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華探討AI參與疫情治理:政府和社會完成一體化合作治理

4月22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以下簡稱I-AIIG)在北京舉辦“走向智慧治理: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治理中的政府、企業與公眾”國際學術研討會。I-AIIG學術委員、首席專家、資深顧問以及特邀國內外專家、企業家等20餘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研討會由I-AIIG副院長肖茜主持。

會議現場

政府和社會完成一體化合作治理

在研討會上,I-AIIG國際學術交流項目主任、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於洋首先介紹了項目團隊正在起草的《AI參與中國疫情治理的實踐》專題報告的主要內容。於洋指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防疫工作與社會治理面對大量計算複雜度高的治理問題,而AI在這類治理問題上全面、敏捷、深入的參與,成為中國疫情治理的鮮明特徵之一。這一現象,讓我們看到了政府與社會部門融合一體化的合作治理,顯著有別於傳統的政企夥伴關係。在傳統政企夥伴關係中,企業是治理的支撐、為治理提供工具。賦能AI參與治理的是三個要素:企業有公共治理意識,政府有算法適應性思維,以及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樞紐型部門。企業的主動性源自於其主營業務需要正當性構建;而AI技術的遷移能力,也降低了企業主動治理的成本。

最後,於洋基於研究院初步完成的公眾對AI技術的態度調查報告,分析了公眾對發展人工智能的總體態度。他指出,人工智能時代公民對政府治理績效的預期不斷上升,如何更好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提升治理績效從而增強國家總體競爭力,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人工智能在中國疫情治理中的參與實踐表明: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的治理模式正在形成且不斷演化,亟待深入研究。

於洋老師報告

需要認真思考AI技術的無效問題和負面效應

之後,與會專家和嘉賓對報告內容進行了點評。

I-AIIG學術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教授指出,研究需要更加問題導向,找到人工智能參與到防疫中的短板在哪裡。疫情是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的契機,人工智能的治理要落到數據、算法、算力、場景和人員的要素上。而且,後疫情時代對數據治理尤為重要。目前我們在“包容”和“平等”方面做的還不夠,要發揮“人”作為治理要素的重要性。

龔克教授發言

I-AIIG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指出,人工智能如此快速地進入公共治理帶來的隱患需要分析,公眾對企業的信任的讓渡條件和前提是公共部門能很好地保護數據。如何均衡傳統治理和新型治理的方法,以及技術和常規管理手段的平衡等都需要進一步探究。從人工智能賦能疫情防控的經驗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治理不僅在中國發揮作用,而且在快速測溫設備等方面貢獻其他國家,服務於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曾毅教授發言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人工智能與數據治理中心主任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在發言中指出,報告的內容與其正在進行的研究相互印證,將AI與商業和社會生活結合具有重大意義。他強調,“對人工智能的治理”和“使用人工智能來治理”的內涵不同,在研究人工智能治理時需要更加明確方向。國外在私人數據和公共數據之間有明確的防火牆,但中國在企業和政府的大規模數據共享方面有很多寶貴的經驗。當然,我們也需要認真思考AI技術的無效問題和負面效應。

馬克·芬德利(Mark Findlay)教授發言

中國將算法思維應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薇在發言中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數字)技術賦能公共服務是大趨勢。在疫情治理方面,分析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之間為敏捷應對危機所產生正向互動非常重要。未來,我們需要關注算法偏誤帶來的風險,以及是否充分考慮到弱勢群體的聲音與核心訴求。一體化的治理不可避免的使得企業掌握大量敏感數據信息,現有治理結構是否有能力確保數據隱私與數據安全、反壟斷政策是否完善,以及如何建設數字韌性社會等問題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議題。中國的決策者在理解和將算法思維應用到公共治理方面十分超前,政府和企業在巨大危機面前可以迅速融合,“自下而上”的企業創新如何與“自上而下”的治理結合方面的中國經驗對其他國家是有借鑒意義的。

張薇代表發言

I-AIIG戰略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副理事長、美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夏華夏指出,報告很好的解釋了系統化治理的概念。他認為場景是人工智能第四個重要因素,企業規模的增長伴隨社會責任的擴大,企業和政府之間需要有特別好的樞紐部門,達成更好效率。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是一個非常好的交叉組織,可以為產學研一體提供更好的助力。

夏華夏發言

I-AIIG戰略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副理事長、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指出,面對人類命運的共同挑戰,積極發揮AI等新技術的巨大潛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匙。新技術要想發揮重大作用,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一體化治理。一體化治理應當結合制度、技術、法律實現多利益相關方綜合治理。政府天然擁有大量數據和巨大治理需求,企業善於挖掘數據價值並服務社會,兩者有效協同,可以充分發揮數據巨大潛力,推動數字社會大發展。

楊帆發言

在專家自由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AI參與中國疫情治理的實踐展開熱烈討論。I-AIIG首席專家、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陳琪指出,治理的“正面性”和“負面性”的平衡性非常重要,中國和西方的一體化合作模式的內涵不同,日本和韓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也有很好的經驗,需要從事實層面深化認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指出,公眾對於隱私的態度需要從國際經驗比較中找尋邏輯,個人隱私讓渡給政府和企業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人工智能是較為頭部的技術,需要將技術光譜進行劃分,區分算法主導和用途主導,進而體現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意義。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張熠天指出,工業信息化是一種方法論,工業信息化3.0中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技術和模式引領驅動。企業作為重要的治理要素,其自治力在助力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琪教授發言

最後,I-AIIG副院長梁正教授做總結發言,他首先對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表示衷心感謝,指出推動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對話交流是研究院的重要使命,研究院未來將繼續秉承開放理念,針對人工智能前沿實踐與場景,集聚國內外專家智慧,提出具有全球意義的治理方案。

梁正教授發言

據了解,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是2020年4月由清華大學批準成立的校級科研機構。依托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與國際治理方面的已有積累和跨學科優勢,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國際治理重大理論問題及政策需求開展研究,致力於提升清華在該領域的全球學術影響力和政策引領作用,為中國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提供智力支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