,心臟病,或肝臟和月經問題以及存在性功能障礙的男性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和哺乳期女性慎用。

正在使用血管緊張素抑製劑和利尿劑藥物(如阿司匹林,地高辛,皮質類固醇,胰島素,口服避孕藥和瀉藥)的人也應該避免使用甘草。

此外,甘草與海藻、甘遂、大戟、芫花相反,臨床組方時需要注意,切不可同時使用。


甘草食用小偏方


①過敏性紫癜

生甘草3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療過敏性紫癜,7天為1個療程。


②手足皸裂

取甘草30克切片,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4小時,取濾出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塗擦患處,每天2次。


③小兒熱咳

用甘草100克,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


④凍瘡

甘草9克,紅花6克,加水2000毫升煎水外洗凍傷部位,每日3次,一般用藥3-5天即可見效。


⑤肺熱喉痛

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膠250克。每服25克,水煎服。


⑥咽炎

甘草、陳皮各10克,金銀花、青果各15克,桔梗20克,用1000克水煮開後,再用溫火熬製45分鐘,過濾後的葯湯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連服5-6天即可。


重要的事說3遍,甘草也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有報導稱每日煎服5-10克甘草,連續服用一年可導致水腫、血壓升高、腹脘脹滿、食少納獃等。

所以我們在日常服用甘草時,還應對症、適量,關於更多與其他重要配伍,就不說那麼細緻了。總結一句話,遵從醫囑尤為重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